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中国和田玉传承与识别 》专著连载三

 靜蘆 2018-02-23

玉石之路

根据历史记载及国内外考古工作者的考证,新疆和田玉是几千年前经过这条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即被称作为丝绸之路前身的和田玉运输通道,通过河西走廊,逐步向中原传运,最终到达黄河中上游的仰韶部落。下游的大汶口、红山部落;长江中上游的大溪;下游的马家浜、北阴阳营、石家河、崧泽、薛家岗、凌家滩、良渚以及龙山文化等地。

和田玉的运输路线

 和田玉的运输路线是:南路由和田、于田、民丰、且末、若羌经米兰、罗布庄、楼兰至敦煌;北路由和田出发经叶城、莎车、英吉莎、喀什、阿克苏、库车、轮台、吐鲁番至敦煌。然后再由敦煌经玉门关、西安向安阳或山西南部、河南西部传播。途中所经过的中继站和路线与汉代的丝绸之路相吻合。 

和田玉源流


中国考古资料表明,用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兴隆洼文化发现玉玦以降,迄至今日,相沿8000年,经久不衰。中国古代玉器产生,是由人类稳定的食物资源,促进人口增加和文化进步的需求,发展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并全国南北各地的古文化族团,历经新石器时代、夏、商、周三代及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渚朝代,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各时代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且特点明显。中国文明发生了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度,对和田玉的认识、筛选、优化取代其他较次玉石,演变过程中历代和田玉器的产地、种类、颜色、沁色、器形、雕琢、纹饰和工艺特点及时代的作用,都作一简述。

新石器时代的和田玉

约公元前6000年左右,中国文明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和田玉的出现,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生活上使用烧制陶器、出现定居村落,生产上使用石器,石器以打制和磨制,且多数磨制简单粗糙,器型有磨盘、魔棒、锄、铲、斧、刀等。新石器时代中后期,辽河流域以兴隆洼文化为代表,出现了玉器,器形有玉匕、玉玦、玉斧、玉棒、玉管和动物造型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真玉制品,玉玦,相沿8000年,因而暂把距今8000年作为中国古代玉器产生的年代。此外、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等也都发现不少和田玉器。表明这一时期的玉器已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玉器的地点显著增多,分布地域也更加广泛,出土玉器的数量、种类十分可观,制作工艺精湛,用途范围扩大。如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湖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山西龙山文化、两湖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甘肃、青海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台湾卑南文化、江苏、浙江良渚文化等都发现大量玉器,其种类之多,制作之精,用途之广,分布地域之大,已达空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到顶端的标志。这一时期的人形和各式动物形玉器,所代表的都是某种神圣之物,而各式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璜,则是礼拜天地四方的礼仪重器、玉鉞、玉圭和玉戈,这些高规格玉质礼器,是当时拥有崇高声望和地位的社会首领佩戴的玉器。玉鉞、玉圭和玉戈是礼制功能的权杖,是权力的器物。

中国文明的发生及和田玉的出现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我国历史进入了文明发生的阶段,文明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都发现了大面积的固定性环壕聚落居址,崇龙习俗、用玉传统及祖先崇拜风尚等传统礼制因素都已发生,社会分层现象开始出现。

辽河流域,辽河发源于燕山北麓和大兴安岭东南麓的夹角地带,其上游为西拉木伦河流域,多浅山丘陵、中下游为广袤的辽河平原。据考古材料表明,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辽河流域与我国其他地区一样,出现了规模很大的聚落村址。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中期辽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是兴隆洼文化。兴隆洼文化以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而得名。据现有研究资料兴隆洼文化地方类型,主要分布于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南台子类型、百音长汗类型,大凌河流域一带的杏海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是兴隆洼文化遗址,兴隆洼文化是国内现存年代最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聚落遗址。在兴隆洼、百音长汗和查海遗址,都发现了玉器群,器形有玉匕、玉玦、玉斧、玉凿、玉棒、玉管和动物造型等,经鉴定发现的玉器均属透闪石(和田玉)和阳起石结晶体,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真玉(和田玉)制品。兴隆洼遗址和百音长汗遗址的玉器,也属真玉(和田玉),这说明我国源远流长的崇玉习尚,至今8000年。在兴隆洼文化影响下,燕辽地区稍后发展起来的几支考古学文化,如红山文化、赵宝沟文化、吉林左家山一期文化、辽宁新乐文化、北京上宅文化,都带有从兴隆洼文化继承而来的这种文化特征,距今7000—5500年,遗存中普遍都发现有数量可观的和田玉器制品,同时还经常发现各种龙纹和人物造型和田玉质艺术品。可见兴隆洼文化时代以来的崇龙、尚玉和祖先崇拜在红山前段文化时期,得到了继承,并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特有的礼制文化已经萌芽。

黄河流域,黄河全场5464公里,流域面积广达75万多平方公里。整个黄河流域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中上游为黄土高原,下游主要为河水冲刷黄土淤积而成的华北太平原。在黄河入海附近的山东半岛一带,尽管有丘陵分布,但大部分仍然为黄土所覆盖。

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仰韶文化的中心分布区域。仰韶文化以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中原文化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半坡类型以渭河流域为中心,东起太行山西侧及郑州附近,西至渭河之源,南至武当山北侧,北达河套地带。这是在全国范围内发现最早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因此一直被学术界视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化,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和田玉器,种类有玉璜、玉环、玉斧、玉锛、耳坠、玉珠、玉人面形饰、玉佩饰等。加工工艺技法是线切割成片,琢磨成形,管钻法。器形片状比较多,琢磨工艺不精,钻孔单面及两面对钻,孔壁有二台,多不规整,多数光素无纹。

黄河下游一带为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海岱文化区。大汶口文化以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的发掘而命名。大汶口文化距今6300年。主要分布在山东、苏北、豫东和皖北一带,太行山以东的整个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和田玉器,种类有玉璧、玉琮、玉钺、玉璇玑、玉环、玉镯、玉臂环、玉指环、玉管、玉珠、玉串饰、玉人面形饰、玉铲、玉斧、玉刀等。加工工艺技法是切割成片,琢磨成形,管钻法。大汶口文化早期和田玉器,片形佩饰器比较多,圆雕少,工艺简单朴拙,琢磨较多,不光滑,磨制阴线不直,粗细不均匀,光素无纹玉器为主。

长江流域,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为亚洲第一大河流,流域面积广达180余万平方公里。这一带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沿岸发育了广阔的平原。长江中游一带以早期大溪文化为代表的两湖(湖北、湖南)文化区,长江下游一带以马家浜文化为代表的浙江文化区。

长江中游文化区为大溪文化,大溪文化于1958年发现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大溪文化距今59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流域大溪文化广泛发现于长江中游的两湖(湖北、湖南)地区;西起瞿塘峡两岸,东达洪湖之滨,北至荆山南麓,南抵洞庭湖畔。大溪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和田玉器种类有玉璧、玉玦、玉璜、玉环、玉坠、玉人面纹器、玉刀等。加工工艺技法是线切割琢磨,琢磨不甚工整,不光滑,粗率简朴,单面钻和两面对钻孔,大多光素无纹。

长江下游一带以马家滨文化为代表的江浙文化区,马家滨文化以浙江嘉兴马家滨遗址的发掘而得名。马家滨文化距今7000年,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的太湖流域的苏南、浙北和上海地区。马家滨文化遗址中出土小量玉器,种类有玉斧、玉璜、玉玦、玉镯等。加工工艺技法是切割成形,琢磨成器,器形磨制不甚工整,大多光素无纹。

阅读更多资讯 >>

原创  |《中国和田玉传承与识别 》专著连载二

原创  |《中国和田玉传承与识别 》专著连载一

《中国和田玉传承与识别 》作者授权发表

编辑:大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