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千年来供奉的佛教始祖如来佛祖,世人尊称释迦牟尼佛,凡人修行成佛是要历经种种劫难的,释迦牟尼也不例外,更何况释迦牟尼成佛前虽然有燃灯古佛,但是燃灯却并没有传授过释迦牟尼。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佛教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佛是怎么来的,如来佛祖成佛的路上究竟受过多少苦难。 故事的开始就不得不说,释迦牟尼的出身,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出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城(今天的印度尼泊尔边境),所以释迦牟尼可以说是印度人也可以说是尼泊尔人,重点说明一下,好多人不尊敬如来佛祖,说释迦牟尼是阿三。释迦牟尼成佛无关于他是哪里人,重点是他悟到的东西,找到了时间疾苦的根源才让他成了佛,释迦牟尼是心系天下苍生疾苦的,出于任何一点,我们都应该尊敬这样的人。 在释迦牟尼还是悉达多的时候,是迦毗罗卫城的太子,以后是要继位的,他从小锦衣玉食,但是天生善良,在他十四岁出宫游玩的时候,其他孩子都玩得兴高采烈,悉达多眼里看到的却是老人、疾病和死亡。他看着老人们衰老、营养不良、疾病缠身的样子,感同身受,十分痛苦,就萌生了解救天下苍生的想法。后来他四处求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解脱生老病死,后来遇到了一个在当地游荡的某教众,教众跟他说出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在他二十九岁的时候不顾父母妻儿的反对,毅然出了家找寻解脱之道,当时周围的教派很多,他就每家都参加去听课,听到觉得有用的就到树林里去坐禅冥思,后来悉达多心想如果要摆脱苦难,就要直面苦难,真正的苦难是什么?悉达多决定感受苦难所以开始了苦修,每天只吃一顿,后来慢慢的七天进食一顿,穿的树皮,睡在牛棚里,就这样日复一日过了六年,悉达多瘦的皮包骨,身体十分虚弱,却仍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就纵身投入河中,河水冲洗了悉达多的身体,也让悉达多感觉到了一些自在,自己坚持了六点的东西渐渐放下了,后来岸上的牧民女收留了他,给他奶喝,悉达多身体一天天强壮了起来。之后他到了门前的一颗树下,就是我们后人称的菩提树,盘坐冥想,七天七夜没有动身,终于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解决痛苦的办法,悉达多终于成了佛,这一年他三十五岁。 悉达多成佛后,摒弃了以前的身份,正式成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决定把自己的所悟所得传给众生,让大家都能脱离苦海,于是先找到了曾经追随自己出家的五个仆人,一遍遍的跟他们交流讲解佛理。五人最终成了佛教的第一批教众,佛经记载称“五比丘”。后来释迦牟尼在当地经常开坛讲课,也跟周围的其他教派辩论交流,渐渐地大家都叹服释迦牟尼佛学的高深,纷纷加入佛教,佛教的“佛、法、僧”三宝都具备了,佛教终于形成了。 释迦牟尼被教众称为佛陀,他每天的行程十分固定,黎明的时候起床,然后坐禅,中午出去化缘吃一顿饭,下午会走访其他的教派然后在找安静的地方静思,黄昏的时候给弟子们讲课,也有的时候到民间传教。他一年的时间大部分都在漫游、传教中度过,他的生活起居方式也成为了后来佛教徒们的模板,佛陀对自己的要求就变成了佛教的戒律准则。 释迦牟尼从一个荣华富贵的王子到成了佛陀,一路上相比肉体的折磨痛苦,精神上更是巨大的考验,一切都是因为他决心拯救世间遭受苦难的人民,最终成立佛教。佛教能成为世界教徒最多的教派,不止因为佛经里暗藏着的大智慧,更因为佛教是教人向善的,不求每一个人都像释迦牟尼一样,大家只要心存善念,遇事多一分慈悲之心,您在当时便已经成了佛了,南无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