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贪恋美色、肚量狭小?你对周瑜的误会有多深?

 我叫馨香草香儿 2018-02-23



一部三国史,就是一部英雄史。正史之外,以演绎和戏说为主的《三国演义》更是一部彻彻底底的英雄史诗。然而,都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尊刘抑曹,但全书被黑得最惨的却不是曹操,而是东吴的大都督周瑜——



明明是一个高大帅气,文武双全,胸襟开阔,充满的艺术细胞的文艺青年,却被罗贯中生生给描绘成了一个贪恋美色、气量狭小的小男人。倘若周瑜泉下有知,棺材板大概都得掀翻了。

 

贪恋美色?错!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重头戏被安排在了“赤壁之战”和“三气周瑜”两个部分。在这些故事里,周瑜依然小有谋略,但表现总是让人啼笑皆非。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写,赤壁之战前,曹操南下,是战是降群臣吵个不停。周瑜心中主战,但却总是默默无语,不表达意见。诸葛亮猜到了周瑜的小九九后,献出一计:只需用一叶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就可退曹操的百万雄兵。被蒙在鼓里的周瑜天真地问,哪俩人呀?诸葛亮一脸无辜地回答:“当然是大乔和小乔啦,曹操早就想娶这两个人了!”一边说着还一边流利地背诵了《铜雀台赋》全文。气得周瑜拍案而起,大喊“吾与老贼势不两立!”并下定决心要跟曹操拼个你死我活。要知道,小乔是周瑜的老婆,而大乔是孙策的老婆。


这一段故事讲下来,周瑜显得既猥琐,又狼狈。明明倾向于抗曹,却故作深沉,不愿表态。结果被诸葛亮用智一激,就忍不住破口大骂,全无一个儒将的优雅风度。然而,根据史书记载,真实的历史是,在人心浮动的江东群臣中,周瑜难得的心智坚定,头脑清晰,从始至终都是坚定的主战派、强硬派。



早在公元202年,曹操获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后,就下书责令孙权把儿子送到首都做人质。孙权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犹犹豫豫,只有周瑜坚决反对:“江东兵精粮足,人心安定,又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可以说所向无敌,何必要屈身人下?如果送人质,就会受制于曹操,到那个时候,一切功业都会化作泡影。”这一论断既有远见,也有魄力。公元208年,曹操携大军南下,一路所向披靡,在外领军的周瑜及时班师回朝,挺身而出,两次觐见孙权,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念头,这才有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气量狭小?错!


在《三国演义》的叙事线中,赤壁之战后的重头戏,便是人人熟知的“诸葛亮三气周瑜”。


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都盯着南郡,于是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只有周瑜打不下南郡,刘备才能去取。结果周瑜攻城受伤,好不容易战退曹兵,却发现诸葛亮早已安排赵云夺了南郡,周瑜气得创口迸裂,摔下马来。这是一气周瑜。


此后,周瑜又出一计,让孙权将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把刘备骗到东吴后杀之。谁知丈母娘吴国太看中了刘备,不许孙权动手。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刘备安然撤回荆州。临走前,军士们齐声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周瑜白眼一翻,当场晕厥,人事不省。是为二气周瑜。


再往后,借走荆襄九郡的刘备告诉东吴,要取西川后再还荆州,但却迟迟不动手。周瑜气急败坏,暗中策划夺取荆州。然而此计又被诸葛亮识破,调兵包围了周瑜。这一次,周瑜急火攻心,连叫数声“既生瑜,何生亮”后气绝而亡。


《三国演义》里这段“三气周瑜”的故事着实精彩,环环相扣、高潮迭起的剧情,再加上强烈的戏剧冲突,使得这段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然而,这又是罗贯中的春秋笔法,历史的真相是,周瑜的英年早逝不仅与诸葛亮毫无关系,而且周瑜临死前的遗言也极为大气。


公元210年,周瑜在返回江陵的途中患病,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上书孙权说:“命有长短,不必悲伤。我只恨心中的志向不能实现,无法再听从您的号令了。如今,曹操在北,局势尚不安定。刘备在西,好像家中养着虎豹。天下大事,不知道何时才有定论?鲁肃性情忠烈,临事不乱,可以代替我的职位。如果我的建议有可以采纳之处,我死也不朽了。”随后逝世,时年仅三十六岁。


要知道,温和派的鲁肃和强硬派的周瑜可是在很多重大问题上持相反的政见,尤其是在对待刘备政权的态度上,两人有着根本性的分歧。然而周瑜却丝毫不以为忤,依然向领导推荐自己的对头做接班人。此等胸襟气魄,怎么可能因为诸葛亮的排挤而被气死呢?

 

真实的周瑜什么样?


真实的周瑜是什么样?史书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190年,孙坚兵讨董卓,将家人移居舒县,正是周瑜,大方地让出宅院供孙家居住,接纳和照顾与自己同年的孙策。公元198年,孙策脱离袁术单飞,还是周瑜,及时带上家当前往投靠。孙策听到周瑜前来,亲自出迎,二十四岁的“周郎”自此名动江南。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又是周瑜,带兵赴丧,团结大臣,及时稳定了局面。当时,孙权官位不过是一个“将军”,再加上年纪轻,手下们都只行十分简单的礼仪,唯独周瑜毕恭毕敬,一见面便以臣属自居。周瑜历经孙策、孙权两朝,始终鞠躬尽瘁,为江东攻城略地,立下汗马功劳。《江表传》记载,孙权称帝后对群臣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曹操欣赏周瑜才干,曾派蒋干游说周瑜,但周瑜的应对却极为光明磊落。蒋干到访,周瑜亲到营门外迎接,带着蒋干到处参观,并表达心志:“大丈夫在世,遇到知己的领导,外表是君臣,内心却情同骨肉,有福同享,有祸同担。即使苏秦、张仪重生,又岂能改变忠贞?”号称江淮第一辩论高手的蒋干哑口无言,只能回去跟老板曹操报告说周瑜胸襟广大,志向高远,是不会动摇的。


东吴老将程普,三朝老臣,战功赫赫,因为年纪大的原因,经常不给周瑜面子。周瑜委曲求全,始终不跟程普计较。时间一长,程普被感动,告诉别人说:“跟周瑜交往,好像喝美酒,不知不觉就会沉醉。”


而最迷人的是,高大帅气的周瑜还是一个文艺青年,有着极高的音乐天分。在喝下三爵酒之后,还能在酒吧嘈杂的环境中准确地听出乐师演奏的曲子有哪一个音符弹错了,正所谓“曲有误,周郎顾”是也。



这就是历史上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韬武略,识大体、顾大局,人格魅力爆棚,还是个文艺青年。如果非要说周瑜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只能是工作太过辛劳,太不注意身体了,三十六岁就英年早逝。这颗天才将星的陨落,也给东吴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罗贯中为什么黑周瑜?



一个积极向上的完美人格,为什么到了小说故事里,瞬间变成了气量狭小的小人?或许,这一切都跟诸葛亮有关。仔细观察《三国演义》中对于周瑜的描写就可以发现,在诸葛亮出场前,全书对周瑜的描写以褒扬为主,但在诸葛亮出场后,对周瑜的描写就急转直下,变成了以贬讽为主。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最惯用的叙事顺序为,周瑜刻意刁难诸葛亮,但诸葛亮每次都能妙手解围,周瑜因此嫉恨诸葛亮之才华,想方设法除掉他,但又总被诸葛亮识破。为人所熟知的“草船借箭”即是如此:周瑜忌惮诸葛亮雄才大略,故意为难诸葛亮,让诸葛亮在三日内造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找了二十只船,借着大雾天气驶向曹营,骗来十万只箭。在这一来一回的交锋中,诸葛亮的机谋巧变、谈笑自若与周瑜的气急败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罗贯中借周瑜之口喊出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就是对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关系最好的注解。以蜀汉为正统,势必要褒扬蜀汉的中流砥柱诸葛亮。而尽显对手的丑态,似乎是一个塑造自己形象的好方法。周瑜越是狼狈不堪,诸葛亮就越发伟岸高大。于是,东吴最为杰出的军政天才,就这样成为了烘托诸葛亮智谋的陪衬。事实上,在正史中,二人并没有太多的正面交锋。

 

最后,再复习一遍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吧: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生逢乱世,少年成名,怀抱佳人,雄姿英发,举手划定江东谋略,谈笑间退百万雄兵。这,才是那个英气勃发、文韬武略的周瑜,周公瑾。虽然他的生命只有短暂的三十六年,但却如夏花般绚烂。


·END·


编辑:孔博士丨主编:晓婷丨排版:小小那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