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棣迁都北京,意义深远却苦了明朝。

 斯郎曲培卓拥 2018-02-21

明成祖朱棣是除明太祖朱元璋外,明王朝最有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二十余年,七下西洋、五征漠北、迁都北京,把明朝国力推向了鼎盛。而这其中,迁都北京对中华后世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使华北成为大明帝国的政治中心,有效的巩固了其对北方地区的统治,使明王朝进一步强化对关外地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深化了汉族与关外民族的文化交流。可以说,朱棣迁都北京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一样,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迁都北京对于明朝而言,却不见得是件好事。虽然此举对帝国北境起到了巩固的作用,但同时也给明帝国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甚至为明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首先,朱棣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并非仅仅为了“天子守国门”,更多是出于巩固自身政权的方面来考量的。

当时,朱棣虽然通过靖难之役,从建文帝的手上夺取了帝位。但很多建文旧臣和士子,并非打心里认可他政权的合法性。而这些不支持他的声音,都集中在江浙一带。因此,朱棣对南京这座都城始终感到很不放心,一心想北返自己苦心经营的北京城。

再说,自己过去长年累月生活在北京,早就习惯了北方的气候。加上北京城过去就是元朝的旧都,本来就具备建都的一切需要。

因此,迁都北京,对朱棣而言可谓是一举两得。既能远离那些不和谐的声音,架空南京的政治地位,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同时,又能增强对北方残元势力的军事压力。

但迁都北京也存在极大的弊端,可以说是害苦了明朝。首先,北京城毕竟太靠近边关了。因此,完成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之下。长城防线一旦被突破,瞬间就可以袭击到大明帝国的心脏,这实在太危险了。

朱棣在时,明军事实力强盛,以攻代守,北京城固然稳如泰山。可朱棣死后,随着军力的下滑,北京城就变得越来越危险了。加上明朝可不像宋朝,动不动就送钱买和平。所以,北京城就经常遭到北方民族军队的侵扰。

在朱棣死后短短二十来年,一场土木堡之变,差点就毁掉了明帝国。而此后,蒙古人和满人也都不断给明帝国的心脏制造威胁,使的明朝不得不加强对长城的修缮。

我们不难看出,明朝是我国历代中,长城工程规模最大的一代。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明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构筑起了以九边重镇为核心的长城防护体系,加强对北方民族的防御。

此外,北京毕竟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粮产有限。而作为帝国的都城,北京城聚集了百余万军民,加上拱卫京师周围的军队,这规模实在太巨大了。

而北京城对国家的负担,其实要远大于宋朝时的汴京。明帝国不仅要修长城了强化北京城北部的防御,还必须通过漕运从江南调运钱粮,以确保北京的粮食供应。这些开支对朝廷而言,无疑是相当巨大的。花钱厉害还不算,遥远的漕运不仅容易受天气影响,也因为某些人为因素,极易造成钱粮的损耗和漕运成本的抬高。

而这些不利的因素,对明帝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使明朝国库变得捉襟见肘。而且,随着军事实力的不断下滑和国家机器的腐化,明朝的边防和漕运开支会不断攀升,最后不断恶化,陷入越发被动的尴尬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