分享

怀念火车站的大面包

 埂溪书楼 2018-02-19


少年时,我们小学校每年总有几个户外活动,一是春游,领略祖国大好山河;二是接受革命教育上烈士陵园,给烈士扫墓。还有就是夏收、秋收到农村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体会啥叫“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老师一般都要求:“自带饮水和干粮”。这个时候,家家都有的铝饭盒、军用水壶都派上了大用场….那个时期,家里穷,奶奶总是给我烙一张杂粮油饼,也就是咱洛阳人说的“两搅掺儿油馍”,午间吃饭时,同学们会相互交换食品其乐融融,而我的杂粮油饼和我本人会被冷落,太平常啦,没人稀罕搭理我….

为了挽回面子,我自己想了一招:去洛阳东火车站买面包,价格与市面上一样,但不要粮票,一毛钱一个相等于比市场上还便宜。有的时候,我也会当场用一毛钱买俩肉包子,给自己解解馋。价格便宜好吃,香的很啊。出差的人都会带一些给家人,而我们这些半大小子,会溜侧门也会翻墙跳跃,反正车站是管不住我们这些男娃子的,围墙上的尖玻璃都被我们薅光啦。第一次坐火车,跟着父亲出差到北京玩儿,才知道:车上车下价格同等,火车上的饭菜竟然比街面上的还便宜。以后变革啦,铁路上的“面包”越来越贵,越来越难吃,特好吃的“盖浇饭”也被这些餐车厨师做成了“豆腐渣”。再后来,质量上去了,价格却虚高的离谱,乘车的人们又恢复了五六十年代的状态,就像我们当年小学生春游那样,坐火车还要“自带干粮”,当然,这时候的干粮已经换成了纸桶装的方便面。餐车阿姨的吆喝,就像部队的“开饭号”,车厢两头的热水器成了焦点,开水成了“宝贝儿”,牛肉汤味开始在车厢里弥漫,瞬间,旅客如同进了洛阳早餐的牛肉堂馆儿。看见“阿姨”第一趟吆喝盒饭30元无人睬还未感觉有啥不妥;二趟降价到20元依然无人搭腔;第三趟吆喝10块钱稍稍有点起色,但购买者寥寥无几,我开始怜悯这个“小阿姨”啦,餐车师傅做这么“瞎”的盒饭,害得她在这拥挤狭窄、举步维艰的通道上走了三趟,竟然卖不动,还要推回去,她的工资能开下来吗?这个时候,我特怀念:洛阳东车站那个一毛钱的面包和一毛钱都能买俩的小包子。

高速发展的时代,温饱已经解决的当今,人们的旅游已不再是“借公家出差的光”旅游那个羞涩年景啦,自费游山玩水早已不是神话,可奇葩的是我们上火车还要“自带干粮”,五十年前老师常常嘱托我们的名词,难道还要继续传承于我们的下一代吗?是谁在阻挠“自带干粮”的变革?是列车长还是列车员?真的是他们自己,虚高的价格,难以下咽的饭菜质量,毁了他们上一代列车员辛苦创下的荣誉,老百姓叫:名声。

民间有俗语:人过留名,燕过留声…30元的盒饭价位对于当今的旅客已经不算啥了不起的事儿啦,可“不划算也不好吃”已成制约铁路餐饮业的弊端,“火车上的饭不好吃、还贵”,已达成民间共识,专家、媒体的解析都成了废言,人们眼观、经历的事实与传说高度融合,“恶性循环”依然在“小阿姨”的俊俏的面部上无奈展露,汗流浃背依然难有收获的尴尬还在狭窄的过道上“表演”。

火车上的面包已经很好吃啦,但不对等的价格我们依然很难接受,我爱吃面包这个“洋餐”,但我会带上火车,我爱食面条,我会带上几个“桶面”,不通风造成的牛肉汤味还在车厢里蔓延,高铁上尽管亦不许这种味的“污染”,但我依然会啃几口车下带上来的面包忍耐因为超越30元的盒饭,超越了我的生活底线,我单独一人不想过分奢侈,“穷惯”的思维及节约的本性,酷似年轻人说的“吝啬”,但我们这一代人仅仅是对自己“刻薄”,对下一代包括对比我们还困难的人群,依然还会同情、捐献。

春节长假已经过半,回乡探亲的人们快要启程返回工作岗位啦,火车依然还是咱老百姓首选的交通工具,但愿我们旅行的“包包”越来越小,耍刷手机都可在火车上吃上“可口、满意的饭菜”的时代快要到来吧….

不要让我在旅行时,总是怀念那个洛阳东车站站台上的阿姨、玻璃车,还有她们的大面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