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蚌埠三普新发现的侵华日军遗迹

 bbzbwzsc 2018-02-24

  在蚌埠市开展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发现几处散布于市区内的侵华日军遗迹,其中有一块侵华日军战死者碑、侵华日军的神社遗址、侵华日军炮楼等,目睹这些残败的遗迹,心里翻腾着一种复杂的感言。

侵华日军战死者碑:2010年3月26日在蚌埠市蚌山区华美嘉园二期工程平整土地中发现的。墓碑所处之地原是一片荒芜的蒋家岗坟地,当地老百姓俗称“乱葬岗”。此碑原立之状已无从考,墓葬情况也已不详。墓碑,是由一块长方体青白质条石刻成,长90、宽22、厚20厘米。三面楷书:正面“山下照男之墓”,右下角有小字题款,已模糊不辨。两侧面分别是“芳春部队羽子中队”、“昭和十五年七月八日战死”。 “昭和十五年”即1940年。从以上内容分析,初步推断此碑主人,应是隶属占领蚌埠地区的侵华日军“芳春部队羽子中队”的,名 “山下照男”。此碑上明确的日本纪年、部队番号、战死者人名等信息是揭露侵华日军侵占蚌埠的珍贵实物资料。同时,也许会为日本国战死者的亲人寻找、凭吊死者,提供一点有益线索。

小南山侵华日军神社遗址:位于蚌埠市小南山东坡。小南山海拔44.2米,山虽不大,是蚌埠市城中心的制高点。日军于1938年2月2日侵占蚌埠,于1940年,建“神社”于小南山东坡,以作监控整个蚌埠地区的军事制高点。同时也是日本军人参拜祭悼之处。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后,方被国人拆除。现“神社”遗址及其残败的构件,散布于小南山东坡。刻着“昭和十五年十一月三日之建”的 “神社”石碑柱,躺在坡下。原入“神社”前净手的略呈圆形的“净手池”, 用整块大石掏成,仍横陈于坡前;池前的大脚印仍在。

曹老集周台侵华日军炮楼:位于曹老集镇周台村,紧挨着京沪铁路路基西侧,七号沟北侧高地上。三层半,砖混建筑,有地下室。占地约120平方米。炮楼高9.88米,长8.4米 ,宽4.9米。三楼为围墙,所谓的三楼半是楼东部高出一层为方形瞭望塔楼。三层及三层半的四周均匀地分布着射击孔。该炮楼居于人为垫起的高阜之地上,居高临下,俯瞰四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它扼守着当时的京沪铁路及淮河北侧的北淝河水道,是日军控制当时的津浦铁路与北淝河水运线的军事据点之一,也是侵华日军“囚笼”政策的历史罪证。

1939年以来,日军在占领区推行 “囚笼政策”,是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然后辅以封锁沟,封锁墙,构成网状的囚笼,从占领区,逐渐包围压缩抗日根据地。日军占领中国的美梦终究没能得逞,最后还是被顽强的中国军民打出国门。

以上几处侵华日军遗迹互为印证,是揭露日军侵华,尤其是占领蚌埠地区的很好的历史实物资料。追索尘封的历史,是为了更好的警示未来。这些日军侵蚌遗迹,若能维修好,保护好,向现代人展陈开放出来,可昭示中、日两国后人,勿忘70年前那场给中、日两国人民均带来惨痛伤害的战争。

记住,不是为了传承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昭示未来!为什么我们同一个地球村的人们,就不能和谐地相爱共处呢?为什么仇恨和厮杀总是不断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