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过历史 看羊脂玉

 来来永胜 2018-02-22


透过历史  看羊脂玉


早在三国时代,曹丕就曾在《与钟繇谢玉玦书》中曰:“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拟鸡冠,黄侔蒸栗。”这应该是史料中最早用脂来形容玉的了。而后,“白如截脂”在后世被玉石界不断演绎。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也称:“白玉其色如酥者最贵”。


而“羊脂”一说最早见于明朝末期高濂的《遵生八签》,曰:“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由此可见,最早用“羊脂”形容白玉应该是明代晚期的事。



到清代,“羊脂玉”的概念又得以发展,如乾隆御制诗《咏周玉素壁》有:“质本羊脂白,色今栗子黄。”《咏汉玉谷壁》有:“土锈半模糊,羊脂未始无”等,爱玉之人已多惯用“羊脂”一词了。


通过对古代各种玉论的研究,你会发现,“白如截脂”和“质本羊脂白”这类形容词,更多的是在说明玉质的油润和细腻程度,而对颜色却没有严格的规范。那古人对玉的追求是什么样的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说,玉有五种高贵的美德,分别是仁、义、智、勇、洁这五德,与之相匹配的,是玉石的五种特征,就是要温润、内外一致、敲击声音清脆、不容易损坏和断口平滑不会伤到别人。



许慎的“玉之五德”并没有特指羊脂玉,然而,这说明了古人对美玉的观点,就是重玉质,羊脂玉或者羊脂白玉代表了君子把人的品德融于玉石之中的一种极致的追求,是君子品行最高境界的物化表现。



现在的羊脂玉被普变认为是指白玉中质纯色白的极品,具备最佳光泽和质地,表现为温润坚密、莹润纯净、洁白无暇,如同凝固的脂肪一般,恰就只是对玉质本身的追求,而失去了内在修为的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