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江山携手 2018-02-23
2012年8月11日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正定县城燕赵南大街西侧有开元寺,唐大历十二年(777年)的《解慧寺三门楼赞并序》言及此寺院“后魏兴和二年(即东魏,公元540年)置寺,名之静观。大隋开皇十一载也(公元592年),改创解慧为文”。乾宁五年(公元898年)重修过。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玄宗曾下诏于诸州建开元寺观,因大历年间此地仍称解慧寺,所以应为后期重建,寺院兼并后才称开元寺的,此种现象在别处也曾有过。进得大门去,寺院平面与道路平面落差尽达数米,大赑屃、钟楼、须弥塔一一在目。除寺院遗存外,这里还保存了不少迁来的石刻。东南侧一排石狮子,有两尊头相互靠拢,似在密语,十分有趣,让人想到麦积山石窟的窃语菩萨和弟子。大赑屃是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记功碑的碑座,于二千年出土于府前街,并移至开元寺保存。实地看到真是雄壮,这样的碑全貌可不一般。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开元寺所留存的古代遗迹,自南向北有三门楼遗迹、天王殿、东西对峙的钟楼和须弥塔,最北侧为法船殿遗址。寺院格局中最特别是塔阁对峙于主殿前,此种形式被认为是,佛寺平面布局从早期的以塔为中心向以殿阁为中心变化的过渡状态,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建筑遗存并没有发现确切的始建年代。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处于最南端的三门楼遗址,最近将残石断柱粘接加固后于原址重立,原为石木混构建筑,面阔五间,分心用三柱。《解慧寺三门楼赞并序》记载其为唐如意年建(692年),“雕朱粉,镂文彩,基上为门,门上为楼”,不知是不是唐代常用的楼阁式山门。残存的石柱上面还能比较清晰地看到雕刻的佛经,以及线刻纹佛像、佛宝和供养人等,古意浓厚。 开元寺钟楼因下半部分有早期风格,被认为约建于晚唐,上半部分则被后世重建,是传说中的“四座半”中的半座。八十年代末上半部分被复原性重建,看看现代人理解的唐代建筑似也不错,遗憾的是已不让上去。钟楼底层面阔三间,明间辟门,其余均实墙封闭。板门两扇古朴沧桑,是梁先生在极其困难的时期仍十分牵挂的文物。底层四内柱下的覆莲瓣纹石础厚实圆润,颇有大气风度。须弥塔方形九级空筒式,立于高约一米的台基之上,始建于唐,历明清重修。底层四角各嵌石雕力士,共八身,面目狰狞。门框上有花卉、二龙戏珠等雕刻,亦有可观赏之处。门洞上方所嵌石匾书“须弥峭立”,为清康熙元年邑人所题。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河朔记·雄镇华北】正定开元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