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放血的原理是什么?

 昵称s2Csb 2018-02-23

刺络放血疗法(针灸放血),起源甚早,又称之刺血疗法,在《内经》中称之为“刺留血”,是在中医针灸学中的一种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的治疗手段。它的理论基础建筑在“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的基础上;“宛陈则除”,则是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实践大法。自I960年至2003年的相关文献中发现刺络放血疗法疾病遍布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眼科、耳鼻喉科,达120种。

一、刺络放血的原理有:

(1)刺络放血可调动人体免疫防御机能,对机体免疫机能有着良好的促进调节作用和激发自体抗病防病能力。研究表明刺络放血可使末梢血淋巴细胞的计数、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身体虚弱之人,尤其是老年体衰者不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且红细胞膜的受体功能也在不断衰退。

(2)刺血疗法对血管及血液成分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改善微循环,使组织细胞得到更充分的血液营养物质的补充。主要包括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液成分两方面,二者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血管功能方面,研究表明:以皮肤针叩刺大椎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脑血流图证实刺血确有扩张脑血管、缓解微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血管弹性的作用。在血液成分方面,研究显示,刺络放血疗法对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或释放功能允进、红细胞堆积及变形能力下降、血液凝固性增高、纤维能力降低、血栓易于形成等皆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刺络放血可对神经肌肉产生良性刺激,通过刺激体表的外周感受器或神经小体,来反射性的改善肌肉功能。如《针灸甲乙经》卷七中记载:“腰项强,取足太阳胭中血络。”《针灸摘英集》中记载:“久虚人腰痛刺而复发者,腰重不能举体,刺足太阳经委中二穴,取经血而愈。”《针灸集书》上卷记载:“治腰痛,腿股疼,脚膝瘘弱,髀枢痛,热病,风瘦,身无汗,脊膂痛肿,于此穴中出血,甚妙。

(4)刺络放血有助于分泌各种消化酶,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厌食、消化不良等。

(5)刺络放血具有脑保护作用。从中医外治的角度来看,放血为宵法,因此多用以治疗实证、热证而虚证则一般被人们列为刺血禁忌。刺血禁用于虚证不能一概而论,只要临床辨证施治得当,刺血疗法治疗虚证亦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果。

(6)刺络放血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刺络放血疗法对于血液中的钾离子、钠离子及韩离子的含量具有调节作用,一方面是针具对血管壁的刺激,导致在低级中枢水平对疼痛信息产生抑制;另一方面是局部放血后排出致痛物质,减轻疼痛,证实刺络放血疗法的退热、消炎、止痛等功能是具有某种客观基础的。

(7)刺络放血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2、刺络放血禁忌症:

有些穴位是不宜放血的, 如 《卷之八·<穴法图>酉、 足少阴肾经》 载:涌泉, 在足心, 屈足卷指取之, 宛宛中白肉际。针五分, 不宜出血, 灸三壮。然谷, 在内跟前, 大骨下陷中。针三分, 不宜见血, 灸三壮。

一些穴位因解剖部位与重要脏器毗邻或有大的血管分布, 也不应该放血, 如 《卷之四·<禁针穴歌>》 中:刺中五脏胆皆死, 冲阳血出投幽冥《卷之一·<针灸直指>禁刺论》 写道: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 入脑立死;刺舌下中脉太过, 血出不止为喑;刺足下布络中脉, 血不出为肿;刺郄中大脉, 令人仆脱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