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镛点评于明诠陶印

 哑斋火土 2018-02-21

王镛点评手书原文


文人气骨,戏外刀客


王镛


于明诠为外人所知所赞者,是其书法。其小字笔法生动,点画精到;大字不衫不履,粗服乱头,令人瞩目。其于诗,书坛更不甚了了,能辨优劣者鲜矣。实则书名也好,诗名也好,对明诠而言,不过枝末而已。究其本色,乃一介文人。


文人做事,都有味。他有篇小文尝为圈里人称道,题曰《我在乎书法里面有意思的那点意思》,愚以为,“在乎有意思的那点意思”,既是他的书法观,也是他的篆刻观。

于明诠陶印作品


近日展读明诠陶印新作,摩挲再三,愈知其文人之名不虚。明诠于篆刻,并非新手,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尝试以他人不屑之“肤廓体”入印,小试牛刀,即见不俗。近来所作陶印,刀法冲切自如,结字章法灵奇别构,己意迭出。虽偶见“肤廓”旧迹,但已无刻意求新之少年意气。其文辞,又多缘自其欲罢不能之戏词种种,如“林冲夜奔”、“一马离了西凉界”等等。观者若能心有灵犀,则“戏”味横溢不已。是戏曲,亦是游戏。内有少数戏谑兼自道兼无可名状者,如“人民群众的反面教员”、“闭上眼睛看”,读罢亦让人会心一笑。要言之,明诠示人以印,观者所读抑或非印。“胸中文气无从豁”,豁处,或为文,或为诗,或为书画,或为印,皆可,是之谓文人。


先贤朱简尝言:“工人之印以法论,章字毕具,方入能品。文人之印以趣胜,天趣流动,超然上乘。”明诠之于篆刻,可作后者观。


于明诠陶印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