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奸臣的两位后人,各说一句名言,一个成民族英雄,一个成国之栋梁

 读书007abc 2018-02-22

你是否有过被人误解的经历?小编本人就有过,小时候,表姐因为投邻居家的石榴而被教训,我也因此成了“小偷的弟弟”,这种“连坐之罪”实在是有些太冤枉了。其实历史上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家人或者是祖上犯的错,也许会让后人也承受莫名的猜疑和诋毁,今天要说的这两个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奸臣的人后人,面对质疑的眼光,他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与祖先的不同,他们各说过一句名言,也的确没有食言,一个成为了民族英雄,而另外一个也成为了国家栋梁,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祖上都是同一个人!

这个奸臣就是秦桧,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秦桧害死岳飞这件事,但是却不知道秦桧的后人中却出过这么两位人,一位名为秦矩,一位名为秦大士,可以说这两个人生在秦家可是到了八辈子霉了,咱们自古就有句名言“上梁不正下梁歪”,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带有偏见的说法,因为看过此二人的故事,你就知道奸臣的后人其实并不一定就也是奸臣!

先说这秦矩,他乃是秦桧的曾孙,其实到了这第四辈人,基本上就没有太多的关联了,对于秦矩来说,他恨透了那些关于他曾祖父的故事,甚至以此为耻,不过光是抱怨也无济于事,他从小就立志要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世人对秦家后人的偏见,他没有选择秦桧那种文臣的方式来证明,既然秦桧害死了岳飞,那他就来接过岳飞肩上的重担吧!

到了公元1221年,那时候的秦矩已经是个文武全才,但是却一直郁郁不得志,其实也是受这祖先所累,但终于他还是等来了一个机会能大展拳脚。那时候金兵南下,宋朝百姓再遭战乱之苦,宋宁宗心急如焚,可实在是没有能用之人,于是询问大臣们的意见,此时老将赵放开口了:“陛下,老臣认为有一人能够担此大任,他乃是位文武全才,此人就是秦矩。”宋宁宗原本兴奋了脸到了这“秦”字出来时就变了,他说:“秦矩是秦桧之后,恐南当大用。”话虽如此,他还是招秦矩入宫进见,面对群臣的质疑和皇帝的蔑视,秦矩却不以为然,只求为国效命,于是宋宁宗还是命他为蕲州通判兼领守备事略。

然而秦矩的生命也终止在这一年,十万进军向蕲州以碾压之势袭来,秦矩的守军根本无力抵抗,败局已定,手下劝他弃城逃跑,他却说:“我已决心与此城共存亡。”就这样他带着自己一家7口全部以身殉国,毫无疑问,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只不过太急于证明自己,秦桧的骂名给他的压力太大了,只能留下一声叹息啊!

再说这秦大士,同样也是秦桧后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到了23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可直至38岁才第一次进京赶考,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他是为了在家赡养年迈的父母,才白白耽误了十多年,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孝子,当然,这些并不足以为他的科举考试成绩加分,但是他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征服了全体考官,他的试卷被排在第一位,直接交由乾隆品阅。

乾隆皇帝也是火眼金睛,首先就注意到这试卷上的“秦”字特别惹眼,他自然也知道这大奸臣秦桧之事,就问秦大士:“秦桧可是你祖先?”面对这等尴尬的问题,该如何作答呢?他只回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何意呢?其实也就是间接的承认了这一事实,的确,我就是秦桧后人,但是当时宋朝皇帝是昏君,可您不是,而秦桧是奸臣,我不是,巧妙的回避了那个尴尬的问题,乾隆见他如此能言善辩,直接就将他钦定为新科状元了,后来也成为清朝的重臣。

关于秦大士还有个有趣的故事,他与朋友同游西湖的时候,无意间走到了岳飞墓前,朋友故意调侃他,他的回答也的确令人尊敬:“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无论是秦矩还是秦大士,他们都只用一句话就表明自己的态度,的确是值得后世尊敬的,甚至我们很多人都欠他们一句抱歉,因为秦桧的事迹迁怒于他的后人确实是有失公允的,谁也不愿意背负莫名的骂名,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