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蒙古乞颜<“乞颜”一作‘奇渥温’>部帖木真汗四年至大蒙古帝国太宗窝阔台汗十三年,1186~1241年),又译作“斡歌歹”、“兀窟锝”、“月阔歹”等。太祖成吉思汗帖木真和正妻孛儿帖所生的嫡三子,黄金家族“窝阔台”系开创者,是家族中公认的智者,也是亚欧大陆的主要征服者之一。
大蒙古汗国太祖成吉思汗元年(1206)建国后,受实施封五千户。
太祖成吉思汗六年(1211)攻金,受命与长兄术赤、次兄察合台领兵抄掠云内、东胜、武、朔等州,后二年又攻金,受命与术赤、察合台率领蒙古汗国右翼军狂扫太行山东、西两侧的所有州、府。
太祖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春,大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亲自率领下实施第一次西征之前,窝阔台被确定为大汗继位者,同年10月,他受命与兄长窝阔台围攻讹答剌城并于次年3月将该城攻破。又次年(1221),兄弟三人在围攻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城时,由于术赤、察合台不合,该城久攻不下,成吉思汗遂命窝阔台全权指挥作战,不久,该城被攻破。
第一次西征结束后,成吉思汗分封诸子,窝阔台受封叶密立(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霍博(今新疆和布赛尔)。
大蒙古帝国监国拖雷二年(1229),受宗王帖木格(成吉思汗同母幼弟、窝阔台嫡亲小叔叔)、察合台(成吉思汗嫡次子、窝阔台同母二哥)、拖雷(成吉思汗嫡幼子、窝阔台同母四弟)等拥戴,被推举即大汗位。成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大蒙古帝国第二代大汗、皇帝。
作为大蒙古帝国的统治的巩固时期,窝阔台的统治可圈可点,试举例于下:
就其军事方面而言,未曾即位,窝阔台就尊奉太祖成吉思汗的遗命,与幼弟拖雷及诸将灭亡了西夏政权。即位后,虽身为大汗,但按蒙古旧俗,大蒙古帝国的军队为其同母幼弟、成吉思汗嫡幼子拖雷的私产。为避免皇权受到潜在威胁,他设法逐步削减了拖雷的军权,分配给属于‘窝阔台系’的自己的家族成员,并于即位后建议并亲自领兵伐金,从而使大蒙古帝国臣民、军队一致对外,避免了刚刚兴起的蒙古民族由于上层统治阶级的内部权力之争导致的内斗致使整个民族分散瓦解的祸事的发生。二年(1230)春,遣兵围困京兆(今陕西西安)。同年七月,与嫡幼弟拖雷率大军南下,渡黄河,与之前执行军事任务的蒙古军队汇合,攻凤翔。三年(1231)春,攻破凤翔,金庭弃京兆,潼关以西为蒙古军队所据。是年夏,与拖雷分道攻金。四年(1232)春,从白坡渡河,与顺汉水而下至均州的拖雷军汇合。留速不台主持围汴京后北返。六年(1234)春,联合宋军攻下金庭的最后一个据点——蔡州,金亡。在位期间,命皇子阔端征陕甘川藏,征伐南宋,把只存有半壁江山的南宋小朝廷整了个七荤八素,使其淮河以北的土地尽数纳入帝国版图之中。在其任内,又成功组织了以其长兄术赤之子拔都领衔、自己的儿子贵由、拖雷的儿子蒙哥“联袂友情加盟”的黄金家族第二次西征(史称“长子西征”),征服包括了今天东欧、中欧和俄罗斯在内的钦察、斡罗斯的大部分土地。还先后命撒礼塔、唐古征高丽,派搠儿马罕出兵波斯;继续父汗太祖成吉思汗的未竟事业,征讨花剌子模苏丹札兰丁,使得新兴的大蒙古帝国疆域比之乃父成吉思汗时期更加辽阔、广袤。
就其制度而言,元年(1229),开始订立上朝礼仪,并再次颁行蒙古帝国的成文法——《成吉思汗大札撒》。六年(1234),对诸王贵族参加重要国事活动、忽里勒台大朝会、出入宫禁及军队纪律等增设了新条款、新规定。
就其国家基础建设、政务、国务活动场所而言,七年(1235),在蒙古的根本之地——漠北的三河源头,在太祖成吉思汗十五年所营建的国都——哈剌和林的基础上,扩建和林城,筑大蒙古帝国的皇城——万安宫;十年(1238),又在漠北筑屠苏湖城,建迎驾殿。
就其文化建设而言,五年(1223),在燕京(今北京)创立国子学,选派蒙古高级贵族子弟习汉学,向汉族地主知识分子汲取治国安民的营养。十年(1238),大考中原汉地儒生,中试者四千余人,编入“儒户籍”,免除其赋税徭役,部分才能出类拔萃之人更被任命为本地州县的议事官。
就其蒙、汉及蒙与其他民族关系而言,十二年(1240),废除失盗财物责令州县百姓代为赔偿的规定。又规定凡借贷利息累增,至相当于本金为止。又籍诸王大臣所俘男女为民。
就其经济建设而言,在位期间,确定了牧民赋额,始置仓廪,确立驿站制度,他在父亲太祖成吉思汗帖木真为他留下的治国重臣、高度汉化了的契丹人耶律楚材的辅佐下,二年(1230),在汉地设置“十路征收课税使”,推行丁税、地税法,八年(1236),完成了对于汉地的户口登记、将汉地民户分赐诸王贵族,用耶律楚材建议,立“五户丝制”,规定了诸王贵族在其封地设断事官(蒙古语为“达鲁花赤”),主管民事,但租税由政府直接收取,只将其中少部分归封主。从而保证了中央政府对全国财权的掌控。又使用回回人牙剌瓦赤掌管西域赋税。通过恢复民力、加强税收的办法,为后世子孙的继续征伐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窝阔台在位十余年间,“量时度力,举无过事,华夏富庶,羊马成群,旅不赍粮,时称治平。”(语出《中华历代皇朝全二十八史·<旧>元史·太宗本纪》)但他晚年宠信回回人,以奥都剌合蛮为提领诸路课税所官,用牙剌瓦赤主管汉民公事,使耶律楚材等汉、契丹及其他民族儒生渐遭排挤。十三年(1241)十一月,因暴饮由奥都剌合蛮所进之烈酒而死,追谥英文皇帝,庙号太宗,蒙古语称号为穆赤坚汗。
窝阔台去世后,他的六皇后乃马真·脱烈歌娜临朝称制摄政,时间长达五年(1242~1246).定宗元年冬,后崩,至元二年,追谥昭慈皇后。
窝阔台长子贵由(蒙古汗国太祖成吉思汗元年至元定宗三年,1206~1248),脱烈歌娜所生。大蒙古帝国太宗五年(1233),与宗王额勒只带率军攻辽东,擒东夏国主蒲鲜万奴。八年(1236)与拔都、蒙哥等开始了大蒙古帝国的第二次西征(史称“长子西征”),攻入斡罗斯(今俄罗斯)、马扎尔(今匈牙利)、昔烈儿(今波兰)等国。此次西征中,与主帅拔都产生过矛盾。
定宗元年(1246)秋即位,即位后就斩杀曾深受脱烈歌娜重用的奥都剌合蛮及波斯女巫法蒂玛,起用太宗旧臣牙剌瓦赤父子、镇海等。二年(1247),派野里知吉带率军征讨波斯等地,并密令他逮捕依附于拔都的将领,同年秋,更亲率大军征讨拔都。次年(三年,1248)进军至横相乙儿(今新疆乌古仑河上游)时,病逝。追谥简平皇帝,庙号定宗。
定宗三皇后斡兀立·海迷失临朝称制摄政,时间达三年(1249~1251);宪宗二年(1252)四月,海迷失与太宗窝阔台第四子阔出之子失烈门母子厌禳宪宗,结果失烈门被贬,海迷失与失烈门之母并赐死,至元三年,追谥钦淑皇后.
海迷失摄政三年(1251)六月,在以拔都为首的术赤系宗王的大力支持下,拖雷的嫡长子蒙哥夺取了大蒙古帝国的皇帝(大汗)宝位,从此皇帝(大汗)宝座就从窝阔台系后裔转入到了拖雷系后裔的手中。蒙哥即位后,便开始了对窝阔台系的清算(成吉思汗四个虎子中,嫡长子术赤与嫡幼子拖雷感情交好,而嫡次子察合台与嫡三子太宗窝阔台意气相合),窝阔台后裔中,除其第二子阔端因为与蒙哥友好,其在河西的封地依旧保留外,其他窝阔台诸子宗王后裔均遭迁谪:贵由之子忽察、脑忽、察合台第三子阔出之子失列门被发配军中效力;窝阔台第四子哈喇察尔之子脱脱迁居于叶密立(今新疆额敏)、窝阔台第五子合失之子海都迁居于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以东)、窝阔台第六子合丹迁居于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以北)、窝阔台第七子灭里迁居于也儿的失河(今额尔齐斯河)。
窝阔台之孙、窝阔台第五子合失之子海都对窝阔台家族皇位被拖雷家族夺走极其不满。宪宗六年(1256),宪宗蒙哥派遣使臣石天麟出使海都迁居地海押立,被其长期拘禁於此。
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大汗(皇帝)之位时(此事发生在世祖中统元年至至元元年,1260~1264),海都依附于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失败后,海都拒绝归顺忽必烈。至元二、三年(1265~1266),察合台汗国国王阿鲁忽病重并身死,海都趁机夺取了伊犁河流域原属于察合台汗国的从阿力麻里至锡尔河以东的大草原,其势渐强。五年(1268),海都在钦察汗蒙哥铁木儿武力支援下,击败了察合台新国王八剌,夺得了锡尔河中游地区。次年(1269),海都、八剌、与钦察汗国大将别儿哥察儿在塔剌思河畔聚会,划分了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三汗国在中亚的势力范围。次年(1270),八剌入侵伊尔汗国,被伊尔汗国国王阿巴哈击败,察合台汗国实力大减。八年(1271)初,海都率兵包围八剌营帐,八剌忧惧而死。察合台系后裔诸宗王向海都表示臣服,此后察合台汗国成为了海都的附庸,其国王笃哇追随海都,多次侵犯元帝国的西北边境。成宗大德五年(1301),海都、笃哇进攻驻守阿尔泰山的元帝国正规军,在帖坚古山发生激战,海都身负重创,在返回在也儿的石河上游的老营后病死,其子察八儿继位。七年(1303),察八儿、笃哇与元帝国达成和解协议。其后,笃哇不断蚕食察八儿的领地。十一年(1307),元军击败察八儿,俘其部众十几万人,察八儿投奔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领土大部分并入察合台汗国,小部分并入元帝国。武宗至大二年(1309),察八儿图谋复国,事情败露后逃奔元皇朝,仁宗延祐元年(1314)受封为汝宁王,窝阔台系就此融入元帝国。
【万分感谢好友@黄金家族微博 所赐惠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