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介布衣,过一世逍遥。

 月冷千山 2018-02-23






一袭布衣,质朴无华,

载世间大道,成傲骨无双,

素衣麻缕,觅半亩方田,

桃林诗画,寻一处安居。




传统概念中,衣着代表身份,

比之绸缎皮草,布衣是粗劣的,

如草芥般,难登大雅之堂。

因此,它的主人大多身份低微,

生活贫寒,不食官禄,

是地地道道的在野之民。




《盐铁论·散不足》有言:

“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

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由此可知,布衣是身份低微者的代称。


尽管如此,布衣们并不甘平庸,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谋兴亡,

处江湖之远,则慕自然。

洒脱于外,静谧于心,合二为一。



天下之志 

春秋时代的布衣,与肉食者一样,

有了识文断字的机会,

起自寒门,熟悉底层的他们,

以道自任,心系天下。


孔门高徒颜回,一生身在陋室,

箪食瓢饮,不移松柏之志。

虽无缘庙堂,却终身追寻仁政,

这也是大多数布衣之士的选择。




个性自由

胸怀天下之外,

自由,也是布衣之士的信仰,

煌煌史册中,魏晋名士们,

将此风流演绎到了极致。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

越名教而任自然,

虽娶曹操孙女为妻,

却一生远离官场,

灌园山阳,锻铁洛邑,

抱琴行吟, 弋钓草野。

生活作风与庶人无异。




衣食朴素,只是外在,

人格独立,自由天性,

才是布衣们最终的渴望。

嵇康不仅作《幽愤诗》呼唤自由,

更因不堪流俗所扰,

修书与同为七贤的山涛绝交,

绝交书中提出“七不堪”,

向压抑自由的礼教宣战。

这便是布衣,不拘于时,

凌然物外,千古风流。




布衣者,踽踽于尘世,

心怀理想,追寻自由,

正如身上的一袭麻衣,飘逸洒脱,

只在清风拂过处,徒留心花繁盛。




这种精神也为现代人所倾慕,

很多人特意穿上一身布衣,

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

新式的布衣继承了儒道的风骨,

也传承了传统布衣自由的精神。



当然,也有些人并不真正了解布衣,

只是用复古来彰显所谓的“文化内涵”。

这些人穿中式衣服,练毛笔字,喝功夫茶,

逢人便讲传统文化,天人合一......


他们的大多数只是附庸风雅,

却愈发显示出内心的苍白。

因为,真正的布衣只关注自己的内心,

俗尘渺渺,外在的一切对他们毫无意义。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

沧海桑田转眼成空。

做一个真正的布衣,

其实很简单,只要不忘初衷,

敢于遵从内在的真实,

无论身在何处,都将是一位自由的人,

真正的布衣。


人生于世,何不烫一壶好酒,

独坐窗前,看水穷云起,听雨打芭蕉,

慰一世春光,寻那来时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