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村落游之七:青龙镇

 江山携手 2018-02-23

古村落游之七:青龙镇

早就听说太原市阳曲县青龙镇是一个很古老的村子,也与网友几次相约去看看,虽然不远,但因为种种原因,终未成行。09年国庆节假期的第4天,没事特别的事,便与家人一起商量去青龙村转转。虽然知道青龙村的大致方位,但因为很少走这一段高速路,到下高速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才能绕到国道上。于是,一踩油门,便到了阳曲县城,顺路去了上安村,游过之后便顺国道返回到青龙镇。

青龙镇自汉代而下,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一千多年来,古镇居民为躲避兵刃之灾,在房屋下修筑地下通道并互相贯通,在离村3里远的孤堡修筑窑洞,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民间防御工事。解放后,青龙镇军事效用退化,古镇日渐破败衰落。

一进村子,便看见许多施工人员,整个青龙镇成了一个大工地,尘土飞扬,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青龙镇原以青蒿茂盛,取名青蒿嘴,后因村庄顺河岸修建,蜿蜒曲折,形似巨龙,故改称青龙镇。青龙镇位于太原市以北约20公里,北与阳曲县城相距4公里。南依108国道,北邻原太旧高速公路,全村总面积22600平方米,有1400多口人。

村子处在两座土山之间,土城墙围在村周,但多已破损,现在已经修复了不少。村中南北贯通的主街道叫中上街,全长5华里。大街将村子一分为二,房屋分布在街道两边,以窑洞为主,阁楼散落其间。这些建筑正在工人们的手中变得很新鲜,格局是古老的,但看去却是新建的。主街道起起伏伏,颇像一条蜿蜒静卧的巨龙,路面铺设的青石板已经严重磨损,替而代之的是新铺的路面,平整而光滑。“龙首”向北,“龙尾”在南,“龙首”两侧,是已经修复的龙王庙和文昌祠,当地人将这两座建筑形象地看成是龙的两只眼睛。街道延伸的方向,是流淌千年的杨兴河,可惜的是,杨兴河已近干枯。

古镇原有建筑规模宏大,连绵不断、错落有致,筑有永和堂、静观堂、永庆堂、德润堂、赐富堂、纯菇堂、梦楼苑、佛荫楼、三级楼等,可惜大部分建筑在日寇侵华期间惨遭炮火损毁。

据说当年,大运路开通之前,这条路是南北通行的必经古道。和平时期,古街两边,开设商铺,店面字号粮栈不计其数。街上,曾经分布着5个阁洞(上面是阁、下面是洞的建筑物)。一旦有战事,洞门一关,便掐断了南北通行的道路。

可惜的是,如今,这5个阁洞只剩下路南边的1个,此阁洞东西宽约3间,进深10米,两层砖木结构,上建木结构阁楼3间。阁洞距太原的拱积门整整50华里,城门已经破损,墙体剥落,古砖风化严重,现在却修复如初。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太后仓皇西逃,路过青龙镇,住在村中王家闺女的绣楼上。因为护驾有功,慈禧太后回京后,特许青龙镇王家按照颐和园东文西武南龙北凤的皇家格局建造园林,从此,王家平步青云。慈禧西行路过此处的铭文碑就伫立在阁洞前面。如今,慈禧太后曾经住过的房子还在,经过了百年风雨的洗礼,沧桑中依然能看见那种雕梁画栋的精美。

青龙镇家家户户在房子底下修筑地道,这是青龙镇的一大特点。那时,不仅普通民宅有地道,连商铺都有地道。九窑十八洞,当年是王家的一个当铺。九窑分上、中、下三层,坐东朝西,朝东每层又开六个洞,共十八个洞,第四层有九间房。这些洞平时用于储物,战时用于藏人。可惜,这些建筑大多已经毁损。

青龙镇过去有东首文昌祠,西端龙王庙,北端凤头寨的奶奶庙,形成北龙南凤、龙凤呈祥格局。镇内原有祠庙十余处,现关帝庙、文昌祠、龙王庙、泰山庙、河神庙等保存比较完整。

青龙镇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要数位于村西3华里的明代孤堡。在多次重大动乱中,这些孤堡出色地完成了保护全村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使命。

 

青龙镇王氏家族为太原王姓家族内最为兴旺的一支,仅清朝至民国期间,历任官职中三品有3人,五品有17人,七品(县级)100余人,其中有受皇赐横匾的“百万绳中”——王绳中,有孙中山同盟会会员王世昌。

古村落游之七:青龙镇

 

古村落游之七:青龙镇

 

古村落游之七:青龙镇

 

古村落游之七:青龙镇

 

古村落游之七:青龙镇

 

古村落游之七:青龙镇

 

古村落游之七:青龙镇

 

古村落游之七:青龙镇

 

古村落游之七:青龙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