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要向着人生的幸福出发

 书韵闲话 2020-10-20

编者按

     黄锐先生,书香门第,博览群书,钟爱教育,笔耕不辍。洋洋洒洒,上百万字,见诸报刊;著书立说:教海拾贝,静待花开。教生育子,启迪人心,各尽其妙。

      书韵闲话,有幸受权,原创推送,欢迎关注,欢迎交流。


在一本刊物上看到“蒂姆的故事”,记忆特别深刻。

蒂姆小时候,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从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

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却没有人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

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他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激动得泪湿衣襟。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想:现在,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他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自己不能取胜;如果不能取胜,自己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大学四年,蒂姆依旧奔忙着,极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这些科目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

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于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快乐,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常常对人讲:“活着真没劲。”几年后,患抑郁症的蒂姆跳楼身亡。

看完这个故事,静静地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确实有一些像蒂姆一样的孩子,他们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然而他们却始终没有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这就给我们的教育上了一课,我们到底想叫孩子将来如何生活,如果都像蒂姆那样的话,肯定不能说是教育的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育只讲勤奋刻苦,不讲开心快乐,我们讲的最多的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名言典故。

事实上,很多孩子并不是不愿学习,不想学好,只是因为努力了仍没有学好。无论孩子别的地方怎么优秀,只要学习成绩差,老师和家长就不高兴,轻则批评,重则歧视、打骂,孩子难免会在心里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进而讨厌学习,讨厌老师,讨厌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教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使人获得幸福,否则,它就不是人类社会应该拥有的教育。在人们的一般观念里,教育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准备阶段,接受教育仅是为了将来的事业发展打基础、做准备。

其实,现实生活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落脚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

诚如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我国的教育,历来主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为了培养人们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人们通过教育,能够拥有适应社会、养活自己的能力,能够具有完善自己、创造幸福的能力。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