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在江南的柔波里

 石河轩 2018-02-20

袁培德

资深摄影爱好者

嘉兴日报记者

二十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国展)金奖获得者

“全球十佳摄影师”提名奖获得者

十七届奥地利全球摄影大赛“奥赛”金奖获得者

浙江省首届摄影十佳获得者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回忆曾经在江南生活所见景物的一首诗。

我出生在江南,小时候常常在细雨中光着脚丫跑在石板上,雨水从脸上滑落悄然无声地亲吻上脚下的石板,欸乃声中小船已从烟笼的水波里穿过,薄雾间若隐若现的白墙黛瓦仿佛在身边流动。江南是梦幻的,江南也是柔软的。

有人说:生活在江南的摄影人太柔,江南摄影人的作品太柔,其作品往往缺少个性。其实不然,正是江南摄影人的细腻柔和,创造出了个性独特反映江南文化的摄影作品。这也是一个在西部漂泊多年摄影人的我内心真切感受。

生活在嘉兴的摄影人思想是丰富的,感情也是真挚和细腻的,他们以江南人独特的个性聚焦这一方水土和一方人。西塘廊棚下清秀的河水,古朴的石桥,那旧式的民居;乌镇水弄堂里如同那个诗里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夏天的江南水乡,一群光屁股在落日余辉下金色柔波里的童年;以及古镇街头渐行渐远身影背后飘走的那一声吆喝声,都被嘉兴摄影人的快门声所记录;大潮下的时代发展,矛盾的冲突,传统文化的消失等等,一一被这一方水土养育出的摄影人定格在手中的相机中,他们用各自的摄影语言抒写着艺术人生。

生活在江南柔波里的嘉兴摄影人,一直坚守着脚下这一方水土,因为这里才是我们的家,我亲爱的江南,我深爱着的水乡。

《渐行渐远豆腐担》摄影:周向阳

点评:袁培德

江南水乡传统的百姓生活事像正渐行渐远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作者用细腻的情感很好地把握住了时代变迁中即将消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画面,用意象的视觉呈现,黑白简练的摄影语言,变化丰富的光影效果,很好地诠释了《渐行渐远豆腐担》这幅作品的时代特征和影像内涵,让观者以回味。

《门泊万船》摄影:严新荣

点评:袁培德

千帆过后,门泊万船,在江南水乡的今天只能在文学作品里和视觉影像中才能目睹。作者以他敏锐的贯彻力以及对影像的把控能力,在《门泊万船》这幅作品中充分地得到了呈现。在技术的处理上,作者采用了黑白单一的影调,使视觉语言更简洁,散点式构图,错落有致,繁而不乱,镜头景深应用合理,使画面层次过渡分明,很好地诠释了《门泊万船》的意境。

《听雪》摄影:朱峰

点评:袁培德

江南少雪,因为少而弥足珍贵。每当下雪时,作者不是出现在水乡的古镇,就是出现在钱塘江的大堤上,或者就在水乡湿地的芦苇丛中,《听雪》这幅作品就诞生在水乡湿地的芦苇丛中。灰色的天空下,朵朵雪花在空中飘舞,雪已经压弯了芦苇的枝头,几只灰鹭蜷缩着,身上开始积起了薄薄的一层白雪,我好像已经跟随作者的镜头,轻手轻脚地走进了这片芦苇丛中,脚步声惊起了几只灰鹭,它们扇动翅膀向远处飞去。留下的几只低着头,仿佛和我一起静听这片片落下的飘雪。

《乌镇冬恋》摄影:苏惠民

点评:袁培德

乌镇——中国最美的十大村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所在地、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获得者、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等一系列头衔,每年吸引无数来自国内外摄影人聚焦这里。对于作者来说,乌镇是他创作的源泉,用他自己的话说:“乌镇给了我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乌镇冬恋》以及其淡雅的影调,细腻的层次变化,水乡柔波里的一叶小舟唉乃声中向远处去,如此意境让人感怀,这种美感诱人神往。

《小镇早市》摄影:徐建荣

点评:袁培德

古镇的一条小街,街的一侧是一家面店,对面是一家老茶馆。仔细看画面中的几个人物,表情生动而又亲和,有倒茶的、有打哈欠的、有扇着扇子做小买卖的、还有正在下面条的等等,看《小镇早市》这幅人文纪实作品,犹如回到了从前的时光,它给人以生活之趣,让人品读出一种文化。千百年来水乡古镇的老人都有去茶馆喝早茶的习惯,茶馆不仅是喝茶的场所,也是老友相会感情交流的所在,还是古镇百姓“新闻发播”的地方。品读《小镇早市》让我感到温馨而又亲切。

《烟雨寻幽》摄影:潘天勇

点评:袁培德

江南多雨,雨对摄影人来说是天赐良机。对于生活在水乡古镇的人来说,早已习惯了在雨中过生活的日子。老屋、水巷、古桥、垂柳,构成了江南水乡优雅而温柔的风貌。烟雨中,游人撑着雨伞走过千年的古石桥,勾勒出一幅人在画中游的美景。垂柳弯腰探向河面,雨水顺着柳枝滑落,水面上泛起朵朵涟漪。作者通过后期的处理,把烟雨中的江南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提升了《烟雨寻幽》的艺术感染力。

《西塘雪韵》摄影:沈海铭

点评:袁培德

西塘与别的古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常常被人们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下雪的日子非常少,她不像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西塘飘飘洒洒下点雪,马上就融化了,多半在这个时候当地的摄影人总是会赶去西塘,当然,作者也常常在此列的摄影人中。《西塘雪韵》这幅摄影作品通过降低饱和度的手法,来统一影调,以达到一种很纯的、单一的调子,让人产生一种怀旧感。

《水乡渔歌》摄影:黄振宇

点评:袁培德

    山色空朦间,渔舟一叶泊在河洲,晨雾造就的大片空白,给人以空灵的想像。山、雾、舟、洲层次丰富,构成了视觉上前后递进,渔舟泊在开阔的水面上其倒影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作者拍摄的这幅《水乡渔歌》,给我的感觉是清新和典雅,神秘中又蕴含着秀美。

《古刹探迷》摄影:孙伟士

点评:袁培德

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如约而至,给江南古镇带来了一片银装素裹。作者的摄影作品《古刹探迷》充分体现了高调作品的魅力,以大量留白的空间来达到洁净画面,提升主题的作用。有的摄影人认为,高调照片是通过曝光过度来获取的,其实不然,合理的高调照片应该是以白色或浅色为主要的画面,其白色或浅色的画面应该是有丰富层次的,而不是一片煞白,从这个角度来说,《古刹探迷》的作者做的非常到位。

《天地间》摄影:朱峰

点评:袁培德

钱塘江大潮历经2000多年,已成为海宁当地的一种习俗。作者就是一位生于斯,长于斯拍摄钱江大潮的佼佼者。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江涌潮犹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声如狮吼,惊天动地。大潮传达给人们的是力量,有时甚至还是灾难。然而,在作者的镜头里,摄影作品《天地间》中呈现给我们是不一样的钱塘江大潮,在他柔和细腻的情感中诠释出的是另一种力量,意象的、空灵的,但是又不失大气的美丽。

《童年外婆家》摄影:严新荣

点评:袁培德

雕花大床、小孩的虎头帽、手里的面人、老人发髻上的插花、手中的海螺等元素,反映了江南水乡一方百姓渐行渐远的生活场景。非常典型的生活环境,非常典型的水乡人物,非常典型的瞬间把控,成就了作者这幅《童年外婆家》作为好作品的所有元素。

《传承》摄影:周向阳

点评:袁培德

古镇西塘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这里是他获得创作源泉的所在。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把镜头对准故乡“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说起古镇的几条小巷,几座石桥,几块青石板,对作者来说都能如数家珍。走在古镇的小巷里,古镇的居民都会和他打个招呼,他会停下来和他们聊家常,正是源于他和古镇人之间这种鱼和水的关系,才能创造出《传承》这样优秀的作品,作品《传承》才能获得第十届全国人像摄影展的金奖。——————————————————————————————————————

这组图文作品曾发表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画报》上,主持点评人袁培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