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郎中课堂】奔跑吧,中医!为中医代言!

 tuanwu 2018-02-21

原省中医院中医师创作中医题材歌曲

最近,中医界流行着一首《奔跑吧中医》,这首歌由原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的郭强中主任创作,巧妙地将中医方剂歌诀融进RAP当中,并运用动感的节奏进行演绎。

“望闻问切”都在歌词里

创作者郭强中是一名专业中医师,却出人意料地写了这首歌。这首由他亲自作词作曲的歌曲不仅唱出了中医人的困惑和忧虑,也唱出了中医人的激情和斗志。这首歌有感而发,用中医学里面最经典的词汇,比如“望闻问切”、“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等串起了一首富含中医文化气息、又很有韵律和节奏的欢快乐曲。

歌词中也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比如“理法方药是门艺术,不是谁都能一副对路”、“药柜中的香味闻过没有,自己开的处方尝过没有”……既有对中药疗效现实状况的拷问,也有对医生学业不精的诘责,体现出社会责任和关怀。歌曲最后在“放开你脚步,尽情去追逐;真正的自我,从此上征途!”中升华,表达出对中医事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劲。

让中医变得“时髦年轻”

当郭强中被问及为何要创作这首歌时,他笑着说:“中医是国粹,是国学之魂,但是由于历史沉淀深厚,中医反而让年轻人觉得不容易亲近。通过歌曲娱乐化的处理,可以提亮中医的时代感,让中医变得很时髦,很有个性!”不少中医同行表示,很希望这首歌能够被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因为歌词表达了中医的困境和希望,是对时下中医师的生动写照和描摹。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绵延数千年未曾断绝,其生命力可见一斑。如何在年轻一代与传统中医学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90后、00后们更多地去了解和接触中医,《奔跑吧中医》做了一次很好的尝试。郭强中也表示,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医学,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中医歌曲出现并且流行起来,为中医学的推广和振兴助力。有不少中医师表示,写医生的歌曲本来就少,写中医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希望通过《奔跑吧中医》的传播,为中医学带来更多关注。


白话讲伤寒---郭强中  

2016-5-14 07:15 来自 新浪博客

发表了博文《【奔跑吧,中医】自创自演歌曲》中医需要歌唱,更需要演绎!中医学底蕴深厚,它不仅仅只是医学,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当最古老的中国医术与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为最具°

【奔跑吧,中医】自创自演歌曲

中医需要歌唱,更需要演绎! 中医学底蕴深厚,它不仅仅只是医学,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当最古老的中国医术与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为最具创新意义的中国艺术! 对这首歌感兴趣的

发布者:白话讲伤寒---郭强中

中医需要歌唱,更需要演绎!

中医学底蕴深厚,它不仅仅只是医学,更重要的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当最古老的中国医术与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为最具创新意义的中国艺术!

【奔跑吧,中医】自创自演歌曲


奔跑吧,中医

作词/作曲:郭强中

 

(说唱)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A段:

本草纲目有多重

黄帝内经怎么懂

四诊八纲该如何

阴阳五行大开脑洞

 

望闻问切是门功夫

不是谁都能见微知著

表里营卫想破脑袋

气血津液总是很酷

  

手指下的浮沉谁能明了

脏腑中的春秋谁能通晓

这么深奥你行不行

这么难懂你OO

罢了,罢了

  

放开你脚步

尽情去追逐

真正的自我

从此上征途

 

我要去奔跑

自由我做主

只想去奔跑

释放我傲楚

  

 

 

B段:

中药功效多少味

方剂歌诀多少会

四气五味乜乜乜

君臣佐使弄啥嘞

 

理法方药是门艺术

不是谁都能一副对路

性味归经格外关注

丸散膏丹都有师傅

  

药柜中的香味你闻过木有

自己开的方子你品尝过没

这么死记你苦不苦

这么硬背你累不累

罢了,罢了

  

放开你脚步

尽情去追逐

真正的自我

从此上征途

 

我要去奔跑

自由我做主

只想去奔跑

释放我傲楚

  









近日,由中医师郭强中作词、作曲、演唱的一首歌《奔跑吧,中医!》在网上传唱开来,在土豆、腾讯、虾米等各平台播放量超过了五万次,朋友圈里朋友纷纷发来讯息:“强哥,有才!”“强哥,这歌很有画面感,做个MV或者拍个电影呗?”

对此,郭强中回复一个笑哭的表情:“一个人弄,鸭梨山大哇!”

中医师郭强中

进入广东省中医院从业十年后,每天“吃饭睡觉看病人”的郭博士发现,生活从一开始的每天看“很多很多的”病人,演变成了每天看“越来越多”的病人。

他不厌其烦地教病人做好预防工作,发现中医预防的科普还远远不足。于是,便在报纸上写专栏、写博客、做公号,用各种“主流”的方式进行中医知识科普,结果病人拿着报纸前来问诊:“郭医生,我吃这个方子合不合适?”

现在,他作词作曲又唱RAP,用更轻松活泼的方式传播和推广中医知识,用他的话说,殊途同归,“只是换个角度做中医。”

“给我们自己写首歌吧”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补泻力强……”脱下白大褂的郭强中,只简单穿着一件深灰色的T恤,轻松地哼着自己的曲儿走了进来。

“其实写这首歌,一开始是想拜年的时候来点新意。”说起创作歌曲的初衷,郭强中不好意思地笑了——2016年春节前的某一天,他在家里休息的时候,突然想到快过年了,每年拜年都不外乎写些吉利话,今年不如写一首歌吧。

事实上,给中医学写一首歌的念头在郭强中的心里酝酿已经很久了,记忆中除了周杰伦的《本草纲目》,与中医学相关的流行歌曲寥寥无几,“流行乐坛不了解中医学,中医学太需要一首歌来振奋士气了!”

创作的过程几乎是一气呵成。

他打了个腹稿,一边记录歌词一边嘴上哼哼,先用录音软件把哼的调调录下,再用打谱软件一边复盘一边修改。等妻子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他已经在电脑上折腾出歌曲的雏形,兴致勃勃地播给妻子听。

郭强中对自己的作品很得意:“开头的一段RAP选自古代著名经方的歌诀,我选了四句押韵进行串编,用动感的节奏去演绎,大家一下子就眼前一亮,原来中医还可以这么活泼。”

这首歌有感而发,列举了大量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名词,如四诊八纲、阴阳五行、表里营卫、气血津液等,为了不重复,在第二段又串联了《中药学》和《方剂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名词,如四气五味、君臣佐使、性味归经、丸散膏丹等。

专业的歌词一下子挑起了中医从业者们的兴趣,在广东省中医院的同事圈子里,这首歌很快就传唱开来。

歌词里的“望闻问切”

这并不是郭强中第一次写歌。在这之前,他曾用流行歌曲的形式写过《医学生の歌》,劝导自己带教的研究生们努力学习。

在《医学生の歌》里,他反复地强调:“书本你要勤奋地看!病历你要认真地写!手术你要仔细地做!论文你要使劲地发!”以致后来学生们一听到这首歌就神经紧绷。

在《奔跑吧,中医!》里,他则道出了中医人的诘责和关怀:“理法方药是门艺术,不是谁都能一副对路”,“药柜中的香味闻过没有/自己开的处方尝过没有”……

“一开始,担心这样写会不会得罪人?难道你自己开的处方都尝过?!”郭强中斟酌了很久,征求了许多朋友的意见之后还是觉得应当保留。他说,现在很多医生,开出的药方只会照本宣科,配伍不尽合理,希望通过歌曲的吟唱来唤醒中医师们、中医学子们对中药性味的重视,“如果有人质疑我,我还真敢说,我开出来的中药我都尝过,特别是一些我自己的常用处方我确实都喝过,我知道其中每味药的配比轻重、口感如何。”

工作中的郭医生是一个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人,进入省中医院工作不到十年,他取得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加起来将近三十项,堪称不易。在工作之余,他还耗时近8年、三易其稿,完成60余万字中医学畅销著作《白话讲伤寒》,力求推动中医学向通俗化发展。

辞职投入中医传播

自从去中医院看过咳嗽之后,陆叶和女儿心心就成了郭医生的“铁杆粉丝”。

“郭医生会用很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些常见问题的预防方式。”来自江苏的陆叶此前对中医几乎一无所知,一次女儿心心小儿咳嗽很久都没有好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挂了郭强中的号,结果几剂药下来,心心就痊愈了,“郭医生告诉我说,坚持跑步4-8周,可以有效增强肺功能,加快代谢,一来不容易感冒,二来久拖不愈的咳嗽能够加快痊愈。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加强运动之后确实恢复起来也快了,不会再一拖就几个星期不得好。”

陆叶关注了郭主任的微信公众号,有时候看到相关的小儿病防治小窍门,也会收藏起来。

上个月幼儿园很多小朋友得了流感,陆叶之前刚好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个防治小儿流感的方法,她照着给心心用了,果然奏效。“我验证过真有效的法子,也会在朋友圈里推荐,现在我很多朋友原来不怎么关注中医的也都对这方面感兴趣了。”陆叶说,郭医生写的歌朗朗上口,心心听多了也喜欢唱,“这些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用这种形式让我们这些不熟悉中医的人去主动接触并了解中医,掌握一些中医知识。”

“其实中医也可以很时髦的。”郭强中笑着说,长久以来中医都远离舞台,以至于人们印象中认定中医学与流行音乐不搭界,“刻板的印象自然而然地将人们的目光驱离。”

他说,他要传递的不仅仅是中医知识,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上班的休息间隙,郭强中在报纸上开专栏、写博客、做微信公众号,但用他的话说,体制内像他这样“闲”的人很少,“在体制内走的是学术路线,很少人去搞科普,看病都累死了,写点论文评职称时间就够紧张了。”

但当病人过来看病时聊起自己曾经写得很好或者很接地气的文章,他又觉得这一切比发论文更有意义。于是和妻子商量后,几个月前,郭强中从体制内离开,专心投身到中医知识的传播当中。

换个角度去做中医

郭强中想做一场传播的实验,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中医知识的传播者和创新者”。

创新是什么?在他的概念里,除了用互联网思维、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普及中医知识,也许还要结合线上线下探索“互联网+中医”模式。

线上的传播内容,除了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外,还有经历了几千年岁月考验的理论。他一直在思考:如果能将中医的理论精髓深入地挖掘、广泛地传播和普及,让老百姓人人都懂些中医,人人都知道中医是怎么一回事,可能就不会出现伪专家的“神话”闹剧了。

以前做公益讲座,都是各种机构争着抢着请郭主任过去讲。但是,自从离开体制之后,开科普公益讲座常常会遇到对方提出“有没商业推广”这样的质疑。一开始,这让郭强中感到有些尴尬,次数多了之后,便明白了这是“转身的代价”。

至于形式,他还有更长远的想法:以前照本宣科的传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人不愿意看这东西,但是“一个公众号,打个比方,十万粉丝,10%的阅读率,就有一万人看到你的作品,再加上多平台分发,其影响力比起论文什么的大得多。”

他笑称,中医赶上了互联网+的东风,创新可以有大胆的尝试,在未来团队成熟了,他或许也可以考虑朋友的建议,拍拍MV或者电影,“我们要打动年轻人,让年轻人看中医成为时尚,带动传统中医行业转型。”

在研究生导师夏纪严看来,他正在做的尝试是用现代方式弘扬传统文化,“之乎者也,不一定每个人都听得懂,那就没办法把文化传承下去了,把深奥的、很难让大家理解记忆的东西跟时尚结合起来,让大家能听得懂,能够传播就是很好的弘扬。”

“在本质上还是为人民服务的。”郭强中强调,目前比较成熟的模式是线上+线下,在线上传播解决不了这问题,可以引导到线下来看病,“并不是说不做中医,而是说换个角度做中医。”

人物介绍:郭强中,英文名Johnson,大家都叫他强哥,80后科班中医,中医学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工作,是中医“弓乙学派”的创始人,耗时近8年完成60余万字中医学畅销著作《白话讲伤寒》,是中医学通俗化的有力推动者和实践者,他最著名的口号就是:让中医流行起来! 强哥酷爱音乐,喜爱自己作词、作曲及演唱,强哥常说:中医学需要歌唱,唱中医就是唱我们自己。中医学实在是太需要一首歌来振奋精神,实在是太需要一首歌来鼓舞前行!



小郎中成长记即中医少年班,是在杨军伟教授倡导下成立的公益课程。希望社会各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基层社区组织、各类型企业和企业家、社会团体、有专业特长的医学药学国学志士能够热心公益,不胜感激!有建议意见您可以在公众号留言,我们会联系您。

您的每一次转发.即是爱与光的传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