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生散,桃花汤,中成药方美名赏

 刚上文柔 2018-02-21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今年火热,可曾知,中药方剂中,也有三生散,桃花汤,方名动人,功效显著。

三生散

方中草乌、厚朴、甘草均生用,不需炮制,甘草生用较为常见,但草乌多炮制后入药,有别于其他方,强调诸药生用,是其特征。

【载自】《中藏经》

【功能主治】起卒死,兼治阴盛,四逆,吐泻不止。

【方法用量】草乌[七个]、厚朴[一尺]、甘草[三寸并生用],右为末,水一中盏,末一钱,枣七个,煎七分服,重者灌之。


桃花汤

方中药物组成为赤石脂一斤,干姜一两,粳米一斤,因赤石脂色赤白相间,别名桃花石,煎煮成汤后,其色淡红,鲜艳犹若桃花,故称桃花汤。

【载自】《伤寒论》

【功能主治】温中涩肠。治久痢不愈,便脓血,色黯不鲜,腹痛喜温喜按,舌质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现用于痢疾后期、伤寒肠出血、慢性肠炎、溃疡病、带下等属于脾肾阳虚者。

【方法用量】赤石脂一斤,干姜一两,粳米一斤,煮米令熟,去滓,温服150毫升,纳赤石脂末5克,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备注】本方所治久痢,属于脾肾阳气衰微所致。方中赤石脂涩肠固脱为君;干姜温中祛寒为臣;粳米养胃和中为佐使,助赤石脂、干姜以厚肠胃。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涩肠之效。

除此之外,中成药中还有很多内涵丰富,名称引人的方剂名,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中药名的博大精深。


玉屏风散

“屏风”二字,取其固卫肌表,抵御外邪(风)之义。“玉屏风”之名,以屏风指代人体抵御外界的屏障,具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体现了中医形象思维的特质。

【载自】《医方论》等

【功能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方法用量】黄芪(炙)、防风各一两、白术(炒)二两,为末,每服三钱。此固表去风药,用以实表则可,若云加减即可代桂枝、麻黄等汤,则表实而邪无出路,断断不可。此等议论,误人不浅,必不可从。


月华丸

“月华”,古人指月亮或月亮周围的光环。本方能滋阴润肺,治疗肺痨之病。因肺属阴,为五藏之华盖,犹如月亮之光彩华美,故名“月华丸”。

【载自】《医学心悟》

【功能主治】滋阴保肺,消痰止咳。主治:阴虚咳嗽。

【方法用量】用白菊花60克(去蒂),桑叶60克(经霜者)熬膏,将阿胶化入膏内和药,稍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含化,一日三次。


更衣丸

由朱砂、芦荟组成,取酒和丸,用黄酒冲服,有泻火通便之功,用于治疗肠胃燥结,大便不通,心烦易怒,睡眠不安诸证。“更衣”,古时称大、小便之婉辞,方名更衣。以更衣代如厕,既不失文雅,又明了方义。

【载自】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功能主治】主治肠结便秘之证。泻火,通便,安神。治肝火上炎,肠热便秘,目赤易怒,头晕心烦,睡眠不安。

【方法用量】朱砂(研飞如面)15克 ,芦荟(研细)21克,每服3.6克,好酒吞服。朝服暮通,暮服朝通。须天晴时修合为妙。


鸡鸣散

所谓“鸡鸣”,是指鸡鸣时分,此方须在清晨空腹时服下,故名“鸡鸣散”。

【载自】《朱氏集验方》

【功能主治】治从高坠下,及木石所压。凡是伤损,血瘀凝积,气绝欲死;并久积瘀血,烦躁疼痛,叫呼不得,并以此药利去瘀血即愈。此药推陈致新,治折伤神效。

【方法用量】大黄(一两,酒蒸) 、杏仁(三七粒,去皮尖),研细,酒一碗,煎至六分,碗裂去滓,鸡鸣时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觉气绝,不能言,取药不及,急掰口开,以热小便灌之。


左金丸

有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功。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肝位于右而行气于左,肝木得肺金所制则生化正常。清心火以佐肺金而制肝于左,所以名曰“左金丸”。

【载自】中国药典2015版

【功能主治】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方法用量】黄连600g,吴茱萸100g,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玉泉丸

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效。“玉泉”为泉水之美称,亦指口中舌下两脉之津液。用数味滋阴润燥、益气生津之品组方,服之可使阴津得充,津液自回,口中津津常润,犹如玉泉之水,源源不断,故名“玉泉丸”。

【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十册 标准编号:WS3-B-3802-98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止渴除烦,益气中和。用于治疗因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的物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血糖升高之糖尿病(亦称消渴症),肺胃肾阴亏损,热病后期。

【方法用量】葛根、天花粉、地黄、麦冬、五味子、甘草。口服。一次6g,一日4次;七岁以上小儿一次3g,三至七岁小儿一次2g。


抵当汤

由水蛭、虻虫、桃仁、大黄组成。用于下焦蓄血所致之少腹满痛,小便自利,身黄如疸,精神发狂等症。有攻逐蓄血之功。“抵当”可能是主药水蛭之别名,但更多意义上是通“涤荡”,意指此方具有涤荡攻逐瘀血之力。

【载自】《伤寒论》

【功能主治】破血祛瘀。主下焦蓄血所致的发狂或如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喜忘,大便色黑易解,脉沉结,及妇女经闭,少腹硬满拒按者。

【方法用量】水蛭(熬)、虻虫(去姻、足,熬)各30个, 大黄48克(酒洗)、桃仁20个(去皮、尖、双仁),上药四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不下更服。


玉女煎

由石膏、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诸药组成。用于胃热阴虚之牙痛、头痛、齿松牙龈出血,烦热口渴,舌干红,胎黄而干等症。有清胃滋阴之功。道家称肾为“玉女”,本方可滋补肾水,故名。另外,本方以状如“玉女”之石膏为主,既补肾水之不足,又泻胃火之有余,宛若观音大士用柳枝醮净瓶之水洒于大地一样,从而使阴虚火亢之症迅速得以平息,所以名“玉女煎”。

【载自】《景岳全书》

【功能主治】清胃滋阴。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现用于急性口腔炎、舌炎,三叉神经痛等属于胃热阴亏者。

【方法用量】生石膏9~15克,熟地9~15克或30克,麦冬6克,知母、牛膝各4.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或冷服。如火盛极者,加栀子、地骨皮之属,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14粒;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泽泻4.5克,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6~9克。


公  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