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大师荣格和《易经》| 同时性原理:《易经》隐藏的秘密

 千诗万缕 2018-02-20

荣格称《易经》为“伟大典籍 ”、“中国的思想巨著” 。

心理学大师荣格和《易经》| 同时性原理:《易经》隐藏的秘密

荣格在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中感叹:

像中国人这样天赋异禀而又聪慧的民族,居然没有发展出我们所谓的科学,这真是奇怪。

因为《易经》的中国式思维模式和西方的思维模式有天壤之别的差距。

西方的科学来自实验室,往往建立在以往被视为公理的因果法则 。西方所说的自然律,只是统计的真理。因此必然会有例外发生。需要极严格的限制其状况后,才能得到不变而可靠的自然律。

假如我们让事物顺其自然发展,会看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每一历程或偏或全都要受到机率的干扰,这种情况极为普遍,因此在自然的情况下,能完全符合规则的事件反倒是例外。


尉礼贤:来自西方的中国文化传教士

心理学大师荣格和《易经》| 同时性原理:《易经》隐藏的秘密

荣格:'与卫礼贤的交往,我感到受益极大,我从他那里获得的教益比从任何人那里得到的都要多。'

荣格称故友理查德·尉礼贤(Richard Wilhelm)深切体会到翻译《易经》 ,对西方文化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卫礼贤居留中国长达20年之久,浸润中国风土人情甚深,师从清末大学者劳乃萱,对中国经典用力极勤,深通中国古代哲学,翻译的《易经》当时被认为是最好的德文译本。

与卫礼贤相遇之后的荣格,深受中国古典哲学的熏陶,中国思想逐渐介入荣格的理论体系,终其一生,毫无改变。


同时性原理:来自《易经》的洞察

心理学大师荣格和《易经》| 同时性原理:《易经》隐藏的秘密

荣格称他在《易经》里看到的是,中国人的心灵被事件的机率层面吸引住了,西方人认为巧合的,却似乎成了中国人特殊心灵的主要关怀。而西方所推崇的因果律,却几乎完全受到漠视。

荣格坦诚的写道:

我们必须承认,机率是非常的重要,人类费了无比的精神,竭力要击毁且限制机率所带来的祸害。然而,和机率实际的效果相比之下,从理论上所得的因果关系顿时显得软弱无力,贱如尘土。

对中国人来说,同时性则处理了事件的契合。


偶然的一致之意义——同时性

心理学大师荣格和《易经》| 同时性原理:《易经》隐藏的秘密

它是种作用性的臆说,假设事件如何从彼衍化到此。然而同时性原理却认为事件在时空中的契合,并不只是机率而已,它蕴含更多的意义,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客观的诸事件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观察者主观的心理状态间,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的关系。

因果的观点告诉我们一个戏剧性的故事:D是如何呈现的?它是从存于其前的C衍生而来,而C又是从其前的B而来,如此等等。

相形之下,同时性的观点则尝试塑造出平等且具有意义的契合之图像。

ABCD等如何在同一情境以及同一地点中一齐呈现。首先,因为物理事件AB与心理事件CD具备同样的性质;其次,它们都是同一情境中的组成因素,此情境显示了一合理可解的图像。

易经六十四卦是种象征性的工具,它们决定了六十四种不同而各有代表性的情境,这种诠释与因果的解释可以互相比埒。

因果的联结可经由统计决定,而且可经由实验控制,但情境却是独一无二,不能重复的,所以在正常状况下,要用同时性来实验,似乎不可能。

《易经》认为要使同时性原理有效的唯一法门,乃在于观察者要认定卦爻辞确实可以呈显他心灵的状态,因此,当他投掷硬币或者区分蓍草时,要想定它一定会存在于某一现成的情境当中。

而且,发生在此情境里的任何事情,都统属于此情境,成为图像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一把火柴扔到地板上后,可以形成符合那个情境的图式。但如此明显的真理如真要透露它的涵意,只有读出图式以及证实了它的诠释以后,才有可能。

这一方面要依赖观察者对主观与客观情境具有足够的知识,一方面要依赖后续事件的性质而定。

古代中国人心灵沉思宇宙的态度,在某点上可以和现代的物理学家比美,他不能否认他的世界模型确确实实是心理——物理的架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