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夏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药物组成】半夏90g(汤洗七遍,焙令干),黄芩(去黑心)、百合各45g,干姜(炮裂)、黄连(去须,锉,微炒)、人参各30g,甘草(炙令赤,锉)15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15g,用水225ml,加生姜3.5g(拍碎),大枣3个(掰破),煎至150ml,去滓。 【用法】食后温服,一日二次。 【功能】益气养阴,清热化痰。 【主治】伤寒百合病,兼下痢不止,心中幅幅,坚而烦呕。 2.加味柴胡汤(《万病回春》卷二) 【药物组成】人参、半夏、柴胡、黄芩、百合、知母、甘草。 【制法】上锉1剂。加青竹茹1团,粳米(食盐炒)1撮,入姜汁少许,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和解少阳,养阴清肺。 【主治】百合病。百无是处,非寒非热,欲食不食,似寒元寒,欲行不行,欲坐不坐,服药即吐,小便赤。 3.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卷上) 【药物组成】百合7枚(掰),生地黄汁180ml。 【制法】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360ml,煎取180ml,去滓,纳地黄汁,煎取2,70ml。 【用法】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功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主治】百合病。症见神志恍惚,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食欲时好时差。 4.栝楼牡蛎散(《金匮要略》卷上) 【药物组成】栝楼根、牡蛎(熬)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次3g,用米饮送下,一日三次。 【功能】生津止渴,益阴潜阳。 【主治】百合病。 5.柴胡散(《太平圣惠方》卷十三) 【药物组成】柴胡30g,知母60g,黄连15g,甘草22.5g(炙微赤,锉),百合60g,秦艽30g,栝楼根30g。 【制法】上为散。每次15g,以水200ml,加生姜3.8g,煎至12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泻火养阴,疏肝清心。 【主治】伤寒百合病久不愈,欲成痨者。 6.柴胡散(《太平圣惠方》卷十三) 【药物组成】柴胡、白茯苓、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知母、桔梗、黄芪(锉)各30g,百合60g。 【制法】上为散。每次15g,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益气养阴,疏肝清心。 【主治】伤寒百合病,赢瘦,不食少力。 7.滑石代赭汤(《金匮要略》卷上) 【药物组成】百合7枚(掰),滑石9g(打碎,绵裹),代赭石1枚(如弹丸大,碎,绵裹)。 【制法】先以水洗百合,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l。2L,煎取600ml,去滓,别以泉水1.2L煎滑石、代赭,取600ml,去滓,将二次煎液合和,重煎取660ml。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清润心肺,利尿镇逆。 【主治】百合病误下后伤阴,神志恍惚,惊悸不安,口干作渴,时时呕哕,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72.对症辩证选名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