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的文化精神

 诗书之华 2018-02-22



刘守华




笔者生长于江汉平原乡村,在旧中国度过了16个春节,在新中国度过了56个春节。年逾古稀之际,对这个最牵动人心的节日似乎别有一番感悟。



中国最盛大的传统民族节日似乎就是春节,俗称过年。它是辞旧迎新的节日。辞旧迎新,本来是就时令季节来说的。冬去春来,周而复始,于是“爆竹声中除旧岁,桃符万户更新春”。可是它还有另外两重涵义:对于群体来说,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年年如此,一年就是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周期;对于个人来说,“天增岁月人增寿”,过一年,不论大人小孩都要长一岁,它又是一个生命运动的周期。由此可见,春节这个节日,是大自然运动周期、农业生产周期和人类生命运动周期三者的交会,是送往迎来的日子



以一年作为一个时间单位,来看看家庭和家族是否人丁健旺、家道兴盛。这一年过得好,就争取来年好上加好,喜上加喜;这一年过得不顶,就把晦气和旧年一起送走,争取来年新起新发。千百年来,尽管各家各户的处境千差万别,可是万众一心迎年节,欢欢喜喜过大年,却成为大众一种永久不变的习俗。



在过去,春节是一个欢乐的日子,也是一个神圣的日子。一年辛勤换来了丰收,家人可以团聚,尽情享受快乐,自然无比欢快。人们又认为春节那几天含有神圣意味,祭祖祭神能得到的祖先和神灵的护佑。所以,祭祀仪式丝毫马虎不得。灶神年前要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人们不敢怠慢,要特意招待他,务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初一开门叫“开财门”,象征新一年财运好。吃年饭少不了一碗鱼,象征“年年有余”。祭祀祖先,为着延续千年一脉的民族文化传统;祭祀天地日月山川之神,为的是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习俗中固然含有一些迷信成分,可是贯穿其中的人们企求新年好运来临的心态却是美好而积极的。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历史悠久的盛大节日,积累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事项。由于中国社会长时期以家族、家庭为本位,因此过去在春节期间特别重视家族团聚共祭祖先的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祭祖已被淡化,全家团聚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成为最具中国特点的一项民俗。每年年根,千军万马不顾车船劳顿也要赶回家,和亲人一道吃那顿团年饭。过节要吃好玩好,既好好享受一年辛劳成果,也调整休养一下身心,迎接来年的奋战。现在的春节联欢电视直播,既可以使全家同乐,又可以使举国同庆,是春节习俗推陈出新的一项新创造。亲友邻里之间相互拜年祝贺,可以消除旧怨,增加亲和力,是调整人际关系的一个好时机,现生借用邮寄或互联网上发送贺年卡,更将拜年的范围扩展到整个地球村……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五代,经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提倡而风行全国,它是春节文化精神富有诗意的体现,更新内容之后依然流行至今。



春节的文化精神,可以用《周易》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运行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人们按照天地运行的周期,从事生产、繁衍子孙,一年又一年地辛苦劳作、一年又一年地期盼追求,永无止息,永不满足。这也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层面之一,在春节习俗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



时代在进步,春节的内容与形式也在变化。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和转型是有组织有计划推进的,而春节习俗则一直处于自发演变状态。自发传承和演变固然是民俗文化的特征,如果社会对某些习俗作因势利导的提倡,则可以更快地促使其变革。现在人门一方面盼望过春节,可是又觉得春节的内容越来越贫乏,特别是城市居民,除了亲友聚会大吃大喝之外,就是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光了。有些地方以打牌赌博来打发节日,使得社会不安宁,家庭乐极生悲,更是应当革除的陋俗。



春节过得没有兴味,人们生活的乐趣就会降低。民俗节日是人类文化的亮点和汇聚对一个国家而言,它是一个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的展示过好本民族的民俗节日,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民族自觉性政府要增强以人为本的观念,应充分体现群众意愿,将民俗活动组织好;还应该出台一些具体措施,强化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比如是否可考虑在一些传统节日实行休假等等。作为个体,要认识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接受民俗节日的文化熏陶,在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自觉珍爱并保护好本民族民俗节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