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芍药的功效及用法

 付顺 2018-02-20
内容导读: 白芍味苦、酸,入肝经,能补肝血而柔肝。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证,能养血和营,故能敛阴止汗,常用自汗、盗汗等证。

白芍
    【正名释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但无赤芍、白芍之分,统称为芍药。自芍药则见于《本草经集注》。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本品原名芍药,莼白色,大而美丽,根亦白色,故名。
    【别名异名】余容、其积、解仓(《吴普本草》),可离(崔豹<古今注》),梨食、铤(《名医别录》),没骨花(《胡本草》),婪尾春(《清异录》)金芍药(《安期生服炼法>),白芍(《药品化义》)。
    药材鉴别
    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此外,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云南等地亦产。浙江产者,商品称为杭白芍,晶质最佳;安徽产者称为毫白芍,产量最大;四川产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产量亦大。
    本品干燥根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粗细均匀,长5-20厘米,直径1-2.5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平滑,隐约可见横长的皮孔痕,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未除尽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角质样,切断,面类白色或微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其内方有1-2条断续环纹(为切向相接的导管束所形成,射线宽。气微,味微苦酸。
    芍药名称,初载《神农本草经》,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药、赤芍药两种。目前药材,白芍药多为栽培种,赤芍药则多为野生种,但在个别地区,如陕西所产的宝鸡白芍,亦系野生种而作为白芍使用者。根条细瘦弯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须根痕较多,质松。粉性小,断面射线不明显,品质为次。
    药理作用
    1.芍药能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而有解痉作用。芍药甙对豚鼠、大鼠的离体肠管和在体胃运动,以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拮抗催产索引起的收缩,与甘草的甲醇提取成分FMl。。具有协同作用。
    2.小鼠腹腔注射芍药甙(1克/千克)能减少自发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抑制因腹腔注射醋酸所引起的扭体反应和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芍药水浸物的乙醚可溶部分有显著的肌肉松驰作用。
    3.芍药苷对小鼠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热的小鼠有解热作用。
    4.白芍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革兰氏阴性与阳性细菌、病毒、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5.芍药甙在试管内或静脉注射对二磷酸腺昔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6.芍药甙对由于紧张刺激而诱发的大鼠消化道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芍药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7.白芍含苯甲酸,人口服少量没有副作用,大量服用会增加肝脏解毒的负担,故肝功能不良患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性味归经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入肝、脾二经。
  功效主治
  1.养血柔肝  白芍味苦、酸,入肝经,能补肝血而柔肝。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2.敛阴止汗  白芍味苦酸。能养血和营,故能敛阴止汗,常用自汗、盗汗等证。
    3.缓中止痛  自芍苦酸,微寒,入肝脾二经,能养血柔肝而缓急止痛。常用于腹痛、胁痛等证。    ①腹痛  《神农本草经》曰:芍药“主邪气腹痛”。《难经》亦云;“腹中虚痛,脾经也。非芍药不能除”,张仲景《伤寒论》选用白芍,主治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因误下伤脾,脾气滞而不运。而症见。腹满时痛,脉多弦细,苔薄白。用白芍扶脾抑肝,解痉止痛。《本草思辨录》“芍药以木疏土而破结,故为腹痛专药。
    4.平抑肝阳,白芍苦能补阴,酸能收敛,又入肝经,肝性欲散恶欲,敖能平抑肝阳,常用于肝阳上亢之证。    5.鉴别应用
    ①白芍与当归  二者皆能补血,且常同用于血虚之证,然当归性温,主治血虚有寒之证,而白芍微寒,主治血虚有热之证;均能止痛,然当归补血活血,专治血虚有瘀滞或有寒之痛,不似渔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而止痛。    ②白芍与赤芍古代二者不分,统称芍药,但其功能差异显著,临床应用时自有分别,白芍以养血敛阴柔肝为主,赤芍以泻火凉血,化瘀活血为主,虽都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但前者柔肝止痛。后者化瘀止痛。如《注解伤寒论》称:“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本草纲目》也称:“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药鉴》则谓:“赤者泻热,白者补虚,赤者能泻肝家火”。
    ⑧欲其敛阴,平肝多生用,用以舒肝和脾,调经止痛多炒用。
    用法用量
    内服:5-10克;大剂量15-30克,煎汤。或入丸、散。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本草经集注》。
    2.阳衰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本革经疏》。“疹子忌之”《药品化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禁用”《得配本草》。
    【配伍应用】
    1.配当归,当归甘辛温,补血活斑,调经止痛,为血中气药,长于动而活血。白芍苦酸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为血中阴药,善于静而敛阴。一动一静,相配有养血理血之效。主治心肝血虚之心悸不宁,头晕耳鸣,筋脉挛急,妇女月经不调等。
    2.配桂枝,桂枝辛甘温,能助心阳,通经络,解肌以去在表的风邪,芍药苦酸微寒,养阴和里,能固护在里的营阴,桂枝为阳药,芍药为阴药,其意在于一散一收,阴阳相配,刚柔相济以达到调和营卫,养阴止汗的目的。《赤水玄珠》曰:“芍药得桂枝则能止汗。”
   3.配柴胡,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透邪,白芍和营止痛,平肝缓急。二药配合,补散兼施,既疏达肝邪,又能养阴滋液,对肝脾失调有和解止痛之功。<>
    4.配附子,芍药之酸可益虫,附子之辛可以复气,芍药敛阴止汗,附子固肾回阳,二药同用,寒热并施。阴阳同治。主治阴伤阳虚之候。《医学衷中参西录》曰:“与附子同用,则翕收元阳下归宅窟。”
    5.配甘草,白芍味酸,得木之气最纯;甘草味甘,得土之气最厚。二药伍用,有酸甘化阴之妙用,共奏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效用。《药品化义》日:“同炙甘草,为酸甘相合,调补脾阴神妙良法”。《赤水玄珠》曰;“芍药得甘草治腹痛。”
    6.配赤芍,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赤芍泻肝火,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赤芍泻肝火,白芍养肝阴。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泻。二药伍用,一散一敛,一泻一补,对阴虚挟瘀有热之痘最为适合。
    7.配侧柏叶,侧柏叶凉血止血,生白芍凉血清热。二药合用,凉血育阴丽止疯。治热迫血行之月经过多,胎热腹痛。
    8.配熟地,熟地、白芍均能养血补血。同属静药。但熟地补血以入肾精填髓为主,白芍补血以入肝养阴柔肝为主。熟地甘温,白芍酸寒,二药合用,肝肾并补,滋水涵木,充分体现“乙癸同源”之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