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不少诗词句中,都提到了“洛阳才子”,这位才子到底是谁呢?

 昵称32901809 2018-02-22

翻阅《昭明文选》卷十〈赋戊·纪行下·西征赋〉,可以看到这样的内容: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这里所说的贾生,究竟何许人也?其实,就是洛阳才子的原指——贾谊。

说到贾谊,这位大名鼎鼎的洛阳老乡,颇值得一提。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汉高祖七年(前200年),他出生于洛阳,少有才名,汉高后五年(前183年)即以能诵诗书善文闻名于当地,河南郡守吴公将其召致门下,对他非常器重,在贾谊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社会安定,时评天下第一。洛阳才子后泛称洛阳有文学才华的人。

汉文帝登基后,得吴公举荐,贾谊被文帝征召,委以博士之职,当时贾谊21岁,在所聘博士中年纪最轻。期间,每逢皇帝出题让讨论时,贾谊都有精辟见解,汉文帝非常欣赏,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其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

其中,《过秦论》一文中,“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成为后世传诵的名句。

文帝四年(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感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屈原、贾谊同为英年早逝,司马迁对二人都寄予同情,为他们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