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旧梦:过年了,聊聊贾宝玉被催婚那点事儿

 金色年华554 2018-02-22

文/费漠尘

我20岁之前,父母相继离世。所以,没经历过被父母逼婚这种事情。不过,到了适婚年龄时,大舅和姨妈倒是催过我几次。也按照他们的意愿,相亲过两次。

最后,为了躲避他们的催促,我终于稀里糊涂地选了另外一个人,又稀里糊涂的结了婚。可想而知,在不愿意走进婚姻,又不得不结婚的情况下,那种心境,是怎样的凄凉?

婚礼头一天,我整整哭了一夜。因为我无比的相信,若父母活着,一切以孩子快乐幸福为中心又明理的他们,绝对不会逼婚,也不可能像大舅那样,听我说处了一个对象,让他帮我把把关时,随口来一句:我不管。

所以,我还是很能理解被逼婚、催婚、相亲的那种心情。偶尔,也感觉到幸运,不用遭遇很多人被逼婚、被相亲的凄惨经历。

尤其春节期间,好不容易千里迢迢的回到家中,希望感受一下家庭的温馨氛围、安抚安抚在外打拼一年的疲惫的身心。结果,却要被父母、七大姑八大姨连番轰炸,问工资、问对象的事情。

如果工资不高,会被嘲讽。如果没对象,就等着被相亲、被逼婚吧。不从?那这个年就别想过好了。虽然现在的父母不至于因为你不相亲而打你,但从早到晚的碎碎念,也足以令你望家生怯了。

据说,有的人,就是因为恐惧被相亲被逼婚,选择不回家过年。这不能不说,是现代人的一种悲哀。

前天,在微信公众号里看到一位被逼婚者,说很羡慕《红楼梦》里的公子小姐,过年没有被逼婚被相亲被催婚什么的,只是享受吃喝玩乐而已。

漠尘就想啊想,不断地问自己:《红楼梦》果然没有被催婚被相亲这样的事情吗?最终,还真想到了宝玉被催婚这件事情。虽然不是春节期间发生的,但这件事情,十之八九,是因为元春在过年时回贾府省亲引发出来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年,大概是过了年了,回南边探望、伺候重病的父亲,并料理了父亲葬礼的林黛玉,已经在贾琏的护送下,平安归来。

刚一到家,就听说元春被封为贤德妃,皇上也准了元妃第二年正月十五上元节省亲。于是,一大家子,自上至下,都忙得“一发日夜不闲,连年也不能好生过了”。

及至元妃省亲,通过诸如作诗这样的事情,元妃认识并了解了,姑表妹黛玉和姨表妹宝钗这二人的才华与品性。

虽然书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想来,元妃也会因此想到宝玉的婚姻一事儿。作为长姐,又是从小看着宝玉长大的,不会想到宝玉的婚事,是不大可能的。所以,这一次见到宝钗和黛玉,为后面的一系列事情,做了铺垫。

省亲结束后,又要一家子骨肉分离,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面,但往来还是有的。

比如,元妃回宫之后,贾家要去宫里谢恩。随后,就差不多快到端午节了,端午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节日。虽然元妃不能回家过节,但懿旨不可以违背:“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第28回)

平安醮又称祈安清醮,是醮类中最盛行的一种,若是君王打平安醮,就是以“祈雨求风”为内容主祭神灵的朝圣庆典,纪念道祖,驱瘟禳灾活动。

放在贾府,是请道士设坛为人做法事,求福禳灾,以此来消灾免难、祈求上苍的赐福与庇佑。简单来讲,就是祈福消灾。所以,这一回目写着:享福人福深还祈福。

有点奇怪,贾母正是老当益壮、元妃正是深得恩宠之时,无论是贾府还是王家,都处于蒸蒸日上的鼎盛时期,还祈什么福?什么情况下才会祈福?或者,嫌这福不能长久不够多,还是预感到危险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贾母主动要求去清虚观打醮:贾母听说,就笑道:“既这么着,我和你去。”凤姐听说,笑道:“老祖宗也去?敢情好了!就只是我不得受用了。”贾母道:“到明儿,我在正面楼上,你在旁边楼上,你也不用到我这边来立规矩,可好不好?”凤姐笑道:“这就是老祖宗疼我了。”贾母因向宝钗道:“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宝钗只得答应着。(第29回)

贾母不仅自己要去,还让宝钗及其母亲、王夫人也一并跟了去。可见,贾母也有她的心思。或者说,她已经听说了什么。

有心人都记得,去清虚观打平安醮时,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而且因此引起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最为激烈的一次争吵。

虽然林妹妹常常给宝玉耍小性子,但也都是小打小闹的,吵过闹过,不用一顿饭工夫,两个人又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大家都习惯了,不当回事儿。但这一次,不但林妹妹大哭大吐的,宝玉也跟着耍起来,又是砸玉、又是急着跟林妹妹争辩。因此惊动了贾母、王夫人,过了一日,见二玉还不和好,贾母还哭着说出“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的话,又要求凤姐去看看二玉。

这一次的大吵大闹,完全因为在清虚观打平安醮时,张道士主动跟贾母说起为宝玉提亲的事情。

张道士何许人也?竟然敢参与皇妃弟弟、贾府最红人宝玉的婚姻大事?这张道士虽然是当日荣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为神仙。(第29回)

抛开其他身份,单就当日荣国公替身,便可知,张道士相当于宝玉爷爷的影子。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轻易地跟贾府主母贾母提及宝玉的提亲一事。因为,他也只是宝玉爷爷的影子,却没有实际权力。若说有权,也不过是虚名上的。

那么,这里提到的替身,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过去,官宦人家想要去修道,但现实生活中,却不允许他抛开国事家事。所以,便找了个人代替他去修道,相当于他本人在修行了。这个张道士,就是替代荣国公贾代善去道观修道,所以说他是荣国公替身,是影子。

有人说,张道士是奉了元妃的命令,作为第三方,向贾母提亲。这是王夫人借助自己亲生女儿元妃之手,针对宝玉婚姻大事,与贾母暗中较劲儿。

但漠尘以为,无论是元妃还是王夫人,都不至于玩得这么阴险,至少,不会这么快就对贾母下手,开始争权夺位的行动。或许,她们确实想在宝玉婚姻大事上,占有一定的主动权。然而,毕竟贾母是一家之主母,权威还在。她们也只能先试探一下,看看贾母的意思。

有贾母的保驾护航,宝玉又是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不管元妃、王夫人怎么想确定下来宝玉的婚事,或者逼婚,都只能暗中试探,或以赠送端午节礼物、或是找个第三方给宝玉提亲这样的方式,进行试探。她们不可能也不会像现代父母那样,做出让子女感到无比凄惨的逼婚事情。而且,作为宝玉的父亲,贾政也不赞同宝玉早早结婚。他更希望他这个儿子,能够学有所成。

且看原文,这是张道士跟贾母之间的对话:

张道士道:“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做的诗,都好的了不得。怎么老爷还抱怨哥儿不大喜欢念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酸酸的。

贾母听了,也由不得有些戚惨,说道:“正是呢。我养了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象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还象他爷爷。”那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儿的不用说了,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罢?”

说毕,又呵呵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儿,看见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长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提亲了。要论这小姐的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示下,才敢提去呢。”

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如今也顺便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就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第29回)

瞧瞧人家,提亲也得有个非常感人的铺垫,先夸宝玉,再提到宝玉最像荣国公,这样就跟贾母有了情感上的互动。紧接着,再提到前日在别人家看见位小姐如何如何。最后,来一句不敢造次,等请了示下,才敢提亲去。这是非常绅士、也不会发生冲突的一种方式,看似逼婚,却远比现代人的逼婚行为温和得多。

而贾母的拒绝也不会让张道士感到难堪,她以“有个和尚”这样的第三方客体,来说明自己的拒绝是有理有据的,不是无理取闹的。拒绝之后,还没完事儿,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告诉对方不是不想提亲,而是需要符合我的要求。如果有这样的,就来告诉我。

这等于给张道士一个台阶下,让他被拒绝之后,不至于那么难堪。同时,也明确地告知对方,自己是什么想法。

因此,清虚观提亲,不过是“投石问路”罢了。然而,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幸亏通灵宝玉结实,没有被砸坏。

经过这一次大闹,二玉的感情又更深了,贾母和王夫人,也更了解了二玉的心思。与此同时,为了各自的利益,贾母跟王夫人,一个是宝玉的祖母,一个是宝玉的亲妈,真正的开始了漫长的较量。

尽管宝玉很幸运,无论学业还是婚姻方面,都不至于被逼得很惨很惨。但实际上,他也心里苦:

1、自己爱的人,身子弱,能活多久不知道;

2、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没有主动权;

3、夹在祖母和亲妈中间,哪个都不能得罪,也很为难。

所以,宝玉和被逼婚的现代人一样,都是苦不堪言。只不过,各自的苦不同而已。

文/费漠尘,针对文中的阐述,属个人观点与感悟,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图片均来源于87版红楼梦剧照,感恩!

更多原创文集,欢迎阅读和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