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画里的宋元之变,就藏在这些桃花松鼠小鸟中

 alayavijnana 2018-02-22


宋末元初,在中国美术史上并不是一个特别有分量的时期。因为前有精工富丽、登峰造极的宫廷院画,后有笔疏墨淡、各领风骚的“元四家”,处在转型期的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画风能将其涵盖。而且一旦将目光转向它,似乎所有的视线又都会被赵孟頫所吸引,从而忽略另一些有代表性的画家。


当然,这里有代表性的画家,具体指花鸟画家。因为在元初这个特殊时期,人物画已有所衰落,山水画依旧保留在宋的模式上无法超越,真正有所发展且表现最直观的,就是花鸟画。


其中,钱选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史上从工丽转向清淡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启导作用极大。所以元初花鸟画家的代表,非钱选莫属。在之前的文章“绚烂之极后如何归于平淡?看宋元更迭时的绘画风格流变”一文中,笔者曾尝试探讨过元代绘画的特点及其成因,接下来所要讲的元初画家钱选的花鸟作品,并非脱离时代独立存在,其发生发展都是基于这个背景。



元 夏文彦《图绘宝鉴》 卷五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霅川人,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善人物山水,花木翎毛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千里,尤善作折枝,其得意者,自赋诗题之。”


鉴藏家夏文彦的这段话,如果放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看,会发现其中涉及到两个重点,一个是“尤善作折枝”,一个是“自赋诗题之”。那么,关乎钱选花鸟画中传达出的传承创新与士夫品格,便颇值得众人深入探究了。


众所周知,要想研究一位画家的绘画风貌,最直接的就是看其作品。根据钱选存世的花鸟作品来看,其绘画风格的流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青年:承袭南宋院画并略有改进,代表作有《牡丹图》、《八花图》等;

中年:形成自己清丽淡雅的绘画风格,代表作有《花鸟三段》、《梨花图》、《桃花双鸠图》、《桃枝松鼠图》、《林檎山雀图》等;

晚年:水墨变法,代表作有《白莲图》。


总体而言,即早期工丽细致而晚年转向清淡。而这种流变的内核,则是钱选倡导的“士气说”。


宋末元初的改朝换代,让汉文人从仕途中退却。政治抱负的落空,使在老庄哲学思潮盛行的背景下所产生的隐逸文化,成为当时汉文人生活方式的主流,钱选也不例外。而隐逸思想中的“平”、“淡”的审美特质,又对钱选的画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绘画的内在价值从无欲无求至完全自我的状态。这种状态在绘画中得到了畅意的释放,并成为支撑其绘画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在赵孟頫与他讨论绘画中的“士气”时,他才会答以“隶体”,以“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区别于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


除清高的画品外,“士气说”在实践的范畴内最重要,即书法观念的引入。不同于宋以规范严谨的描法写实,元以书法用笔入画,提高的画笔的内涵,并将主观情绪通过线条的运动直接抒发,这是笔墨从物质转到精神的一个重要发展。同时,纸本取代绢本成为主要绘画材料,纸张特有的渗化效果,为文人抒怀提供了新的载体。因此,钱选的笔下的线条不再是规矩的描画物象,而是获得了更为自由的表现空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从写实到写意的渐变。


此时再来读画,方能体会到钱选赋予作品的深刻寓意。

*左右滑动查看全图

图 元 钱选 《八花图卷》 纸本


《八花图》是最能代表钱选早期成就的画卷。图中所绘海棠、杏花、栀子、桂花、水仙等八种花卉各具情态,在笔法上都继承了宋代院体的精工细密。


对比之下,南宋佚名的《花卉四段》与《八花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左右滑动查看全图

南宋 佚名(传赵昌)《花卉四段图卷》 绢本


此画以芙蓉、梅花等四段折枝花为表现对象,描绘精微,设色浓丽,为南宋宫廷花鸟画的代表之作。


上面两幅宋画与元画二者题材类似,形式相同,如果仅以对物象准确地再现或具体绘画技法为判断标准的话,两幅作品的差异并不明显。但《花卉四段》更明显地流露出宫廷所推崇富丽堂皇、繁盛之容的审美趋向,几近装饰的美感。而《八花图》卷则在描绘物象的同时,所流露出的体验更富于个人化,尤其在花卉自我情态的表达上更为明显。


钱选虽倡导晋唐古意,但在具体的绘画方式或者形式语言上,则明显与南宋相互贯通。


元 钱选 《花鸟图卷》(局部)

(天津博物馆)


宋 佚名 《碧桃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拿上面的《花鸟图卷》中的一段与南宋团扇《碧桃图》比较来说,二者在桃花的造型上极为相似,但不同于《碧桃图》绢本设色的厚重,《花鸟三段》卷中的碧桃在敷色上有明显的淡、薄的特征。花瓣以并不浓厚的白粉敷染其上,展现出柔嫩娇弱的自然质感,加之数百年的造化之功,部分颜色已有脱落,隐约还能透过颜色中看到纸本的原色,这些构成了画面淡雅和谐的主调,展现出钱选以文人画的旨趣去改造南宋院体花卉的完美结果。


类似的对比还有《林檎山雀图》和南宋画家林椿的《果熟来禽图》。


元 钱选《林檎山雀图》

(辛辛那提美术馆)


宋 林椿《果熟来禽图》


除了桃枝与果实的相承与变革外,二者最重要的相似在于钱选不但对造型的把握非常精准,而且还能准确生动地传递出物象神态、动态的微妙之处。《林檎山雀图》中,麻雀立于枝头,羽毛并没有以墨线勾勒其轮廓,而是以层层覆盖的细羽和翘起的尾巴凸显其姿态,刻画出麻雀活泼的动意。钱选另一幅作品《桃枝松鼠图》中,松鼠头部与躯干紧缩,重心向前,似乎刚刚跳上桃枝,左后足凌空而尾巴上扬,形成一瞬间的平衡,描绘出松鼠谨慎细微的动感,可谓形备而神至。


元 钱选 《桃枝松鼠图》


相对于《花鸟三段》,钱选的另一幅作品《梨花图》,则是一卷已经完全形成“疏淡”风格的作品。


元 钱选 《梨花图》


此图用线柔劲、勾画自然,花叶极圆转,枝干略刚折,充分展示了物象的造型;着色虽多次分染,但用色淡薄,只是花蕊处用较重的白粉勾出,花叶多用植物色晕染;全图虽为设色,却有淡雅之致,这也正是元画的一种风韵。全卷最为独特的,是枝干的描绘。即勾线后并不皴擦,而是用较湿的笔墨一笔笔画出,与全画的清润画法最为一致;同时在笔与笔间留有空隙,既表现出枝干的肌理,也透露出创作时的疏放意趣。



山东明鲁王墓出土的《白莲图》,虽然原画浸泡受损,但细看还是能略知详情。莲花荷叶都以细线勾勒,略施淡色,并以墨色渲染的变化来刻画层次。整幅作品近乎单色调的效果,将画面还原到一种本质状态。且用笔由舒缓改为遒放,读之心神激荡。至于钱选晚年向水墨变法的初衷,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卷中有一段钱选的自题:“余改号霅溪翁者,盖赝本甚多,固出新意,庶使作伪之人知所愧焉。”解释了个中原因。虽然伪作泛滥被迫“变”,但画中以“淡”为主的审美趋向更明确,可以说是钱选自我风格的一种重新修订。


钱选的花鸟画造型细腻深入,色彩明丽清淡。其风格来源于南宋院体画,却又在士夫品格的引导下建立了自我绘画语言体系,使花鸟画在宫廷画风后出现了新的高度,并使文人化的审美格调逐渐明确于画坛。同时,钱选开启了元代水墨花鸟画兴起的先声,对中国花鸟画起了革命的作用。可以说,继之而出的王渊、边鲁,直至泼墨花鸟画的徐渭、陈淳、八大等,都是这种水墨花鸟画的发展和延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