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记时,“十天干”为什么又非起名叫“干”呢? 事实证明,名字只是一种符号,本无特殊的含义,如同“人”名字一样,名字就是人的代号、人就是名字的化身。 由此可知,“古人”将“太阳黑子”强命名为“干”,肯定是受到当时居住环境的影响。“干”的本义就是树干。因“古人”在黄帝造屋之前,他们都是生活在窝棚、山洞之内,尤其是居住窝棚时代,象鸟窝一样搭建在大树上,可想而知那时候的人类为了躲避毒蛇猛兽的侵袭,像猴子一样善于攀缘登高,生活在大树上。因此他们对神秘的天空会产生这样哪样的猜想,更是对神秘的太阳、月亮崇拜为“神”。当又红又圆又大的太阳出来时,阳光照在人们的身上,睡醒的人们总是通过大树的“干”作定位坐标,去仔细的观看、深思、远虑太阳中的“黑乌鸦”,是活的是变化的,是有规律的。至此,古人就记录了“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规律形状,即象形符号——甲骨文所记载的“干”的象形文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所用的“十天干”(甲、己、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古人强命名简称为“天干”——“干”,天干因此而定位。 “古人”至于用“十天干”记年、月、日、时的时间,定位为年、月、日、时的代号——符号,又可定位年、月、日、时是“天干”的化身。 至于“十天干”之间生、克、冲、合的关系,是古人发现了自然界万事万物之间产生了比、生、合、冲、克、破、害的关系,由此推导出人及万物都是时间、空间的产物——即受天而生、受地而长,受人与万物比、生、合、克、冲而存亡。所以“古人”根据“十天干” 符号演化出“十天干”对自然界人、时、空、物、事、理的——本源(旺、相、休、囚、死)、性质(金、木、水、火、土)、数量(1、2、3、4、5)、正负(正数:0、1、2、4、3)(负数:4、3、0、1、2)、阴阳{(-1)+(0)+(+1)}归并。 以上的推理论证都是由于人类的好奇、猜测、疑问,才导致了人类的思维的进步、生产工具的发展,对天象——时间;对地象——空间;对人类——进化、医学;对万物——培育、嫁接、繁殖;对万事——论证、体验;万理——辩证、认识;逐步提高延续至今及未来。 在前面讲过,十天干是个符号,是用来记录太阳黑子活动规律的一种符号。十天干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但它所代表的太阳黑子活动规律却是一种影响股票市场起伏不定的能量。每个干支就如同某人姓名的每个字,字的本身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但它代表的人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命体了。 第二节 定位:十天干的产生 据文字记载“天干、地支”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因甲骨文中有用“甲子”、“癸巳”、“丁未”等六十甲子记事的记载。例如:今天如何或这件事怎么样等的记录,这说明祖先们在那时对“天干、地支”的运用已经十分得心应手了。由此可以肯定“天干、地支”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大家都不知道其(天干、地支)产生的年代要比甲骨文还要早多少年…… 据师傅说“天干来源于太阳中的黑乌鸦”,根据师傅的这句口传,我翻阅了古今中外天文学有关资料,才明白师傅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原来古人所说的太阳中的黑乌鸦,其实质上就是我们天文学上所说的“太阳黑子”。传说中太阳里的“黑乌鸦”是变化的。其形状一年一变,十年后又重新回到十年前的形状和大概位置,这种长期周而复始的运转规律被古人发现后,就给太阳中“黑乌鸦”的变化周期强命名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这种口传定位正与现代天文学家的测量“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概为11.2年相吻合。于是古人就用十天干来记年、月、日、时及人、时、空、物、事、理的——本源(旺、相、休、囚、死)、性质(金、木、水、火、土)、数量(1、2、3、4、5)、正负(正数:0、1、2、4、3)(负数:4、3、0、1、2)、阴阳{(-1)+(0)+(+1)}。 在科技极不发达的远古时代,大家想“古人”又是怎样观察到“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呢?在那个时代并没有天文台更不可能有望远镜;值得怀疑的是,是否有外星人或特异功能或什么高功夫的通灵人设想或看到的结果呢?这种怀疑不可能完全对,但是也无法完全否认,人类先天的特性比现代人更易于开发,最值得我们肯定的是:远古时代的天象、空间环境是现代的空间环境无法比拟的,因那时候的人类和自然界是和睦相处、是顺其自然的。哪时候的高远天空肯定是清晰、爽朗、明静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因此,几万年前甚至于几十万年前,空气绝对没有污染、环境绝对没有破坏。其大气清晰透亮度不知道要高于现在大气清晰透亮度的多少多少倍。至此说,古人肉眼能看到的东西(太阳黑子、星空)也许今天我们借助于高倍望远镜都难以看清楚。所以说“古人”能看到太阳黑子活动规律,并不是指“古人”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古人”借助于当时的环境发现了当时的“太阳黑子及星空的变化”又等于我们现在的天文学家借助于射电望远镜看到了“古人”还没有看到的许多许多的宇宙之谜。 那么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高科学的今天去观察“古人”的所作所为,以及“古人”的分析、研究、论证,他们不知耗尽了几代、甚至几万代人的心血,将大宇宙爆炸后繁杂的宇宙时间、空间、人类、万物、万事、万理进行了严谨的归并——万理归一,即天体大宇宙、人体小宇宙、自然界万事万物等等都作为一个宇宙的缩影定位理论体系——“瞬间定位的万物万事归零坐标”体系。 第三节 定位:十天干的本源 本源:十天干所代表的太阳黑子活动的场能效应是十年太阳黑子活动的规律――360度的轮回。 反映在地球上的场能效应就是360度的场能效应轮回。所以定位为十年一大运,五年一小运(十干的二分之一合处)又定名为五运之气。由此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产生了十年一大变,五年一小变,一年一变的起伏不定的规律。至此在期货指数的指标定位中有一分钟规律,五分钟规律,十分钟规律,甚至于一天的规律、五天的规律、十天的规律、一年的规律、五年的规律、十年的规律。以上的规律为天运的规律―――即天干的规律―――自然界的规律。 定位:十天干关系 一、定位:十天干方位图
十天干方位图 二、定位:十天干阴阳 1、十天干自身阴阳划分: 五阳干:甲、丙、戊、庚、壬 五阴干:乙、丁、己、辛、癸 2、十天干三阳旬、三阴旬阴阳划分: 五阳干:甲、乙、丙、丁、戊 五阴干:己、庚、辛、壬、癸 三、定位:十天干配四时方位 甲乙木:时间为春天,其位东方,名甲乙东方木。 丙丁火;时间为夏天,其位南方,名丙丁南方火。 庚辛金:时间为秋天,其位西方,名庚辛西方金。 壬癸水:时间为冬天,其位北方,名北方壬癸水。 戊己土;时间为四季末,其位中央,又主每个季节的最后十八天,名为戊己中央土。 四、定位:十天干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合: 甲与己合, 乙与庚合, 丁与壬合, 2、合化: 甲己合化土, 乙庚合化金, 丁壬合化木, 3、相冲: 甲与庚相冲, 乙与辛相冲, 丁与癸相冲, 4、相生: 甲木生丁火, 丙火生己土, 己土生庚金, 庚金生癸水, 癸水生甲木, 5、相克: 甲克戊, 丙克庚, 戊克壬, 庚克甲, 壬克丙, 干支数与宇宙之数(一)
天干与地支也是一套完整的表示时空的体系符号,与九宫图这一摹拟宇宙的形式图比较,在运用时,相对可以独立灵活使用。我们在这里也须揭开干支数的排列与空间数的关系。 我们现在来看十天干之数,它的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果我们把天干顺序与自然数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就可以破解宇宙密码。 我们说瞬间定位是研究考察万物的方法,它是建立在一种假说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空内,一切都停止不前,时间空间在此时固定下来,以便我们从容考察与精确把握。正象照相机拍摄照片一样,在快门闪动的刹那,一切都固定下来,不再运动,不管时间过去多久,我们仍从照片上看到特定时刻内的一切。同样,我们可凭借这张照片推知里面人物景物在数年后的大致变化,这个比喻只能大致地说也瞬间定位的情形,它的内容实质上远不止这些,它是一套严谨的理论,它解释大到茫茫宇宙,小到基本粒子的微观世界,我们通过这套理论来研究宇宙中的一切。宇宙浩渺,大得让我们感到惊异。宇宙世界的万物存在发展与结局,不知要多少亿万年。而我们人类自身所处的自然界对于大宇宙来说仅是沧海一粟,对于我们人本身来说,连一粟也称不上。自然界的万物都在瞬息万变中。然而,人类在认识宇宙、与自然作斗争中,对宇宙世界的整体把握是惊人的,特别是东方哲学文化中对宇宙自然万物的形成作了精确的回答,论述了万事万物起源于“无”,阴阳对立统一后产生万物的理论,用九宫图描述了空间位置的产生与裂变的形态。也就是说,宇宙不论多大都在九宫图中,微粒再小也是一个九宫图。九宫图描述空间位置对立平衡与运动集中表现裂变情形。这与宇宙形成理论有惊人的一致性,九宫图的数学排列空间并不是均衡统一的,而是含有一定的量,这与现代科学提出空间场能是相一致的。相对来说九宫图中的志能所涵概的内容要大得多,复杂得多。要知,宇宙空间是运动不息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九宫图则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排列图。它描述了一个特定时间中的空间形式。这给我们研究万物提供了一种方法,在这里我们给它以命名叫——万物瞬间定位论。 从以上论述来看,万物瞬间定位法已在科学发展史与哲学发展史上早已被运用,只是未加以系统分析而已,在这里我们对这种方法加以分析论证。 我们接触到的万事万物与我们的生产经验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不要说天空中急速飞过的鸟儿,很快从我们的视线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要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也不要说人有生老病死。就是我们看到巍峨的群山,象是万古不变,然而在历经几世几劫后,都会沧海桑田。人类不是在海底见到了陆生动植物化石,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海洋中的贝壳吗?所有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不是永恒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然而,我们在认识研究事物时不能在其变化无常中把握清晰,这正如我们不能在鸟儿急速飞翔中来研究鸟儿一样。实际上,我们是通过定格方式来研究鸟儿的,比如鸟的飞翔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拍摄的镜头作定格处理或慢镜头处理,也就是把翅膀振动的瞬间定下来研究。 宇宙中的万物是运动的,宇宙本身也在不停的运动,如何来研究这永不停息的运动宇宙呢?我们的祖先是伟大的,他们最早创立了瞬间定位分析法,运用了多种系统方法:九宫图(河图洛书系统)、太极阴阳学说、五行系统、八卦系统、干支学说。这一系列的理论中都动用了全息论思想,所以能精确的描述宇宙自然,这也是东方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今天我们来研究它,就是要拂去人们心中迷信的灰尘,还这些理论的本来面目,重新放出它应有的灿烂光芒。
干支数与宇宙之数(二)
天干与地支也是一套完整的表示时空的体系符号,与九宫图这一摹拟宇宙的形式图比较,在运用时,相对可以独立灵活使用。我们在这里也须揭开干支数的排列与空间数的关系。 我们现在来看十天干之数,它的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天干顺序与自然数1、2、3、4、5、6、7、8、9、10对应起来,就会有失偏颇。那么,我们从奇门遁甲中的九个天干寄宫来看其数,在阳遁九局活盘中,戊在坎宫为1)己在坤宫为2,庚在震宫为3,辛在巽宫为4,壬在中宫为5,癸在乾宫为6,丁在兑宫为7,丙在艮宫为8,乙在离宫为9,由此可推知甲为10,为至尊,隐藏不用。在阴遁九局中活盘中,戊在坎宫为9,己在艮宫为8,庚在兑宫为7,辛在乾宫为6,壬在中宫为5,癸在巽宫为4,丁在震宫为3,丙在坤宫为2,乙在坎宫为1,由此又可推知甲为0,为开始,为至尊,隐藏不用。我们来看,把阳遁活盘各天干数加在一起,即为甲10+乙9+丙8+丁7+戊1+己2+庚3+辛4+壬5+癸6=55数,阴遁局中的各数相加为甲0+乙l+丙2+丁3+戊9+己8+庚7+辛6+壬5+癸4=45数。两数合为100数。此为天干总数,为宇宙之数。 我们再看把阴阳两局合起来看, 阳局:甲10乙9丙8丁7戊1己2庚3辛4壬5癸6 55 +阴局:甲 0 乙1丙2丁3戊9己8庚7辛6壬5癸4 45 和: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0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天干数与宇宙数是各自吻合的,不分大小,只是次序不同,如果我们把这组结果合在一起看只有0与1,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宇宙进位是二进制,即现代计算机采用的二进制。 我们再来分析阴阳两局中天干的合处的数字,甲与己合,甲己为9,即甲为10阳,己为8阴,合为18,分后为9;同理乙庚为8,丙辛为7,丁壬为6,戊癸辰戌5,我们把天干地支画为下表。我们由天干数知道甲己为9,为数最大,是阴阳两局相合得来,也就是说,在一个单图中,甲与己不会同时为9,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再列出一个相对的图表来,同样,子午不会同时为9,根据天干相合为10的理论,我们不能推知当甲为9,己就为1,即当子为9,午就为1,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图的排列方式,巳与亥在这里是空缺,我们可以看到,在上图中,巳紧邻午,午为1,巳应为0,那么亥邻子,子为9,亥应为10。同理在下图中则相反,因为始点。与终点10都起止应归于中,那么,辰戌两位为5,为平衡点,也应归为中,这样,辰巳戌亥位便空了,这便是天塌西北,地陷东南的说法,同时,我们从上面两图曲线转动来看,就清楚地看出了是一个太极图:
揭开五行之谜
我们的祖先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哲学思想来解释万物,以便更好地认识世界、掌握自然规律,达到运用其规律改造自然的目的。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组成万物的基本框架是什么物质。当然,古时候不可能使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获取物质元素,而先哲们通过对万物的感知,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选取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为代表,对万事物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推断五行学说产生时代应是金属工具出现以后的事情。因为有一点可以肯定,古人决不会选取自己还没有认识的事物作为五行的代表来描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而是从自己切身相关的物质中感知总结出来的。木是人们最常接触的东西,是人们生活生产资料的主要来源;火是人们较早利用的一种自然物质,在人的生活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水更是人们生活一刻不能离开的东西,土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金是人们掌握的又一种自然物质。由此,我们说,五行学说的形成至少是金属工具出现后很晚的事情了。其它的万事万物都是这五种基本物质通过不同形式组合产生的。 然而,作为一种哲学学说,作为解释宇宙自然的一套完整理论,五行学说虽取自然五种物质,但并非实指五种物质,而是把五种物质抽象化,但仍不脱离此五种物质的本质内涵,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五种场能,在这一点上,古人的认识是深刻的。”建立了五种场能间的(生克循环)之理,从而把存在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统一起来。我们来看五行相生原理: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用图表示为:
五行循环图 火
木 土
水 金
五种物质循环相生,生生不息,使我们看到万物自然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这与物理学上的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一致的。根据万物平衡理论,除五行相生外,还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五行学说中称为“克”,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相克理论同样把五种物质相联系起来,是以另一种形式,这与食物链生态平衡理论是一致的,万物无制则繁,繁而生害,制太过则失去平衡,则需生,五种物态就在相生相克中达到平衡。假设金过多,则木被制过则木少,那么,金多则生水,水多则生木,可补木之不足,木少则金少,金得不到补给,则对木有利,自然复又要归于原来的平衡。 我们来看五行相生相克图,在五行相生中构成了一个五边形,在五行相克中构成一个五角星形,五角星形中又构成一个五边形,又可以看作一个五行相生
图,相生图中又含有相克图,这样,一层层地循环下去,到无限小,又可扩大开来到无穷大。所以,自然界是一个五行图,大宇宙也是一个五行图。一个人体也是一个五行图,配合五脏六腑。同理,我们也可以把人体中的任一部分都看作一个五行图,里边全息着五行的生克制化,这样,我们从五行理论中也发现了宇宙万物全息论,它是建立在五行学说中的,我们不得不惊叹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现代最先进的科学理论都没脱离五行理论的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