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造∣王希元: 19平米开间,寸土不让变身四室两厅一厨一卫

 文汇秋雨书馆 2018-02-20
前言:

19㎡开间,要为祖孙三代五口人打造出各自独立的私人空间,同时要具备客厅、厨房、餐厅、卫浴间等功能空间,这是“80后“设计师王希元有史以来遇到过的最难改造项目,而因为是百年老宅,在改造之初,就给他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那么设计师王希元,到底是如何对空间吝啬到寸土不让,打造了一个四室两厅一厨一卫的舒适之家?又是何如面对突如其来的“下马威”?答案,干货君马上为您揭晓。



△项目改造全景视频

老房改造前

年久失修,光线昏暗,仅19㎡开间,无法满足五口三代人居住需求

本次改造项目,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云居胡同一幢二层小楼的一层,是一间面积仅仅只有19平方米的矩形房间,居住着祖孙三代(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小孩)共五口人。

房间所在的小楼,是一个修建于民国时期的二层建筑,有着百余年的历史。委托人所居住的房间,位于小楼东南角,面积只有19平方米,还包含大约1.5平米的室外面积。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由于年代已久,砖、木,严重老化,加上当年建筑工艺粗糙,使得建筑主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老建筑防潮工艺比较落后,年久失修,房间内多墙面,出现发霉、墙皮脱落的现象。房间内唯一的采光部位,则是南侧墙面的一扇窗户,面积不足1平米,光线昏暗。

房间内部是一个整体开间式格局,就是大家常说的“零居室”,一家五口三代人同处一室,每天晚上睡觉,姥姥、妈妈和小朋友三人睡在一张双人床上,而姥爷和爸爸只能睡在床旁边的地板上。另外,房间里没有卫浴空间,睡觉、做饭、吃饭、小孩学习、上厕所、洗澡等条件均不方便,严重影响着日常生活。



改造前外立面

改造前厨房


改造前淋浴间和厨房在一起


改造前唯一的卧室


改造前客厅部分

总体设计思路

以人体工程学的“相对极小化”为尺度底线,去实现一个舒适实用的“微型多功能建筑单元”。

面对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设计师王希元和团队,多次对房间进行了考察和测量,同时,也对方案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修改,最后,经过多方面的权衡,他们决定,对项目采用,以人体工程学的“相对极小化”为尺度底线,去实现一个舒适实用的“微型多功能建筑单元”的总体设计思路。设计师王希元说,“这个设计项目,我们实现了空间利用上的最大化,不是几乎,而是完全做到了寸土不让,对于每一个功能单元的使用尺度,精确到毫米,因为功能齐全不是最终目的,还要确保每个小空间用起来都很舒适,最终完成了现在这个四室、两厅、一厨、一卫的设计方案。”


改造前原始平面图


改造后一层平面图


改造后二层平面图


改造后立体模型

·向地下扩展空间,最大化地引入自然光

房间位于一个两层建筑的第一层,原始高度只有3.6米左右,而只有不到19平米的空间,而且是要满足三代人拥有独立空间的需求,于是设计师王希元只好向“地下“索要空间,将近60公分的地下木质防潮层全部铲除,然后在沙土地面上做了10公分厚的钢筋混凝土加固,同时加上了两道防水防潮技术,将整个空间高度调整到4米左右,搭建了一个二层空间,满足了爸爸妈妈和小朋友的卧室和书房的需求。同时,由于房间大门入口位于北面,光线从南面射入,因此,他将厨房和卫浴间设置在北面的大门口左侧,南侧则是客厅和两位老人的卧室,将自然光线最大限度地引入室内。



改造后大门入口处


改造后大门入口处厨房


改造后老人卧室

· 运用“时间”的概念,设计“隐藏楼梯”和“变形沙发”装置,对空间进行二次利用

他这次也适度运用了“时间”的概念,设计了“隐藏楼梯”和“变形沙发”两个装置,对空间进行二次利用——当夜晚,人需要使用二层卧室空间的时候,电视墙柜子,可以自动向前移动,沙发收缩,隐形楼梯出现,人顺着楼梯可以到达二楼空间;在白天,电视墙柜子,可以自动向后收缩,沙发展开,空间又变成了一个会客厅。设计师王希元表示,个人对“变形金刚”持保留态度,除非万不得已才会采用,所以,这次的这两个复合装置完全是针对本项目的原创,使用原则是“简单,一步到位”。

改造后的客厅区域


改造后的卫浴空间

隐形的楼梯


二层空间


改造后二层年轻父母卧室


改造后孩子书房


改造后孩子卧室

· 百年老宅改造,遭遇“下马威”

这次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据设计师王希元介绍,遇到的最大阻力自于建筑原有结构,百年老宅在改造初期,就给他们来了一个“下马威”。工人在铲除原有墙皮的时候,二层局部楼板和墙砖塌落,原因在于老砖墙的黏土强度已非常低,对于这种结构状况,设计师王希元最初的很多设想都无法成立,比如,埋入式墙体加固,扩大窗户等等。最终,采用了在原墙体之外另设一套钢质二次结构的方式进行加固,这无形中又损失了一定的空间面积。

·当改造重点在于功能上的时候,给予空间“美的另一个境界——“理性之美”

空间的功能性和美观,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但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对于这两者的关系,设计师王希元如是理解:“当我们把重点放在功能上的同时,等于给这个空间定义了美的另一个境界,那就是理性之美。这种美感,带有一定的逻辑性,整体形势会散发出一种有严谨有序的韵律感。同时,他还结合了该项目所在的地点,以及委托者的生活经历,我们加入了中式元素,并进行了提炼,来营造一个有着老北京气息的现代化居住环境。

改造感悟

室内设计本质,是通过对空间功能深度研究,让人的每一个日常行为都能得到空间的充分支持,这也是建筑本身对人类应有的理解与尊重。

整个改造项目,在紧张的不到两个月的工期中,已经顺利完工。通过这次改造,设计师王希元收获也颇多,他说,这是一次对有限空间极限利用的挑战。在这个项目设计中,功能远大于形式,设计的解决能力成为了成败的关键。这也让他重新审视了设计的价值所在。在大多数人眼里,设计被普遍定义为奢侈品的概念,它似乎总代表着一种“非必要性”的审美附加值。而这个项目告诉我们,室内设计的本质,是通过对空间功能性的深度研究,让人的每一个日常行为都能够得到空间的充分支持,这也是建筑本身对人类应有的理解与尊重。

同时,这次的改造项目,对他来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梳理了他这些年职业经历中,很多碎片式的经验与思想。大多数设计是在为富人生活提供附加值,而在这种更能够代表中国大多数人群居住现状的项目中,设计更能够发挥它的价值,这才是设计的本质。设计是我们每个人的影子,它可以把我们内心对美好的憧憬投射到现实当中。

设计师

“80”后王希元


中国新锐室内设计师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筑邦设计院地产综合所所长

国际建筑装饰设计双年展百名优秀设计师

从业十余年来在地产,酒店,办公等高端商业项目中作品众多,业绩卓越,屡获殊荣,更是凭借山水文园样板间的(09户型)设计获得筑巢奖金奖,其作品不仅仅得到了同行业的广泛认可,还令业主取得极佳的经济效益,品牌价值的极大提升。从事设计工作十几年的经历,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悟。坚定信念,把每一次的设计都当做自己的一次创作。

代表作品:

1.北京金融街利兹卡尔顿酒店

2.北京康莱德酒店

3.北京工体hotel

4.四川国际网球中心

5.山水文园样板间

6.国家核电集团总部办公楼

备注:本次改造项目,在北京卫视《暖暖的新家》第十一期节目3月28日周一晚上21:18播出,更多详细内容,请收看北京卫视《暖暖的新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