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2O用户端订单产品工作总结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昵称52221680 2018-02-20

2017年在某O2O平台负责用户端订单产品,加班加点,踩坑无数。在一年的结束之际,对过去的工作和摸索的经验做个总结,以期明年能够更好地进行这份工作:

一、用户端订单产品的职责

  • 负责用户售前至售后的订单流程体验
  • 负责维护订单系统,保障业务发展和下游各端效率的提升

二、需要负责的量化指标

  • 提升履约率:需要关注订单各环节的履约率(完成订单量/提交订单量),并通过完善产品来提升履约情况,降低取消订单的发生
  • 提升下游工作效率:需要最大化提升下游角色的工作效率,如通过搭建在线申请退款流程,来减少下游客服坐席的电话呼入量(用户线上不能取消订单,就会转向电话客服取消),从而提升客服的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 提升客户满意度:需要通过产品设计,保障用户高效地获取交易信息和享受领先的服务流程

三、用户端订单产品的核心流程

用户端订单产品负责的流程可拆分为三项:售前、售中、售后

  • 售前:用户选择商品后到用户下单支付前,是订单产品的售前流程。在这个流程中,用户有确认交易信息、对比不同平台权益(比价)和购买增值服务的诉求。售前环节通常以提单页的产品形态存在
  • 售中:用户支付后到订单完成前,是订单产品的售中流程。在这个流程中,用户有跟踪订单状态、确认交易信息、询问问题或催促进度的诉求。售中环节通常以订单列表页、订单详情页和订单状态流的产品形态存在
  • 售后:订单完成后是订单产品售后流程的主要场景。在这个流程中,用户有售后咨询、投诉、取消订单、退款、索赔等诉求

四、用户端订单产品追求的5个目标

  • 信息完整:订单提供的交易信息类似合同条款,需要完整健全,以供用户确认
  • 传达高效:订单展示的信息很多,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场景,帮助用户最高效地定位信息,保证用户的操作行为可预期
  • 流程健全:完善的正逆向子流程可以提高订单各角色处理问题的效率
  • 服务增值:适当的增值服务,可以让有额外诉求的用户达到满足,同时对新业务提供增长
  • 情感关怀:适当的情感关怀,能拉近产品和用户的距离,缓解用户的焦虑和不满

在订单全流程中,应该对这5个目标都有所追求,以下将针对每个目标在不同流程的侧重点,进行详细阐述:

4.1 售前流程

4.1.1 售前的信息呈现

售前的提单页需要包含完整的交易信息,保障用户了解后续的服务流程、享受的权益及承担的责任,不同的业务形态和产品阶段,需要展示不同的交易信息。通常电商的交易信息包含以下几点:

  • 用户信息:收货姓名、联系方式、收货地址、收货时间等
  • 商品信息:商家名称、商品名称、商品图片、商品份数等
  • 金额信息:商品金额、优惠金额、配送金额等
  • 备注信息:备注、发票等
  • 权责信息:各类服务说明

4.1.2 售前的信息传达

售前流程中,高效的信息传达包含展示和编辑两部分:

  • 高效的信息展示:不同的产品阶段和业务类型,提单页信息元素展示的优先级不同。例如外卖类业务对及时性的诉求很强,收货时间的颗粒度会精确到分钟,同时因为用户非常关心,时间信息的优先级很高,展示上则会靠前。但传统电商(如淘宝、京东)类业务没有特别强的及时性诉求,因此一般以天、时段为颗粒度,同时传统电商客单价较高,用户更需要确认商品信息无误,因此时间信息的优先级往往低于商品信息
  • 高效的信息编辑:用户在订单的售前环节,可能需要主动新增/编辑信息,高效的信息编辑会减少用户的操作成本,避免在输入信息时临阵逃脱,例如填写发票纳税人识别号时,根据输入的公司名称联想出税号,可以节省用户开发票的成本

4.1.3 售前的增值服务

提交订单是选择增值服务的主要环节,售前的增值服务多围绕提升效率(如准时保险)和提升权益(退货保险)展开,因非订单核心流程,这里暂不详细叙述。

需要注意的是:提单页的目标是高效——让用户高效地确认信息,高效地下单走人,所以提单页虽然流量巨大,但不宜放置过多的增值服务,因为用户不会像在超市一样对增值服务进行挑选

4.2 售中流程

4.2.1 售中的信息呈现&传达

售中流程,用户的信息呈现主要在三个方面:订单状态的更新、订单历史状态的展示、交易信息展示

  • 订单状态的更新:跟踪订单状态是用户在售中环节的最大诉求,通常以最高的优先级进行展示。其中,信息传达的频率和用户对及时性的诉求强相关,及时性越高,更新的颗粒度就需要更细,频率要更快,另一方面,如果订单在售中发生了意外情况,需要及时通知用户,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对于不同的信息通知场景,有不同的通知功能可以满足,一般按通知能力强弱来说,电话通知>短信通知/Push通知>App内信息更新
  • 订单历史状态的展示:用户需要通过对订单历史状态的追溯来定位当前发生的问题,如发现商品久不送达,用户会通过对订单历史的追溯来定位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因此订单需要提供清晰的历史订单状态,供用户确认
  • 交易信息的展示:在规避信息填写错误等场景,用户会有二次确认交易信息的诉求。同时该场景不是用户在该流程的主要诉求,所以售前的交易信息通常会以一般的优先级在售中进行展示

4.2.2 售中的流程搭建

订单的售中阶段开始涉及订单子流程的搭建,这个阶段用户除了正常跟进订单信息外,通常还有三种诉求需要子流程来满足:催促、疑问、反悔

  • 催促:用户有催促订单进度的需求,订单可以搭建用户——商家、平台、物流的联系流程来帮助用户完成催单
  • 疑问:用户在下单后会产生服务上的疑问,订单可以通过搭建在线高频知识库/机器客服来引导用户快速解决问题,避免用户频繁地电话商家、客服
  • 反悔:用户会出现对交易信息的反悔,有时候这种反悔发生在希望修改交易信息,如修改收货信息、商品信息,有时候反悔是希望直接取消订单。完善的流程可以在保障商家、平台的权益下,提供最好的用户服务,比如在商家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如商品还未出库),支持用户随时修改信息和申请取消订单

不同的产品阶段和业务类型,需要的流程不尽相同,例如在电商产品初期,针对用户催促订单的诉求,提供商家、客服的联系方式就好,但当产品到达一定体量,可能需要打造一套IM工具供用户和商家进行联络

4.3 售后流程

4.3.1 售后的信息展示

售后信息的展示主要体现在订单信息的变更,当订单发生退款或赔偿后,要将订单商品、金额等信息的更新及时展示给用户,避免误解。同时,订单发生售后流程时,用户往往体验上已经受到伤害,此时也最需要及时、人情化地更新信息,挽回用户受伤的内心

4.3.2 售后的流程搭建

订单的售后流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对交易类App体验的判断(想想在饭店吃出虫子,老板对你置之不理是什么感觉),同时因为售后流程需要对订单上下游产品线的通盘考虑,也是最考验订单产品全局设计能力(也是最过瘾)的部分,以下列出几种常见的售后流程,供大家思考:

  • 投诉:用户对商品、服务不满意时,需要通道反馈;投诉也是产品了解用户痛点的重要渠道,所以产品设计上最好将入口前置;投诉的流程涉及用户投诉、客服处理投诉、查看投诉、赔偿机制等
  • 退款:退款是最基本的售后流程,订单产品需要思考什么场景下,什么角色,可以以什么理由发起退款,退款需要经历什么样的流程。退款理由的频次因为直接关系到取消订单率,也是订单产品需要高度关注的数据,当基本退款流程具备后,产品应该思考如何减少每一类退款理由的发生
  • 部分商品退款:退款的进阶流程,当部分商品、服务出现问题时,可引导订单走向部分商品退款,减少整体退款率;部分商品退款的难点在于要对订单信息进行部分修改,比如1个订单包含3个商品,订单使用了1张10块钱代金券,此时退掉1个商品,享受的代金券优惠怎么计算是比较典型的,部分退款中需要处理的问题
  • 退货、换货:不会因为售出带来损坏的商品,当发生售后问题时,可能需要经历退货、换货,用户以什么样的理由可以发起退换货,退货后的订单信息跟踪,商家处理方式等是该流程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搭建以上流程时,订单产品需要关注下游各个角色的体验,如用户发起一次退款,商户端产品如何处理退款的申请,客服端产品如何处理用户和商户的纷争,结算端产品如何处理退款过后的分账,为避免恶意退款的发生,风控产品如何控制作弊风险,都是订单产品需要考虑的

售后流程的目标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有一套流程在等着用户。这一点是从海底捞偷学的,在海底捞,不会出现顾客提出问题,服务员不知所措的情况(注意,不是顾客提出的所有问题,海底捞都会满足,不知所措和有求必应是两个概念)。对比线上产品,订单就是售后中服务员的角色,滞后、残缺的售后流程会严重影响用户的复购率

4.3.3 售后的增值服务

售后的增值服务多体现在订单的下游场景上,如购买机票后推荐接送机、酒店服务,购买电器后推荐清洗维修和配件更换服务,这里因和订单主流程关联度不高,日常涉及不多,就不展开说了

4.4 情感关怀

情感关怀指的是在保障基础设计的前提下,为产品添加温暖、趣味性的功能点,在设计提醒信息、缓解等待焦虑和售后相关功能时比较常用。

情感关怀的功能可以提升产品气质,拉近用户和产品的距离,也是公司PR的好手段。

不过这一块的设计见仁见智,给三个我认为有意思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1. 外卖订单的恶劣天气提醒

发生恶劣天气时,外卖需要更久地时间送达。外卖订单产品会通过天气动效、文案等方式告知当前的天气和骑士状态,缓解用户等餐时的焦躁

2. QQ邮箱的产品经理祝福

很多产品会在过节时发祝福邮件,增强品牌印象,但往往文案套路,流于形式。而QQ邮箱的祝福邮件是由某位邮箱产品经理发出的(我的是Angela),虽然知道也是套路,但这种私人化的形式增强了祝福的真诚感

3. 即刻的点赞

在即刻上,点赞icon会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变化,一般主题是通用的大拇指点赞;追悼故人的主题,icon会变成蜡烛;有爆炸新闻时,icon会变成吃惊的小人表情,这一点小趣味能够加强用户对产品的好感。

通过以上例子,情感关怀有以下思考点可以分享:

真诚

用对待家人和朋友的心态去设计这些情感功能,避免功能成为产品经理的自我感动

恰到好处

最好的情感关怀是提供的服务帮助用户切实地解决问题,过多的嘘寒问暖反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效率。即使是趣味性功能,也要有分寸地提供,让彩蛋埋伏在用户的使用路径中

五、订单产品和下游、业务的对接

订单系统因为是产品线的枢纽环节,下游商户、客服、物流、结算等端都依赖订单提供基础服务和信息,这也很考验产品把控需求优先级的能力,其中两点需要重点关注:

目标导向

当判断下游需求优先级时,可通过订单的KPI作为依据(履约率+提升的效率+客户满意度),越能帮助订单实现KPI的需求,价值可能越大

给新业务适当的机会

新业务往往需要订单进行支持,一方面订单要给新业务生长的空间,虽然存活率很低,但如果不支持等于扼杀了创新空间,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控制新业务的支持节奏,要在频率合理,解决方案轻重合理的情况下支持,保证订单不会因为新业务耗费大量精力,阻碍了基础业务的迭代优化

订单作为基础服务产品,很容易沦为老板意志的工具。所以,订单PM需要把所有需求纳入自己的产品规划里,从KPI出发,严格按照优先级进行功能输出,增强对订单产品的掌控力

六、订单产品的Tips

最后,记录一些订单产品日常工作的Tips

1.各方平衡:订单产品作为基础流程,不能对任何一方进行偏袒,交易链条中所有角色,都是订单产品的用户,订单都要对他们的体验负责

2.小成本上线+持续迭代:订单的很多功能都要求跨端实现,复杂度很高,因此在设计功能时,不要贪多贪全,把握住解决问题的主要流程,快速上线并持续迭代,永远记住有流程比没有流程要强

3.全流程测试账号:为了更好地给下游产品提供支持,订单产品需要对下游各端产品了然于胸,拿到各端产品的测试账号,体验它们的逻辑,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4.一线考察:用户的痛点需要和用户聊才能切身感受,流程的缺陷需要和商户、客服聊才能发现。组织用户调研、进店和商户沟通,倾听客服坐席意见都是有效了解需求的方法,坐在办公室想不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5.学点沟通套路:订单和下游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在遇到摩擦、利益冲突时,要用一点沟通套路,降低沟通成本。以下是我千万次被怼踩坑后,摸索出的沟通套路:

  • 寻找共识:矛盾冲突的情况下,要不断地寻找共识,找出最具体的分歧点,避免无意义的价值观扯皮
  • 说出顾虑,而不是否定:有不一致的看法时,不要上来就否定别人的观点,而是讲出自己的顾虑,拉对方共同进行思考,面对冲突方的否定,也要诱导对方讲出顾虑,一起解决问题
  • 给对方说服自己的空间:不要因为处在上游,就认为自己永远正确,要思考下游观点的合理性和原因,让自己处在可被说服的思考状态

七、写在最后的话

做订单的产品经理是一件很过瘾的事。对于我而言,负责订单系统,一方面可以深入不同的产品线,了解不同角色的需求,对业务的理解更全面;另一方面,这份工作让我摆脱了关注交互、视觉这些产品表层,能把流程设计放在第一位,更好地探究服务用户的本质;同时,流程的设计往往是破陈出新的,这一点对于喜欢创造性工作的人来说,太有成就感了。

以上是2017年订单产品的一点小总结,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