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好,南京街

 在有意无意之间 2018-02-22

 把年代拉回到民国,

沈阳繁华的坐标并没有东移,

那时老沈阳的所有风光,

都在南京街上。



南京街对于沈阳人来说,是一条具有象征意义的街。它始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在南北二干线建成以前是沈阳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南北干线,也是沈阳市名称使用最长的一条街。



南京街的前身叫中央大街,而南京街上的中山广场,原名叫中央广场。


到了1919年,日本人将“中央大街”改名为“浪速通”,将中央广场改名为“浪速广场”。“浪速”是“浪花”的意思,也是日本大阪的旧名。


在这条街上,日本人从来不掩饰将中国土地当做自己领土的用心。



对于“浪速广场”,日本人着力尤大


先后在广场周围修建了大和旅馆、东洋拓植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奉天警察署、朝鲜银行奉天支店、三井洋行大楼等建筑...


就连井盖上,都印有日伪统治时期的代表标志。



后来,沈阳解放、新中国成立,城市力量和精神面貌迫切地需要新生。于是,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在了这座充满“伪满周边”的广场上


“浪速广场”到底该不该拆?


依当时的经济水平来看,结论都不是太重要了...



曾经,原广场的中央,有一个日本人建的纪念日俄奉天大会战纪念碑。国民党统治时期,下令将纪念碑拆除,并正式改名为中山广场。



新中国成立以后,1970年,毛主席雕像于广场中央落成,正对着北京所在的西方,从南京街上看去,只能瞻仰侧颜。


那段在老沈阳人嘴里称呼中山广场为红旗广场的时光,也就是这雕像落成之后的事了。



在那个时代,红旗广场的意思,就是上字面的意思,未曾有过变化。



而“红旗”期间,广场中央的雕像群却经过多次的修改。我们现在看到的,也就是修改后的模样。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凝结之地。从红旗广场变回中山广场,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历史代价。


我们只知道它屹立百年,却不知道它承载了沈阳多少的“风云变幻”。


一座城市的归属感,大抵如此。建筑不是冰冷的水泥砖瓦,而是历史,是文化,是这座城的群体记忆。



除了原沈阳铁路局公安处被拆除改建外,中山广场周边尚存六大日式建筑,均保持了建筑原貌。


而在这六大建筑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现在的沈阳人也知之甚少。


▲沈阳市总工会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址)


▲工商银行(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行旧址)


▲辽宁宾馆(大和旅馆旧址,大楼内部依照特务、情报工作的需要,建造和设立了很多密室或机关,开业后以接待日本关东军和满铁等军政要人为主。)



▲沈阳市公安局(奉天警察署旧址)



南京街中山广场,就这么成了我们记忆中最熟悉的样子。


如果带着孩子路过,百步之内,就能解决沈阳前半生的历史教育大业。



中山广场是一个原点,辐射出沈阳最有历史厚重感的射线。


中山路、北四马路、北五马路、医科大学、历史内涵、先锋文艺、市井多元……任何一个词,都属于它,都可以叙述它。


但从没有哪个词语能够完整的概括它。



它经历了百年的沧桑,俨然是沈阳这座古都历史档案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环岛的距离,就承载了共产主义精神、历史包容、民族冲突和荣辱矛盾,这么多情绪交织在一起,出了这个环岛根本行不通。



历史,南京街的一个现象、一个代表,也是一个特区、一个复杂的话题。它值得我们每一个沈阳人认认真真的走上去。


走上南京街,就触摸到了时代变化的余温。



南京街向北通过黄河大街、道义大街连101国道,向南通过沈苏大街、会展路、雪松路连接沈大高速公路,全长13391米。


南京街的长,让苏家屯区再也不是沈阳的“偏远地区”,大道直通,公交直达。配合政策分分钟能实现逆天规划



但这仅限于交通通畅的时候!


遇到早晚高峰和节日高峰,你就知道南京街为什么叫“南京”了,这里特别难经过!


每次接到乘客,一听到“南京”两个字,所有握着方向盘的勇士或多或少,都会打个啰嗦。

 

一环岛,一铁中,一新华桥,一酒驾岗,一排疯狂231。



在沈阳,再牛的老司机也敌不过新闻早高峰的一句:砂阳路口到新华广场缓行,南五马路到中华路缓行。


在每一个早高峰里,南京街上齐聚的八方来客们,望着甩到中华路上的车尾陷入沉思:现在拐回去走十一纬路还可不可以?



不仅是车多,的自行车电动车大军,也蔚为壮观。汽车共享单车之间的占道大戏,让南京街变得水泄不通。


生活就像海绵里的水,骑车党总是能想尽办法再挤一挤。



到了晚六七点,早高峰的大军再倒流一遍。就像潮汐归海,人们忙不迭地从市中心涌向南边。


当你正庆幸一路通畅的从医大一院路过时,请不要高兴的太早,因为你会在工农桥头与查酒驾的交警叔叔们遇到,不等个五分钟,是进不去长白的。


其实,抛开交通的拥堵,再过滤掉车马的喧嚣,南京街的景色立马换上了柔焦。



任意一个建筑,都充满了时光旧辄的靡靡。

任意一个路口,都能走进一段故都的迷幻。


医大,就有了古老的味道。



南满医学堂的旧址,现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被列为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之一。



沿袭历史的光辉,医科大学和医大一院是当时中国医学领域的辉煌再现。



在南京街上,历史感的有,画风清奇的也有。


当你还在感叹这条街很经典很复古的时候,会突然蹦跶出个几个穿着时尚的歪果仁冲你招了招手。他们是住在北约客的外国游客。


有许多外国游客,计划了解中国时,会从了解沈阳开始,他们认为在南京街上能找到一个古朴城市对待历史人文的态度。



你还别说,行走在南京北街到中华路之间的这段路上,真能感受得到曾经的辉煌。


毕竟它是千代田。



在南京南街(浪速通)和中华路(千代田)的交叉路口,是日本人建的民国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旧址,也就是联营对面的亨吉利。




这里是南京街上具有标志性的历史建筑。



亨吉利与联营的“对桌”关系,已经延续了好几个十年。它见证了联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门庭若市到细水长流。



沈阳联营公司,是国家对各行业实行国有化的其中一个小项目,但对于沈阳这座城市的居民来说,这个项目就一点也不小了。



六七十年代时,沈阳人最认可联营,常常为了买一块上海牌手表,凌晨两点就过来排队。


那时,购买还要凭票证或者介绍信或者诊断书,才能买到平时买不到的东西。

 


在今天来看,联营就是太原街商业的传奇。老一辈人说,联营公司是全国十大商场。


那时候我们还不懂分数的概念,也就不可能知道这句话缺少“之一”两个字的分量。



联营在我小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空间最大,货物最全,样式最多,服务最好。


高高的天棚下,一条大通道,两边整齐排列着柜台。




在没有淘宝的年代,联营就是个无所不能的世界。


各类商品,以小百货为主,甚是丰富。地下卖食品,一楼卖烟酒,二楼卖黄金,三楼卖家电。


最时髦的裙装、最漂亮的凉鞋,最流行的T恤...




丹东的菊花牌电视机,沈阳牌的黑白电视机...



白山牌的自行车,金鹿牌的自行车,蝴蝶的缝纫机...

 


名烟、名酒和糖果;茅台、五粮液和西凤...


在那个年头,要想凑齐(老)八大名酒,也只能去求联营公司的部门经理了。



即使不是年节,联营里也绝对是人挨人,人贴人,人挤人。


在老式的楼梯道上,大家也像在马路上一样,右侧前行,上楼的占去楼道的三分之二面积和楼道上方的空间,下楼的在剩余的三分之一楼道空间里,以和上楼者的相同速度,走下楼去。极慢。


但是所有人都很期待,新鲜的商品总能成为人们心中的慰藉。



热热闹闹的联营公司,把老沈阳人对日本千代田所带来的恐惧,给温暖的一干二净,基本上盘活了中华路这一带横横纵纵的街。


一旦来了这里,你就没有两手空空回去的理由。很长一段时间里,印有“大众购物拿可靠,还是联营老字号”的塑料袋上街,在沈阳人眼中都是很时髦的事。



后来,联营经历了集团改制,同时,周边新的大商场也在太原街商圈找到了契机,联营公司变得没那么抢手,也没那么热销。


就连快销品牌ZARA的入驻,也没能挺过一个鸡年。



城市就是这样,簇新繁华背后,总有落寞打底。


真怕一转眼,联营就轰然崩塌,一代辉煌,终成了心中回不去的记忆。



在联营的旁边,就是中华剧场。


从少年到骚年有多远,大概就是中华剧场儿童剧到青春舞厅那么远。




沈阳长大的孩子,不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还是家长报名的社会实践,都会以去到中华剧场而骄傲。



中华剧场在当年相当牛气,据说舞台换背景时是自动的,就是像幻灯机换片一样迅速。在那里来沈演出的有中央乐团、朝鲜万寿台艺术团等。


作为小艺术团的根据地,此处还盛产别人家的孩子。。



在南京街上的童年从中华剧场开始,延伸到中山公园中。




那些在秋千上悠悠荡荡的时光和手里的门票,是童年最想抓住的美好。


生活在沈阳这样的城市,环顾四周,到处都是高耸入云的大楼。


然而,在南京南街上,从来没有这种酷炫的地标,甚至谈不上“高端”和“洋气”,但却让人感到无比的自在和熟悉。



那份熟悉,让老年人在中山公园的树下悠然自得,让孩子们在沉池广场上溜冰、嬉闹,仿佛南京南街方圆几里的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直径。



公园总是一个亲切的入口。


走在中山公园的长廊里,看着散步的小情侣与河中泼洒的荷花。


时间被标记了缓慢的节奏,深一脚浅一脚的日子,就是南京街上的青春。



每次路过中山公园的西门,总是要左右看看,先看西门的碰碰凉是不是还在,再看沈铁文化宫里是不是有什么演出。


在南京街溜达长大的沈阳人,多数都一些困惑,冬天的碰碰凉靠什么支撑?翻新的沈铁文化宫靠什么营业?


也只有南京街的随意,能让人在寒冬里关心这个世界更多



新建楼体的沈铁文化宫,擦掉了刘老根大舞台留下的气息,成为了南京街上的一个具有文化功能地标。


隔着一条街,与它并列的峰峰舞厅,仿佛是两个时空。



峰峰舞厅,总给人一种复古的感觉,仿佛站在那里就能听见红色地板的吱呀作响。


在这么一个小楼里,你一定很难想象,这里曾有多少家补课机构,孩子们在走廊里侧身奔跑的身影,中年人在涂了清漆的木门里缓缓的舞蹈,一切就像是误入了80年代,很美好。



突然想问一个暴露年纪的问题:你第一次吃炸麦久香,是在哪里?


拿起保温杯喝口枸杞茶告诉你,我吃的最早的那家就在沈铁文化宫的旁边。那时它还不是连锁,一个小小的窗口前永远排着大长队,大家都排着号等出锅。


五元一个大鸡腿,是贯穿整个南京街的味道。



隔着在这条街上比较有年头的沸腾鱼乡和飞跃教育,我们从中山公园跃到了体育公园。




这里有篮球场、足球场、五环运动和让男孩子兴奋的阿迪耐克折扣店。




差不多每3个高中男生里,就有1个喜欢打篮球。

 

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是:对篮球的掌握程度,往往和受女孩们欢迎的程度成正比。


在中学的青葱时代,周末和假期都是要献给球场的,体育公园就是男生们挥洒汗水的热土。



离开球场,还有一种学生之间的时尚,是球鞋文化。能拥有一双限量版的球鞋,是情结,也是刚需。


那时候,买体育用品,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去五环!



五环商城,是运动商品的高精尖聚集地,比滔博胜道要早很多很多。


这里的服务员都是年轻人,商品更新快,调货也快,脾气好起来简直花样宠溺沈阳人。



对于沈阳人来说,五环不仅仅是一家运动商城。


相比喧闹交织的大型商场,五环要纯粹得多。布局是开放的,陈列也是开放的,从手套到滑板,一条线纵贯全项运动。



已经有好几年没来过了,它还是那样的明亮,每走一步都像跨入了久远的二十岁。



如今逛五环的人越来越少。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提到南京街,大部分人想到的是胡桃里、斯卡拉和夜未央。


而贯穿8090后青春的,只有体育广场和五环。


真的不想承认,当“网络掘金”的机械手臂落下时,一代人的青春就要谢幕。



在南京南街上,人气都聚集在南五马路口附近。


大润发、金水蓝湾、铁路中学、中国电信,盘踞了南五路口的四个角。



每个沈阳人,都有一个爱去大润发的朋友。


大润发,是沈阳开的比较早的大型超市,尤其是南京街上的和平店。



以前,还是叫大福源的时候,他家的购物班车,能从南五马路直接开到三好街,深受爷爷奶奶们的喜欢。



直到现在,这里还留有早期的面貌,看起来尤为亲切。


在还没地铁的日子,从南京街到苏家屯,从南五马路到沈河,都是一场漫长的同城异地恋。于是,大润发一楼的肯德基,也渐渐成了等候、相聚的老地方。


而对于真正的异地恋人来讲,从另一个城市坐夜里两点的火车到沈阳见面。那时候,也再没有一盏灯,能比24小时候收留他们的肯德基更温暖了。



晚上九点一过,在大润发的门口,你有机会遇见两种以上的校服混搭。

铁中的、育才的,有时候还有外国语学院的学生。



放学后的他们,如同闹市的招牌一样绚丽清新,自由自在。

什么话都可以讲,什么人都可以信赖。


学生时代,总是很天真,放学后的时间总想能再慢一点。去大润发里点一份肯德基,去对面吃一碗米线,几个同学能从放学一直赖到很晚。


后来,铁中封校了,这种场景也见得越来越少了...



学校后院的这些巷子,成为大家念念不忘的时光。



走在这些巷子里,突然解锁了一段老小区的情怀,和电梯楼的精制相比,南京街两侧的小区,有着老沈阳沉甸甸的胎气。


雾灯初上,沈城里最明亮的一抹余晖就落在这里。



而越往外走,就越能体会市井的烟火气。

越往小区里走,越能体会古老和澄净。


南京街最迷人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历史的声音,还在于这些彼此交错纵横的小巷与街道里,流淌着悠闲的生活状态,每个胡同都能延伸出一段有魅力的小巷。



逛够了新的商业街,已经无处下脚。尘土飞扬中,瞥见一个小市场,便义无反顾地钻了进去。



从铁中的后身走出来,再次跨过南京街,就来到藏于楼群中的小市场。这里的生活状态是复制不出来的,每走一步都是刚刚好的需要与被需要。



站在路口,市场的香味就往鼻子里钻。熏鸡架、酱香饼、锅贴、锅包肉、酱肘子...



小市场的老板们热情又麻利,面糊贴着铁锅抹一圈,热油对着牙签肉浇上几勺,蓬松酥脆的锅贴你要不要再来一份?


走对了路,哪里都充满了夜的仪式感。



吃饱了还能带走一身市井胡同独有的味道,这个夜晚大概是赚到了。



就让南京街的静留在胡同里,把所有的喧嚣都留给沿街的门市房。


说来奇怪,南京街上的底商,无论是中介、面馆、点心铺,几乎都是成双成对的,竞争非常激烈。


尤其是教育补课班,在南京南街上一字排开。



在学区房的旁边,竞争的红线,从来不只存在于成年人的世界。


有一种忧伤,叫住在学区里,孩子却上不起街边三四千一个月的补课班。



提起家门口补课班的师资,家长们真是又傲娇又心痛。


“铁中附近的补课班怎么样?”

“不知道,太贵了上不起。”



从美龙家园到新华广场,南京街边的小区都是房租的高地。


租住在这些老小区中,却承担着比一般水平偏高的月租,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或为了工作。


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这条功能成熟的街道,能给我们在漂泊中带来安全感。



对许多普通人来讲,这里是他们真正融入这座城的通道。


在他们眼中,南京街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域概念,而是全部的生活。


十万人的城市梦,从这里开始。



南京街的故事太多了,我也只说了三分之一。


还有辽篮真正的老家——火车头体育馆;

还有砂阳路热心的修车大哥;

还有人民解放军部队的军号声;

还有长白的第一桥工农桥;

还有沈阳体院的故事... ...



南京街,从南到北,

蜿蜒了十三公里。

那些缠绕其中的老沈阳情结,

到底有多长,大概永远也丈量不清。


你好,南京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