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学记·告子上19美种章

 爱雅阁 2018-02-21

孟子曰:“五谷者1,种之美者也2。茍为不熟3,不如荑稗4。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5

注释:

1)五谷:,指稻、黍(shu3)、稷(ji4)、麦、菽(shu1)。(2)种(zhong3)之美者:粮食作物种类之中好品种。(3)苟:如果。为(wei2):相当于说生长、成长。(4荑稗ti2bai4):,通“稊”,类似于稗草;稗,似稻非稻的一种草;稗是两种草,但很相似,它们的结出的草籽虽然也能给人充饥,但是,终究不如五谷。(5)夫(fu2):发语词。熟之而已:使之成熟而后方可。

译文:

孟子说:“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物,是各种谷物最好的品种。可是,如果五谷的生长不能成熟,不如荑稗之类的可以结出草籽的草。仁德修养,其关键在于使之成熟而后方可。

朱注: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荑,音蹄。稗,蒲卖反。夫,音扶。荑稗,草之似谷者,其实亦可食,然不能如五谷之美也。但五谷不熟,则反不如荑稗之熟;犹为仁而不熟,则反不如为他道之有成。是以为仁必贵乎熟,而不可徒恃其种之美,又不可以仁之难熟,而甘为他道之有成也。尹氏曰:“日新而不已则熟。”)

说解:

人要生存,就必须吃饭,但绝不仅仅是能充饥即可,还会注重视觉、味觉、嗅觉等等各个方面,所以,荑稗之类的草籽虽然可以充饥,人们却以五谷为主要食物。所谓“五谷不熟,不如荑稗”,意思是说,如果五谷不能成熟,譬如不能结出籽粒,或者籽粒不能饱满,那么,还不如成熟了的荑稗籽粒呢,毕竟可以充饥。如果同时有五谷和荑稗,人们或许偶尔会选择荑稗,却绝不会长久地选择荑稗。在这里,五谷是用来比喻仁德的,荑稗是用来比喻貌似仁德却非仁德的。仁德是“人之安宅”,是可以贯通天下人人的心性的,是可以贯通先天与后天之性的,是可以贯通天地人之道的。

那么,貌似仁德却非仁德的是什么呢?譬如并非发自本心本性的“爱”、“情”、“利”之类。“仁者爱人”,这里的“爱”是从本心本性而发出来的;如果不修心养性,却只是从自己的私爱或为了得到别人的爱,那么,这样的“爱”有时好像是“仁爱”却并非“仁爱”,甚至反而会“因爱生恨”。能够统贯天下人人之心的“情”,可以说是不违背仁德的;如果没有心性修养,只是自己的私情,那么,这样的“情”就不是“仁德”,甚至会导致为自己的私情而害己害人,或者对同一个人也会此时“爱之欲其生”,换一个时间却又“恶之欲其死”。惟有“义之和”的“利”,才是符合仁德的“利”,才是不违背“天之道,利而不害”的“利”;如果不修养心性,而只是为了得到私利,或者以利为利、以利诱人,这样的“利”就难免利令智昏而多怨、败坏人心民风。当人们不知何谓“仁爱”的时候,崇尚“爱情”、“利益”、“自由”,就好比饥荒发生之后,人们根本得不到五谷而渴望得到荑稗。

无论五谷还是荑稗,都需要有成熟的籽粒;成熟的五谷籽粒,必然胜过荑稗的籽粒。所以,“仁”的修养也需要“成熟”。“仁”之“熟”是什么意思呢?“仁”怎么才能“熟”呢?人生来就具有“善性”,这个“善性”就是上天已经播撒于人心之中的“仁之种”;遇事便生发出“恻隐之心”,这是“仁之苗”;“志于仁”而且修心养性,这就好比为“仁”施肥、浇水、接受阳光雨露;只学习圣贤之书,慎防旁门左道、歪门邪道,好比防备“仁”受污染;“养浩然之气”而莫让自己的心掺杂私心,而且不被外在事物所左右,那么,“仁”也就能不断成长而趋于成熟;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时候,“仁”也就到了成熟的时候。成熟了的“仁”,犹如五谷丰硕的籽粒,人人得以食之;不仅如此,“仁”既成熟,便可谓“尽性率性”,可以“敬己”、“安人”、“安百姓”、“安天下”,可以“格天”而“參贊天地之化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