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完这些 才算过完了上海人的年

 cxag 2018-02-20

2018

看懂上海恭贺新春

在习俗日渐简化的今天,

你还记得小辰光的年味么,

让我们一起看看老上海的过年习俗,

数数还有多少保留下来。




送灶神


旧时从农历廿三,又称“小年”,拉开庆新年的序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贴上灶王像,供上好肉好酒,点上香烛,一派新年氛围。


灶神上天是为了禀报人间好坏,为了让他不说坏话,还要供上饴糖做的糖元宝等粘住他的牙!小辰光好羡慕灶王啊,有这么多好吃的!




掸檐尘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那个长长的鸡毛掸子吗?印象里快过年的时候总有一场大扫除,现在才知道在腊月二十五都要掸尘,音同“掸陈”,寓意扫去晦气,辞旧迎新。




备年货


年前的两周,往往是各大超市卖场最热闹的时候,是家里大人最忙碌,也是小孩最开心的时候。各类坚果、糖果、饮料、零食礼包应有尽有,但是妈妈会让你少吃,怕你吃完了就没得招待客人哈哈。




添行头


除了办置各类年货,还要买新衣、新鞋,到了新年一定要翻一身新“行头”,精神、自信地去走亲访友。




贴春联


春节期间,多数人家有贴春联、贴年画的习惯。不同的年画代表着不同的寓意,比如:贴在水缸上,象征年年有余;贴在米囤上,象征五谷丰登;客堂上悬挂福禄寿三星图,象征子孙满堂、长命富贵。




做汤圆打年糕


有的家庭会磨粉包汤圆,有的家庭会抟粉打年糕,做好了一大家子一起吃,前者寓意团团圆圆,后者寓意高高兴兴。




年夜饭


除夕晚上,一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过年,同吃年夜饭,边吃边喝,说说笑笑。这也是春节一直以来最重要的习俗,为了团圆,在家人的陪伴下共同跨年。




看春晚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又会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央视春晚的开播,全家人其乐融融地看节目,直到零点钟声的响起。现在,还有多少人在除夕夜陪家人看完节目的呢?




放炮仗


爆竹声中一岁除,临近12点的除夕夜格外热闹,室外响彻云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也是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时刻了。




压岁铜钿


从正月初一开始,上海人就开始拜年啦,最开心的某过于孩子们,不但有红包拿,还有各种好吃的停不下来!现在的我们都到了发红包的年纪……




回娘家


正月初二大家开始走亲戚,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迎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又要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岳父请女婿


正月十一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




元宵看灯


上海元宵最热闹的地方——城隍庙,夜晚灯市热闹繁华,男女老少齐观灯、看西洋景、看戏……到这一天,过年算是真正结束啦。



小时候总觉得过年好开心,

现在却越来越淡然,

但看到这些充满回忆的画面,

觉得应该将习俗延续下去,

不能让它们只成为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