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夜送书 | 未来十年,世界真的会变成这个样子吗…

 昵称51072646 2018-02-21

送书规矩:
评论回复你的观点,进步君将抽取 3 位小伙伴送书一本哦!


你可能并不知道:


我们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聪明。世界越来越复杂,人类越来越无知。

虽然人类比史上所有动物都更聪慧,但是,人类并不善于思考。

知识掌握在谁的手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集体并非永远正确,集体观念误入歧途时,个体应避免其负面影响。


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知识量,也高估自己的理解力。这一顽疾无法根治,但可以改善,我们的无知总是超出自己的想象。


对“无知”的了解,是我们认识自己、他人与社会的一种绝佳方式。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更理性地对待技术,更客观地面对烦冗的信息,与人类的理性与非理性和谐共处。


我们何以知之甚少却成就颇高?

今日荐读《知识的错觉》


1 / 一味追求大存储量的记忆体是徒劳的,因为我们的记忆不可能穷尽这个世界。


2 / 人脑不像电脑一样只依赖一个中央处理器,用写入和读取记忆的方式思考。人们的思考还依赖于他们的躯体,他们身处的世界,以及其他人的心智。


3 / 进化创造了如此复杂的大脑,以至我们都意识不到其复杂性的全部所在。


4 / 分形能在你看得到的每一层级维持其复杂性。自然界众生万物都遵从分形模式。


5 / 变得聪明即意味着有能力从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洪流中攫取更深层、更抽象的信息。


6 / 储存细节无益于有效行动;通常,全局概貌才是我们需要的。


7 / 思考的目的是在当前给定情境下选出最有效的行动方案。


8 / 故事建构了我们从个体自我到集体成员的身份认同。


9 / 因果推理是人类认知的基础,也是心智的主要任务,但其各个面向也有难易之分。


10 / 人之所以为人,即在于我们能厘清那些深沉而稳定的特质,那些需要人类智慧才能辨识出的核心特质。


年轻时的弗兰茨·约瑟夫


在 17—20 世纪的400 年间,西方哲学相信人人都能独立思考,将个人理性奉为圭臬,并把这些视为现代社会的基石。

 

过去的几十年以来,这种理想化的个人理性备受各方抨击。后殖民主义者和女权主义者认为它不过是西方沙文主义的幻想,用以美化白人男性的无上权力和荣光。但行为经济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的论证已表明,人类的大多数决策都不过是情绪使然和拇指法则的产物而非来自理性的分析,我们的这种情绪与经验或许更适合因应石器时代的非洲大草原,而对电子时代的都市丛林望尘莫及。

 

斯洛曼费恩巴赫要讨论的远不止于此,他们指出,人类鲜有独立思考的时候。相反地,我们会采取群体思考的方式。正如族人共同养育后代,发明工具、化解纷争、治愈疾病也都需要群策群力。没有人能凭一己之力盖出一座教堂、造出一颗原子弹或一架飞机。让智人从众生当中脱颖而出,称霸地球的并非我们的个人理性,而是那无与伦比的群体思考力。


人类个体对这世界的了解少得可怜,而且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一了解越来越有限。石器时代一个靠渔猎采集为生的人尚懂得如何制衣、生火、捉兔子以及狮口脱险。


如今,我们自以为知识更渊博了,但就个体层面而言,我们实际上越发地无知了。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需求几乎都仰仗着别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在一项原本不起眼的实验中,受试者被问及他们是否了解拉链的运作原理。大多数人都自信满满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毕竟这玩意儿他们天天都在用。接着,受试者被要求对拉链的原理给出准确的解释,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拉”拉链时的每一个步骤。大多数人都傻眼了。


这便是知识的错觉。

 

尽管人人都一知半解,但由于我们把别人脑袋里的知识当成了自己的,便自以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不过,这也未必是件坏事。正是对群体思考的依赖成就了我们世界霸主的地位,知识的错觉让我们不用花大把力气亲力亲为地弄清楚每件事情,日子也能过得一帆风顺。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相当擅长采他者之长为己之用。

 

未来的数十年间,世界或将变得比今日复杂更多。


倘若斯洛曼和费恩巴赫所言属实,让选民看到更多的真相,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那么,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吗?


正如书中所言,斯洛曼和费恩巴赫对自身理解力上的限制也心知肚明,他们自知无法提供答案。


十有八九根本没人知道。


插图 | Pinterest

在留言区评论回复你的看法,选取 3 位,

送出新书《知识的错觉》一本。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