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石收藏的十大原则

 浩睿谈谈 2018-02-19

奇石收藏的十大原则​奇石收藏的原则

一、浓厚兴趣

一般人都有爱石情结,但要成为优秀的藏石家,还必须有一种强烈的、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嗜石如命的内在动力,追逐好石头有一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精神。

二、知识功底

要练就敏锐的眼光,就必须要有扎实的赏石理论功底,而赏石理论又是集美学、地质学、文学、佛、儒、道家学说等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所谓“人有多深,石有多深”就说明了主观对客体(石头)以鉴赏之重要,搞收藏光有钱是不行的,应遵循“藏物不如藏知”之信条。除了有理论知识外,还要有实践知识,藏石者一定要有亲身上山下河捡石头的经历。

三、持之以恒

“无限风光在险峰”,对藏石者来说,这险峰主要是指时间的积累,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眼勤、脚勤,持之以恒,自然会得到好石头的。
奇石收藏的十大原则

四、量力而行

搞收藏当然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保证,但也要量力而行,以藏养藏。

五、明确目标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兴趣特点和所在地的区位优势,确定一个主要的、系统的收藏的目标,如石种系列、象形系列、图案系列、文字系列、景观系列等等。也可选择一定的文化内涵作为单独的系列,如水浒108将、李白诗句等。

六、精品战略

藏石要“宁吃鲜桃一颗,不啃烂梨一筐”,千万不要追求数量,藏品中一定要有“领头羊”作为中流砥柱。对做手造假的石头要坚决予以拒绝,决不姑息容忍。

七、随缘心态

藏石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没错,但更要有“得之随缘,心无增减”的心态,对确实得不到的石头也要想得开,否则会伤人伤已,于事无补。

八、开放理念

要有现代的收藏观念,不可玩物丧志。变封闭式收藏为开放式收藏,让藏品走出家门,变藏为展,取之山野,还于社会,利国利民,共享其乐。

九、尊重同道

“石友”是个多么亲切的称谓,广大石友应以石的品格,来维护石友的和睦与团结,绝不背后诋毁他人抬高自己。
奇石收藏的十大原则​十、依法收藏

搞收藏要有良好的法制意识,不谋越轨之利,不强夺他人之美,以诚相待,信守合同。

奇石包浆技巧

1、不时把玩,手养包浆

手养是将表皮光润、盈盈一握的石头握持在手中把玩,天长日久之后,经过长期的摩挲,石头吸收了人手上的油脂,形成包浆,从而散发出一种深隐沉静的亚光,由此提升了石头的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一如古董玩家的“盘玉”。

不过,手养主要是针对易于握持的小品石而言,大型石中,没有石皮的山石,就只能采用水养、打油擦拭等方式。

2、打油擦拭,细心呵护

有的石头适合打油,可以上BB油,橄榄油,最好不要上凡士林,上油根据不同石质,还要看石头是不是粗石,粗石可上凡士林以产生镜面效果从而反映石头内涵!如果在不清楚上还是不上油的情况下,最好上蛋清(什么蛋清都可以);再有就是用去皮大蒜在石头上面涂抹,后两者是最好清洗的。
奇石收藏的十大原则

总之,上油是为了更好的镜面反映石头的最美的方法,同时也起到防止石头某些成分的氧化。

不管用什么方法可以多拿无用的石头做试验。蜡石、大化石、戈壁石、九龙壁、彩釉石、乌江石上BB油,橄榄油、硅油较佳。如果上错凡士林、机油的话,可用洗衣粉和较热的水洗刷(用热水器花洒更加方便),放干即可。

3、以茶养石,独具匠心

天生万物,水养之。如果奇石玩家同时又喜欢喝茶,每天喝茶的时候,用洗茶水养护奇石,效果也非常不错。

若能匠心经营,久而久之,茶水渗入石肤之内,逐渐形成包浆,古拙凝重,气色截然不同,置于斋中案头作为清玩,亦为奇品。

需注意的是:茶养适合颜色较深、或者刻意想要加深颜色的石头。此法与南宋时期,用酒渣改变石头颜色的养石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杂抄》中载:“以煮酒脚涂灵璧石,其黑如漆,洗之不脱,极妙。”

养石其实也就是一个人对于奇石之美的评价态度,在与石头融合玄会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畅适,寄情其中者,自得其趣。
奇石收藏的十大原则奇石收藏五大定律

第一定律:奇石是天然形成的。俗话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所谓“奇”,按《辞海》解释就是“罕见”、“特殊”、“出人意料”、“惊异”……等等,也就是“出乎人们想象”的意思。石头作为各种矿物的集合体,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水中,几乎随处可见,多数都平淡无奇,但由于自然界各种各样不同因素的机缘巧合,有一些在经历了被挤压、浸染、侵蚀或冲刷等过程之后,就形成了许多出乎人们想象的质地、色泽、纹理或形态等,被称为奇石的就是这些有罕见质地、特殊色泽、出人意料纹理或惊异形状的能够出乎人们想象的石头,这些条件都具备的可看作是奇石,只具备其中一条或几条也可以被看作是奇石,但也有个前提,就是它们这些“出乎人们想象”之处必须是天然造化而成,即是不可以有人工干预的,凡是人工干预的就有人的想象包含在内,“出乎人们想象”就无从谈起,自然也无“奇”可言了。

第二定律:奇石是被发现的。奇石源于自然,在不被人们发现之前,它的任何罕见质地、特殊色泽、出人意料纹理或惊异形状都只能是假设,而且这个发现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看到”或“收集”起来,那只是初级阶段,属发现的开始,或者叫预发现,就是说它们的某些特殊的“出乎人们想象”之处开始进入了人们视线,而要真正进入“奇”石行列还需要由“看到”或“收集”它们的人,用思维和想象尤其是个人知识积累把这些“出乎人们想象”之处归纳出来,找到可以让人们赏玩回味的理由,如果找到了,这奇石就诞生了,否则它就还只能是普普通通的石头……人们常说“奇石是被发现的艺术”的原因也在这里。
奇石收藏的十大原则第三定律:奇石是供赏玩的。世界上第一块奇石是怎么被发现的我们是没法知道了,但它一定也是被用来赏玩的。由于它的“出乎人们想象”之处可以使人产生惊喜、获得愉悦、怡情养性……等等,正是这些作用使它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直至推崇。也正是它的这种可供人们赏玩的特性鼓励了更多人们去发现它——赏玩它—再发现它——再赏玩它……周而复始,催生了更多奇石,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奇石赏玩收藏甚至痴迷者。即是赏玩造就了奇石,如果不是赏玩,奇石不会出现,如果不能赏玩,奇石也不会存在,而且如果不是为了赏玩,奇石也将很可能因为其基本功能的丧失而逐渐被人们遗忘!
奇石收藏的十大原则

第四定律:奇石是需要被认知的。奇石从孕育到发现一般都是经历了亿万年的,但只有被发现的一刻才是它的诞生之时,在被发现之前它一直都只能是普普通通的石头。是发现让它获得了新生,但只有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知的时候,奇石才有可能获得成长,并最终在奇石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两件做工用料差不多的衣服,穿在身上的舒适度按理说也应该差不多,但真穿在了身上却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一件能立马吸引来无数人关注的目光,一件却有可能被人被人说“做工不错,但可惜了……”原因就在于品牌不一样,认知度有差异。尽管偏爱和审美风格的差异常有,但这并不能成为坐井观天或孤芳自赏的理由。只有被人们广泛认知的奇石才可能有强大生命力,无法获得更多人们肯定的奇石则大多前景难料……这也正是很多赏玩收藏者的目光总是比较多地往名石、名品上盯的主要原因所在。
奇石收藏的十大原则第五定律:奇石是承载文化的。奇石孕育于自然,但催生和培养它的却是文化,反过来它又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被一代代发扬和继承了下来。可以说没有文化是不会有奇石的,再反过来说就是没有承载文化的石头是不具有奇石意义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衡量一块奇石价值的最大甚至唯一因素就是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在古代,赏玩收藏奇石的都是文人雅士,承载文化的问题几乎不用讨论。进入现代后,很多普通百姓都玩起了石头,初看似乎应该担心这个问题,其实大可不必,由于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普及,文人雅士阶层已经很难再界定了,那些看似普通的百姓人家中的大多数也都是灌了满肚子墨水的有文化人,即它们赏玩收藏奇石的动力和源泉依旧是文化!赏玩收藏的人多了也只会使奇石的文化承载量更大,获得发扬广大的空间更广阔!但让人们担心的现象也不是没有,主要还是在良莠不分、恶意爆炒、以假乱真等方面,倒不是说这些现象就能改变奇石的文化载体性质,主要是它们会在某些时候、某种程度上扰乱赏玩收藏者的视线,使部分人产生一些迷惘甚至被引入歧途。其实分辨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要看看它上面究竟承载有多少文化信息量?文化信息量不足甚至缺失的最好“退避三舍”!由于“奇石是文化载体,文化是奇石灵魂!”
奇石收藏的十大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