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村落游之五:赤桥村(1)

 江山携手 2018-02-23

太原标志性旅游胜地——晋祠,三十年间,也不知道去过多少次,那里的山水风物早已深深印在我的大脑中,晋祠的水、晋祠的树,特别是“晋祠”三绝,使我终身难忘。但却不知道它的身旁就有一个久负胜名的古村落,那个古村落就是赤桥村。不知为什么,牛年一直有想去赤桥村看看的想法,与网友也几次相约,但总是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始终没有成行。八月三十日终于如愿意偿,与网友相游赤桥古村落。

几经周折,进了赤桥村,正好遇到一位热心老人。这位老人姓李,原来在公安系统工作,退休后便赋闲在家,过着田园般的生活。老李一听说我们是专门来游赤桥,并拍一些照片,热情就更高了,主动要做我们的导游,热情地为我们解说赤桥村的历史,领着我们游览了村里的古迹。

赤桥村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站在村东望去,西山犹如一只伏卧于山间憩息的猛虎,昂首、摆尾,目光闪闪,此乃世人称奇的卧虎山。赤桥村早先叫韩村、刘村,也叫石桥村。村中观音堂、祠碑文记有“刘村”、“韩村”之说。按照村里一些老人的说法,村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

赤桥村可以用几个古字来概括:古槐、古渠、古桥、古道、古作坊、古宅。

老李把我们领到村口的一棵大槐树下,在这里,是“五古”的交汇点,五个古在这里都能体现出来。

在这里有一棵古槐,村里人称豫让槐,树围5.6米,树高4.5米,母子槐树围7.5米,树高5米,是赤桥村树龄最长、树径最粗的树木,可与晋祠庙中的古树媲美这里,这里曾经是古代文人墨客探迹访幽、赋闲怀古的地方。老李说,赤桥村是太原市少有的古树村,古槐也成了赤桥村的标志之一。赤桥村古树参天,枝繁叶茂。仅古槐就有15株,千年以上者9株。村民给它们赋予了“难老”、“母子”、“豫让”等好听的名字,同时也赋予了生活的情趣及文化的意义。它们散见于村中各个角落,像是大自然经年累月为赤桥精心画就的斑斑彩点。后来,我们在村里目睹了好几棵古槐的风采。

由豫让古槐向南并两端望去,有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穿行于民居宅院之间。那是智伯渠流经的地方。它已经被覆盖掩埋,村中一段裸露的渠道可以约略看出过去的遗迹,也扩展了人们进行历史想象的空间,使人们仿佛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智伯、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四卿分霸,智家实力最强。智伯便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家,围困晋阳城(今太原市古城营村)。因城高墙厚久攻不下,智伯就掘渠南引发源于难老泉的晋水,北引汾河之水来淹晋阳城。就在洪水快要漫过城墙时,智伯军营反被水淹。原来,赵襄子在水临城下时,派人潜出城外,说服韩魏两家反戈,决堤放水冲垮了智伯军营。其中,晋水就从赤桥村流过,浇灌田地、洗草作纸,润泽方圆数百里,后人将其称为智伯渠。渠宽约4米,深约3米,用方石砌成,在村中央分成两股,一股经赤桥向北泻下,一股转弯欢腾东去。

2500年前,赵襄子杀死智伯后,智伯的重臣豫让幸免于难。他发誓要为智伯报仇,便多次行刺赵襄子,但均被赵军捉住。赵襄子感其忠勇而屡次放了他。豫让仍不死心,不惜用黑漆改变容貌,吞火炭烧坏嗓子,使自己变成一个“既疯又哑”的乞丐,伺机行刺,以报智伯。一次赵襄子离宫到卧虎山的囿地狩猎,豫让藏在桥底下准备行刺。赵襄子走到桥上,战马受惊,手下人将豫让捉拿。豫让自知必死,征得赵襄子的同意,豫让在赵襄子的衣服上连刺三剑后,刎颈自杀。一时间,渠水泛红,桥面尽赤。当地百姓感其忠胆义肝之志,便将石桥改名为赤桥。赤桥就在豫让槐的东南角,现在已经什么也没有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历史遗迹了。

古村落游之五:赤桥村(1)

 

古村落游之五:赤桥村(1)

 

古村落游之五:赤桥村(1)

 

古村落游之五:赤桥村(1)

 

古村落游之五:赤桥村(1)

 

古村落游之五:赤桥村(1)

 

古村落游之五:赤桥村(1)

 

古村落游之五:赤桥村(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