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想到,“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第一攻击目标竟是李渊!

 读书狗子 2021-12-30
每天诗词猎奇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秦王李世民集团和太子李建成集团的皇位之争,已经白热化。而且,整体态势已逐渐开始对李世民不利。

既然是兄弟之争,李渊又怎么会成为李世民攻击的第一目标呢?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当时的情况是,老爹李渊貌似中立,其实是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的。他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李建成作为嫡长子,应该当下一任皇帝。而李渊对于立有大功的李世民,并不满意。《资治通鉴》有这样的记录,在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十一月,李渊曾对左仆射裴寂说:“此儿久典兵在外,为书生所教,非复昔日子也。”李渊对李世民孜孜以求皇帝之位,相当的反感。

武德七年七月,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都在场的情况下,李渊公开训斥李世民说:“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急耶?”因此,李渊默许了李建成、李元吉逐步侵夺李世民军权的行动。李渊的这个态度,在“玄武门之变”前是贯穿始终的,这也使得李世民陷入了被动和危险的境地。

究竟有多危险?

那时候,李世民集团的军队人数不占优势。当时的长安城内,共有三支武装力量。第一支是李渊的“元从禁军”,有三万之多,主要负责京城与皇宫的守卫工作。第二支是李建成集团的东宫兵和李元吉的齐王府兵,约四千人。按照编制,李建成原本只有一千兵力,但是李建成感到力量不够,私自招募了两千人,分别屯在左、右长林门,号为长林兵。再加上李元吉的齐王府兵近一千人,总共四千兵力。第三支是李世民的秦王府兵。作为亲王,他和齐王李元吉所拥有的兵力大致相当,也就一千人左右的兵力。

这样一来,即使李渊的“元从禁军”保持中立,李世民集团也是一千打四千,一个打四个。两军如果正面开打,李世民个人再猛,也不是李建成的对手。

在这样的不利态势下,武德九年六月初二,李世民收到了自己收买的东宫内奸、时任东宫太子率更丞王晊的密报:李建成集团真的打算在朝廷为李元吉大军出征饯行之际,杀死李世民,同时坑杀秦府尉迟敬德、秦叔宝等武将。

事情明摆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李世民必须下决心了。当天,李世民就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连夜召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核心部下入府商议,制定了一个政变计划,而计划中的头一个目标,就是李渊。

为什么?不是应该先杀了李建成吗?怎么先跟李渊较劲儿呢?

其实,所谓政变,是指统治集团的少数人经过秘密策划和准备,通过暴力或非暴力等非正常途径,实现最高权力转移的行为。可见,政变的核心目标,就在于权力转移。

“玄武门之变”前,最高权力在谁手里?李渊。“玄武门之变”后,最高权力在谁手里?李世民。而把李渊作为政变的第一号目标人物,可不是因为李渊不喜欢李世民,而是因为他拥有最高权力。

可以说,李世民这个想法非常正确。因为唐朝史上,还有一次失败的“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重孙子——李重俊策划的,正好可以作为反面例子。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李世民的重孙、李显的太子李重俊,因愤恨不是自己生母的韦皇后和武三思等人的猜忌和倾轧,悍然发动了唐史上的第二次“玄武门之变”。

李重俊对唐中宗李显没意见,所以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控制李显。政变开始后,他顺利地调动“羽林千骑兵三百余人”,把住在皇宫外面的武三思、武崇训杀了,然后“自肃章门斩关而入”,到处搜捕武三思的情妇上官婉儿和韦皇后,但“上乃与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婕妤登玄武门楼以避兵锋”,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然后唐中宗出面一句话就解决了问题。他对政变士兵喊话说:“汝辈皆朕宿卫之士,何为从多祚反?苟能斩反者,勿患不富贵!”然后政变士兵临阵倒戈,太子出逃身死。

只有控制最高权力人,才是对政变这一特殊工作最起码的尊重。试想,如果李世民不从政变一开始就控制住李渊,等到关键时刻,行动自由的李渊也出面嗷的一声,喊上那么一嗓子,李世民就只有下地狱了。

终于,政变开始了,六月初三,作为政变准备的一个必要步骤,李世民求见李渊。见面时,李世民向李渊诬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这一诬告让李渊感到愕然,决定明天“开会”查明此事,对李世民说“明当鞫问,汝宜早参”。这正是李世民求见的目的,他需要制造一个所有目标人物进入太极宫“开会”的机会。

六月初四,决定命运的一天来临。这一天清晨,李世民开始解决政变第一号目标人物,可李世民毕竟是“孝顺”的儿子,此事不便亲自出面。于是,“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司马光《资治通鉴》这一句话中,“使”之一字,用得极妙。正是在李世民的指使之下,尉迟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

按照唐制,尉迟敬德在并未担任宫中宿卫将领的情况下,突然“擐甲持矛”出现在李渊面前,是个什么性质?造反的性质!所以,李渊的反应是,“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尉迟敬德回答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尉迟敬德一介粗人,此时的回答如此艺术,估计是李世民事先教过的。事情的真相,不是“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而是恐怕你乱说乱动,不肯交权,遣我来软禁你。

同时,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等人,伏兵于玄武门,等着第二号目标人物李建成、第三号目标人物李元吉的到来。其实,在杀身之祸到来之前,李建成、李元吉本是有机会逃脱的。因为李渊的宠妃张婕妤窃知了李世民的在搞小动作,偷偷派人告诉李建成。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李世民已经下定决心在今天要他们的脑袋。

所以,在当天早晨二人的商议中,李元吉主张托病不进皇宫。李元吉是对的。如果按照他的意见行事,这一天他们就不会人头落地了。但是,李建成认为重兵在握,李世民翻不起大浪,可以进宫面圣。于是两人最终决定前往太极宫。这一下,彻底坏了,两人就此走上了不归路。

李渊到底也是一位人物,既拿得起,也放得下。到了这个时候,他明白,该放下了。他在迅速判明当时的形势以后,采取了承认政变、认账配合的态度。“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不久,李渊下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彻底退出政治舞台,当上了唐朝的第一位太上皇。

至此,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兄屠弟,逼父交权,成为大赢家。

清代最癫狂的一首《沁园春》,千古无二

史上最现实的一首诗,写尽了从古至今的人性

李清照这短短百字,寥寥数语,就把北宋词坛骂了个遍

各有千秋的5首《长相思》,第一首是鼻祖,第五首最经典

读书狗子

每天一首古诗词

唐诗|宋词|古文|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