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舒适区,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之学用者感悟

 道德经学用 2018-02-24

学习《道.德.经》3年有余,我从内心满怀问题到慢慢尝试去解决问题、去理解发生问题的原因,随后慢慢去捉摸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成功背后的规律,3年时间过得无比充实,前后相隔,恍若两世。

今年3月开始,我有了上台尝试作为讲师的机会。现在回顾,这一年真是磕磕绊绊、如履薄冰般的走得太不容易。然而正是内心所升起的这份责任,让我今年收获太大了,我把这种进步归纳为“入门”。

学习所入的第一扇门,是感性之门。因自我感性而学会感恩,慢慢开始内观自己,走上一条“凡事都是我的错”,踏踏实实照见每个发火的自己,每个消极的当下,让自己学会了如何生活、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如何处理当下的关系。学习再入的第二扇门,是随行之门。所谓随行之门,是指在《道.德.经》学用的平台上,我自觉着无法向其他资深学长那样发挥太大作用,所以做点扫地打杂的事情。随着性子就这么没啥大志愿、没担什么责任地做着。慢慢的、慢慢的,性子沉下来了,做工作更顺当了。这2年升职加薪、公司业绩蒸蒸日上,而工作之外的时间也越来越富裕。这在往常看似神奇,自己当时也没有想明白过。但是现在回味,正是这不停歇地所谓的服务和付出,却是让自己弯下身段、有了点谦卑,多了点感恩心,长了点实用的工作方法,所以家庭之事、工作之事,哪有不更顺当的?

后入的第三扇门,是苦行之门。课上老师说:“凡天下之事唯有不变的,就是改变”。若不是突然被推上了泰国世界老子道德文化城的讲台,我想我应该还是一副“凡事有高个子顶着”的随性心态。正是这样的改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向苦中行才是突破自己的最好方法。感恩自己侄女从文化城回来后给我的当头一棒,才让我理解什么叫慈悲。所以“慈故能勇”,需要之时,便是自己定要勇敢担当。虽不能做到多好,但是一定把过程做到自己最好。一份讲稿,修改了10遍之后,每次还都是自己把自己推翻了重来,无法落笔。每天脑子里反复地过着一遍遍讲稿,盘算着讲课的逻辑,总不能让自己满意。最后发现,最好的方法很是简单,静下心来将老师的每堂课梳理到笔记本,分解老师讲课的逻辑、内容比重,体会老师讲课的语速、感受老师讲课用到哪些实实在在的学用案例……听着听着,我发现原来老师说的三千万才是真正的成长和传道的资粮:我成长了,所以我能传出自己那份学用,而我传出那份学用又同时梳理了我内心,让我更成长一分,如此循环……在今年11月份之前,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自己自悟成长。最近想到《道.德.经》第1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又想到第81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突然想到,修行之道不就像不停地突破一扇扇门,又走进另一扇扇门?这样的突破,靠的都是自己凭着一颗慈悲心化为的勇敢去践行而得来的。以前我从未想过能够站在讲台分享,但事实是只要我们不给自己画条条框框,敢于走出自己的条条框框,勇于改变自己,那么向前一步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远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走得更远、做得更好,我们更会发现我们能给这个社会所做的,会超乎我们自己的想象!

最后,给自己定个愿景目标:用我们的热情努力去突破自己,我们将无愧于这次人生!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学用者感悟集锦》

编辑整理:道..经学用编辑部

作者授权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