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乡县衙风景美图

 刘沟村图书馆 2018-02-23





内乡县衙,位于内乡县城东大街,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历经明、清多次维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整个县衙从外观上看,具有我国南北方古建筑的文化艺术风格,是迄今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衙。



当我走进内乡县衙的时候,我看到了两个异常熟悉的两个字——宣化。宣化,这不是济源的宣化街吗?怎么会出现在内向呢?一串问号冒出了我的脑袋,此时,美丽温柔的导游小姐解答了我的疑问:“面北书‘宣化’二字,因而故称‘宣化坊’,是旧时知县每月初一、十五宣讲圣谕的地方。意思是宣传教化,简写就是‘宣化’二字。”哦,原来如此,看来此宣化非彼宣化啊!



既然面北书“宣化”,那么面南书写的是什么呢?瞧一瞧,看一看,四个烫金大字“菊潭古治”,为什么叫“菊潭”古治呢?神奇的导游小姐又出现了:“之所以叫菊潭,是因为内乡是药用菊花的发源地,故而称‘菊潭’”看来一个小小的额枋所包含的内容可还不少呢!



进入县衙,是一条长长的用青石板铺的路,路两侧分六部,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六部,分别是:户部、吏部、兵部、礼部、刑部、工部和吏部。一边三部,古朴的屋子看起来有一种难言的肃穆。



再往前走,就是监狱了,这里的监狱分为三个,分别是女牢、普牢和死牢,我进去看了一下,突然发现女牢好低好低的,我进去都直不起身来,看来古代的女子都是娇小玲珑的啊!普牢倒没有什么,最可怕的是死牢,里面关的全部都是死囚犯,看起来阴森森的。然后是刑房,刑房里面黑漆漆的,墙上挂着许多刑具,我没敢怎么看,为什么监狱里面都是黑咕隆咚的啊,给人心里面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



出来了监狱,过了仪门就可以看到一个用石头制成的门,上书“公生明”,接下来就到了内乡县衙正堂,木制的结构部件上面绘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花鸟鱼虫,色彩亮丽,栩栩如生,漂亮极了。门前的柱上嵌木联一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正大门上悬挂着的匾额上有着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内乡县衙正堂”,再往内里去,匾额下为知县审案暖阁,阁正面立一海水朝屏风,上挂“明镜高悬”金字匾额。三尺法桌放在暖阁内木制的高台上,桌上置文房四宝和令箭筒,桌后放一把太师椅,其左为令箭架,右有黑折扇。暖阁前左右铺两块青石,左为原告席,右为被告席。


心情突然很激动,见到了古代的法院啊啊啊,跟我想的一样庄严,一进去,就有一种莫名的压迫感,那是一种权力的压迫感。

我们去的时候很不巧,正堂里刚好有剧组在拍电影,我们没能进去参观,但单是从外部看,就觉得异常严肃。

大堂两侧有议事厅,大堂后侧有平房两间,为衙皂房。过衙皂房即至重光门,门上悬挂“天理国法人情”金字匾额。回廊式的走廊,围绕两侧配房,过重光门,两侧有重檐双回廊配房,正面为琴房,面阔5间。堂后院落两侧有配房,前后檐下皆有回廊,正面为迎宾厅。出迎宾厅又一进院落,正面为三堂,左右为回廊式配房。看看这古代的建筑,就是不一般啊,走着走着就有一种“一入衙门深似海”的感觉。



三堂两侧有东西花厅院,为眷属宅院。三堂后为后花园,现在已经毁了。衙内院落开阔幽静,气氛肃穆。院中现有一元代桂花树,树高9米,枝叶繁茂,另有一株南天竺,四季常青。这座县衙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代衙署。

看看这个内乡县衙,占地都两万多平方米,一个县衙都两万多平方米,那更高官级的地方会有多大呢!

游览完整个衙署,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迎宾馆门前一副残缺的对联,它没有上联,只有下联,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联既要求符合迎宾馆的内在内容,又要求与下联押韵并且必须出自古诗文。自县衙建成以来,不少文人志士都来尝试过,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来试一试哦!

内乡县衙,南北建筑风格的结合,古代文化精华的浓缩,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衙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