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岛文史|吴祥炳:皇恩浩荡,庙联为证

 jtq感恩一切 2018-02-22


皇恩浩荡,庙联为证


文/吴祥炳


陈清端公家庙坐落于雷州市雷城内大新街钟楼里,家庙是纪念陈瑸公的重要场所,2008年被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陈瑸(1656——1718年),海康县东湖村(今雷州市附城镇南田村)人,字文焕,号眉川。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公参加甲戌科会试,中式第一百二十四名贡士,殿试获第三甲第三十一名进士,时年39岁。公44岁出仕福建省古田知县,后官至福建巡抚兼摄闽浙总督,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初三日病逝于福建巡抚署,享年六十有三。逝后,康熙帝追赠为礼部尚书,赐谥“清端”。



家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初时只有两进,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增设拜亭,大门外设东西辕门、照壁,照壁上题书“一品当朝”。家庙大门联:


圣帝恩波同雨露;
贤良事业并山河。
上联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平仄交替,仄起;下联与上联对应字平仄相反,平收,上下联符合“平仄对立”的要求。

上联“圣帝”是偏正名词,即:圣明的皇帝,在这里专指康熙、雍正、乾隆诸帝。因为陈瑸公在世时沐康熙帝之恩,官至巡抚,官阶为从二品,同时挂“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史”衔,官阶升至正二品。公逝后沐康熙、雍正两帝之恩,康熙帝追赠其为礼部尚书,并赐谥“清端”。官阶从生前正二品晋升为逝后从一品。有清一代,只有一品官员,皇帝才予赐谥。雍正帝赞陈瑸公为“卓然一代之完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诏陈瑸牌位入京都贤良祠奉祀,当时祠内供奉已故全国满汉贤良大臣的牌位仅68个。乾隆三年(1738年),陈瑸公孙陈子良奉旨入京都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读书,乾隆六年,赐陈子良为辛酉科举人,翌年参加会试。这三代皇帝于陈瑸公家族,可谓皇恩浩荡。“圣帝”也可以理解为圣祖皇帝,专指康熙帝,因为康熙帝驾崩后,庙号为“圣祖”。


下联的“贤良”是并列名词,指陈瑸公,因为他逝后入祀京都贤良祠。“贤良”对上联“圣帝”,并列名词对偏正名词,属宽对,但“贤良”与“圣帝”又可以看作专用名词,一指陈瑸公,一指康熙帝,臣对君,为工对。下联的“事业”属并列名词,与上联的“恩波”偏正名词相对,属宽对。下联的“并”与上联的“同”都是动词相对,属工对。下联“山河”与上联“雨露”均为并列名词相对,属工对。上下联之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或工或宽,词性对品。


上联“圣帝恩波同雨露”,联语歌颂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几代皇帝圣明,皇恩如同雨露一样,滋润着陈瑸公及其后代茁壮成长。下联“贤良事业并山河”,联语赞扬陈瑸公一生为国家建立的功业与山河一样壮丽而永恒,为后人景仰。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陈瑸公曾孙陈源江捐40千文钱,于家庙东侧购买沈姓人家空地,增建一客厅两厢房共三间瓦房。做为家塾,延塾师于此教育族中子弟。客厅阁楼上设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阁门悬挂一副木刻对联:


三朝政绩光刑部;
四代文章映礼闱。
上联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句脚仄,下联句脚平,上下联平仄都交替,且对应字平仄都相反,符合“平仄对立”的要求。


下联的“四代”与上联的“三朝”,数量词相对,属工对。下联“文章”为并列名词,与上联“政绩”偏正名词相对,属宽对。“光刑部”意思是为刑部增光,“光”字活用做动词,下联“映”与上联“光”动词相对,属工对。“闱”指考场,“礼闱”即礼部主持考试的考场,也就是各省举人到京城参加会试的场所。会试中录取的举人称贡士,贡士紧接着参加殿试,殿试不再淘汰,只是把应试的贡士分为三甲(等)。第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统称为进士,清代殿试累计112科,平均每科取进士247人。“礼闱”与“刑部”都是偏正名词,且礼部与刑部同属清代内阁中“六部”,故“礼闱”对“刑部”,对仗工整。

这副对联属于工对,因为七言联已有五字对仗工整,只是“文章”对“政绩”稍宽。


上联“三朝政绩光刑部”中的“三朝”指何朝?下联“四代”又指哪代?这在清嘉庆年间邑人丁宗洛著的《陈清端公年谱》、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彭龙超纂修的《南田钟楼陈氏族谱》中可找到答案。

 “三朝”指康熙朝、雍正朝、乾隆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陈瑸公从台湾知县升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正六品),第二年正月晋升刑部山西司员外郎(从五品)。在刑部任职一年零八个月。作《刑曹呈稿》,随钦差往湖南、广东查办土司田舜年一案。

雍正五年(1727年)五月,陈瑸公长子陈居隆奉旨特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乾隆十六年(1751年),陈瑸公孙陈子恭(陈居诚次子),39岁时任刑部广西司员外郎,旋迁刑部山东司郎中(正五品)。纵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陈瑸公及其长子陈居隆、孙陈子恭三代人都在刑部任过职,在短时间内不断升迁,说明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故曰:“三朝政绩光刑部”。

下联的“四代”指陈瑸公、陈瑸公之子陈居隆陈居诚、孙陈子良、曾孙陈源江。他们在不同时期参加了礼部主持的会试。其中陈瑸公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参加会试,中式后接着参加殿试中进士。陈居隆、陈居诚兄弟俩同时参加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会试,不第。雍正三年(1725年),陈居隆再次晋京应会试,中第二名“明通”①。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陈子良应会试,不第后获“大挑”②一等,以知县候选。嘉庆十三年(1808年),陈源江应会试,不第后也获“大挑”一等,任恩平县训导(从八品)。故“四代文章映礼闱”不虚。

自陈瑸公直至曾孙陈源江,连续四代出了四位举人一位进士,且都到京都参加会试,在海康县科举史上,“四代文章映礼闱”的,仅此一家耳!这副对联悬挂于家庙,先辈们的宦绩之显与文星之璨,聚于一堂,这时时激励着族中子弟用功读书,走科举之途,奕世簪缨,可见陈氏先人的良苦用心。

注释:

①明通:举人参加会试不中贡士的,取其卷明顺者,取入副榜,谓之“明通”。授六部主事或外放知县。

②大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始定“大挑”制,于会试揭晓后举行,每六年一次。举人参加会试三科不中者,遇“大挑”之年,取具同乡京官印结,呈请礼部查清造册,注明年龄咨送吏部,由吏部请旨派王大臣挑选,可任知县或教谕、训导,此为举人入宦又一途。


end


作者:吴祥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