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真谛】:市场非理性的钱——要远比深度研究的钱好赚得多

 老三的休闲书屋 2018-02-21

【投资真谛】:市场非理性的钱——要远比深度研究的钱好赚得多


         入市4年多以来,我基本上是一个纯价投。
    价投给了挺好的回报:14-17年的收益分别是38%、48%、19%、20%。

  之所以会有反思,起因是16年到17年初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长安汽车(SZ:000625)上,但是回报并不理想。所以在过去的半年多里,我尝试从散户的角度对价投做了一些思考。

  01

  股神的理念可以学,但像他们那样投资完全不可能

  这便是我要反思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既没有巴菲特的条件,也没有段永平那样对企业深刻的理解,怎么像他们那样以“内行”的角度进行投资?

  我从一进入股市看的就是巴菲特,彼得林奇相关的资料。从他们的理念奠定了我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后来又看了段永平,从他那里学了怎么看企业。

  后来发现两个问题:

  一是巴菲特,彼得林奇都是机构。他们本身科班出身,而且有非常好的资源去理解他们投的企业。而我没有。

  二是像段永平这样的,他本身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对企业有非常独特的理解,独特到他即使解释了,我也不一定能明白。

  比如他非常的看好苹果,认为苹果的生意模式特别好。我则一直认为手机是变化比较大的行业,而苹果在乔布斯去世以后就没什么亮点,现在的成功只是惯性。

  我们所熟悉的成功的投资人,多是以“内行”的角度做投资,但是当下多数投资者的情况应该和我差不多——业余、非科班、无资源、时间不多。我大学学的是中文,从事的工作对投资的帮助几乎为零(甚至从来没在企业上过班),每天的时间除去上班、照顾家庭、应酬,所剩无几。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我们既没有巴菲特的资源和背景,也没有段永平那样对企业深刻的理解,甚至连时间都不多,怎么学他们?我觉得学理念没问题,但是像他们那样投资完全不可能。

  02

  我们在股市里赚的到底是什么钱?

  一般来讲,我们把投资分成两种,价值和成长,赚的分别是低估和成长的钱。

  这种分法的问题在于,他们赚的其实是同一种钱,即价格与价值错配的钱。而错配只是一种现象,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原因。

  错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价值未被发现。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赚的是深度研究的钱。二是市场无效的钱。一切都是明牌,但是市场的非理性恐慌给了低价。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赚的是市场非理性的钱。

  我的经验是,市场非理性的钱要远比深度研究的钱好赚得多。

  03

  散户如何赚研究的钱?

  我的观点是,散户不应该考虑赚深度研究的钱,除非你本身是行业内的专家,但是可以赚简单判断的钱。

  【1】不可知论

  我以前觉得没有超出市场的深度,如何能赚取超额的利润。后来我发现,事情没有那么复杂。

  因为不论宏观还是个股,在很多时候都属于不可知的状态。所以即使我们不做深度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并不会落后别人太多,而且这种落后完全可以在别的地方弥补回来。

  我对不可知论的理解主要来自索罗斯。

  索罗斯的理论体系主要基于两个基础,不可知论和非理性人,分别关乎研究与市场,也是我这里的两个出发点。这两个对应的分别是经济学的有效市场和理性人假设,索罗斯觉得这两个假设都不成立。

  索罗斯认为:“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不是完全符合真实的世界。人不是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而是根据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两者并不相同。”

  这里面的“我们”包括他自己。他一直有一种“结果由过程决定”的倾向,因为过程是变化的,所以结局也是不可知的,他觉得自己很大程度上无法把握真相。

  这种极端的不可知论直接注定了他对研究的态度。他说:“我曾经半开玩笑地声称,在任何专业上,我只要花48小时就能成为专家;如果我花更多的时间在上面,我的判断将会被事实影响。”

  而且同价投的理念不一样,索罗斯止损的原因是“逃跑的人才能活下来对抗新的一天。”

  有意思的是,在极端的不可知论和有效市场的情况下,研究都没有意义。不可知则无法研究,有效市场则研究无法超越普遍深度。市场当然不是绝对不可知或绝对有效,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而且不同的行业、个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市场肯定不是完全的不可知,确实有行家能赚到深度研究的钱。但就我的经验,人的自我认知非常容易出现偏差,我不时能在股票论坛上看外行嘲笑内行。我自己也会有陷入迷之自信的时候,总觉得和自己对立的观点是脑残,但事实上这种自信并没有太多底气上的支撑。

  【2】散户做研究,本身先天不足

  除了资源的原因外,研究如解题,一是结果正确,不代表研究的过程也正确。

  这个逻辑无法证伪,理论上没有讨论的意义,但是这种情况在投资中太常见了。很多人把运气当实力,这是个很危险的事情。

  二是某个行业的成功不必然能复制到别的行业。

  哪怕可复制,成本也非常高:理解一个行业需要几年?你的投资生涯又有几年?如果我们不是专职做投资的,没必要把时间和精力耗在这一块。

  【3】不赚深度研究的钱,不是不研究

  好的研究是收集信息,然后做1+1=2的简单判断,而不是做微积分方程。收集尽量多的信息,同时尽量不做预判。

  大多数人的问题是,信息收集太少,预判做的太多。在我看来,大多数人在收集信息上都是不合格的。

  【4】关于行业的选择

  如果我们想依靠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然后做1+1=2的简单判断来做投资,那我们可以投的行业其实很有限。因为必须满足两个前提,容易收集信息、容易做判断。

  关于行业的选择比较复杂,简单地说,容易收集信息基本上是To C、大的行业,容易做判断的行业必然是垄断行业。

  04

  如果研究无法超越市场,那我们依靠什么做的比市场好?

  【1】非理性人

  再没什么比事实更有说服力,以下这段话来自乔尔.格林布拉特:  “从1996年到2000年,标普500翻倍。从2000年到2002年,标普500腰斩。从2002年到2007年,标普500翻倍。从2007年到2009年,标普500腰斩。从2009年到现在(2015年),标普涨了三倍。我说这些,就是想说,人的疯狂没有改变。”

  关于“非理性人”有很多叙述,格雷厄姆称之为市场先生,索罗斯认为这是一种缺陷与偏见。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我想大家都能感同身受,涨了以后会兴奋,市场狂泻的时候会恐惧。

  但是每个人性格不一样,可能会有区别,像我涨了以后从来不会兴奋,反倒会纠结;但是大跌的时候确实会怀疑是不是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利空,这也导致我对确定性的要求越来越强。

  【2】周期与钟摆

  周期和摆动是投资世界最可靠的特征之一。赚周期的钱比赚企业成长的钱确定性显然更高,这也是逆向投资的基础。

  周期之所以周而复始在于,周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而人们又极其健忘。每隔10年,人们便会断言周期的结束,我们总是能听到“这次不一样”的结论。

  无论基本面有多好,人类的贪婪与犯错倾向都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只要人性不变,我们就能一直赚周期的钱。

  【3】逆向投资

  逆向投资并不是简单的买便宜货,而是在市场的极端情绪中买入。

  市场是非常有效且聪明的,便宜肯定有原因。所有的低价都有完整的逻辑支撑,市场不是傻瓜只是容易激动,逆向投资的关键就在于区分有效与激动。

  股价下跌有两种起因,一是反应利空的下跌,我称之为利空性下跌,二是情绪性的下跌。逆向投资就是要在情绪性下跌中买入,千万不要在利空性下跌中买入。

  大多数时候,下跌会吸引买盘,导致随机震荡。只有特定情况下跌会引发下跌,幅度取决于基本面和股价本身的位置。特定情况包括意外的利空、高位下挫、久盘不涨、大盘/板块拉动。

  我们比较经常遇到的是由利空性下跌导致的情绪性下跌,也就是一个利空可能只值15%的跌幅,但是市场跌了30%甚至更多,典型的走势是利空性下跌——情绪性下跌——底部盘整——震荡上涨至合理价位。

  业绩性和情绪性的界限在基本面,这时候锚定价值就非常重要。

  逆向投资的逻辑要好于纯粹的低估,后者只能依靠价值发现上涨,时间上很难量化,前者还会因为情绪释放结束上涨,前者上涨的概率和空间都更高。

  逆向投资只需我们尽量作壁上观,市场把便宜货扔给我们,然后我们接住。这种机会时有发生,用索罗斯的话说就是:  “自我加强/自我消减的周期……并非每天都会发生。其间会有很长的一段休闲期,那时这方面的专家将无所用其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挨饿。基本趋势和投资商的认识两者之间的背离一直存在着,精明的投资商可以利用这一点。”

  关于趋势投资:喜欢周期的必然喜欢逆向投资,这和趋势投资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

  我见过很多人做趋势做得很好,自己也尝试过,但是做起来不太顺手。因为我的信仰里面,周期是永恒的,但是趋势不是,趋势一定有结束的那天,那复杂度就大幅提高了。

  这也是我更关心利空而不是利好带来的投资机会的原因,因为利空带来的投资机会往往更好把握安全边际。便宜恢复正常的逻辑比成长更好把握。从已经便宜的标的中选,而不是追求可能的机会对我更为合适。

  最后这张图是我看《金融炼金术》和《投资最重要的事》做的笔记,道理都很简单,做成图看起来还会更简单:

  起点:非理性人、不可知论

  终点:逆向、垄断、易懂、分散

【投资真谛】:市场非理性的钱——要远比深度研究的钱好赚得多

  http://master.10jqka.com.cn/20180214/c603029530.shtml

http://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180214125315531529470 =================================================

【股票课堂】:专题索引(特1)——投资理念与价值观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85l.html

 

【股票课堂】:专题索引(特2)——“投资大师”成长经历研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dem.html

 

【股票课堂】:专题索引(1)——“技术理论(波浪、江恩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5d3.html

 

股票课堂】:专题索引(2)——“技术指标(MACD、KDJ、布林轨道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5d4.html

 

【股票课堂】:专题索引(3)——“名人绝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5d5.html

 

【股票课堂】:专题索引(4)——“K线研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5d6.html

 

【股票课堂】:专题索引(5)——“形态研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5da.html

 

【股票课堂】:专题索引(6)——“实战教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12ae10102e5db.html


                                 阅读之后,别忘了在右下角点——“喜欢” 

感  谢  惠  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