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冷知识 - 尼康的旁轴相机(中)

 墨斗av89rkre0d 2018-02-24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著名的尼康公司是如何走出自己的第一步,凭借着丰富的军用光学设计经验来打造出令世人瞩目的 Nikkor 镜头,然后进一步的实现了自己生产旁轴相机机身的过程。本篇,我们往深处走一走,详细的来了解一下搭配在这些旁轴机身上的尼克尔镜头。文章摘录自2005年第10期《摄影与摄像》杂志,原作者朱春平。




Aero-NIKKOR,1933年,尼克尔镜头的元年


- 尼康旁轴相机配套镜头的特征解读 -


在尼康I型相机诞生之前,日光公司已经为康泰时、徕卡相机生产过为数不少的卡口与螺口镜头,这些镜头的规格包括50mm/f1.4、50mm/f2、50mm/f3.5、80mm/f2和135mm/f4。他们都是日光公司仿蔡司、徕卡等同类产品的光学结构来制造的高素质镜头。这样的模仿不仅体现在光学结构上,还包括了镜头镀膜上:日光公司于1945年就开始在其制造的镜头上镀增透膜,这种镜头镀膜技术几乎是在蔡司等德国镀膜镜头产品正式面世后两三年内就被日光公司的技术人员所掌握的。


用于徕卡螺口的 Nikkor-W·C35mm/f3.5 镜头


事实上,由于当时康泰时、徕卡相机的拷贝、仿制机型相当普遍,这使日光公司生产的比德国原厂镜头便宜得多的高素质尼克尔镜头大行其道。由于尼康I发表后因其片幅不合国际通用35mm相机的片幅标准而受到冷遇,一些相机鉴赏家甚至说过:“日光公司生产的相机不及其生产的镜头,也许作为第三方镜头供应商会更合适。”这样灰心的话来。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当年尼克尔镜头的不俗品质,客观上已形成了在国际市场上与蔡司、徕卡等德国镜头竞争的局面,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不过,后来的发展历史表明,尼康相机与其配套镜头一样品质出众。


由于尼康自产的旁轴相机仿用了康泰时旁轴相机的卡口,所以已推出的用于康泰时相机的尼克尔镜头仍能配用在尼康相机上。不过,1950年尼康S面世时,为了壮其行色,日光公司的光学设计还是为其新研发了 Nikkor-W·C35mm/f3.5、 Nikkor-O·C50mm/f3.5、Nikkor-H·C50mm/f2、 Nikkor-P·C85mm/f2、 Nikkor-Q·C135mm/f4配套镜头。



绝大部分配用在尼康旁轴相机的镜头,其镜头铭牌上都印有这样的英文字母 “ Nippon Kogaku Tokyo”或“ Nippon Kogaku Japan” 的产地名称;以及 “ Nikkor-S·C 1:1.4 f=50mm” 规格标识。那么,镜头铭牌上的这些英文标识都有什么意义呢?它们都隐藏了哪些信息?




首先,“ Nikkor-S·C” 中的最后一个字母 “C” 是用红色凹刻显示该镜头是镀膜镜头,来自英文 “ Coated” 的缩写。据了解,只有20世纪50年代后期生产的少量镜头,虽有镀膜但却省去了此标记。如尼康SP配用的编号为 “414768” 的 50mm/1.4 Nikkor-S 镜头,其标识中就省去了 'C' 这个标记。


其次,“ Nikkor-S·C”、“ Nikkor-S” 以及 “ Nikkor-Q·C” 中的 “S” 和 “Q” 所在位置的字母,有一些特殊的含义:


(1) 一般而言,对于40~135mm这样的标准至中焦段的镜头而言,这些字母实际上是拉丁字母,共有10个,分别表示1~10这十个数字的拉丁文缩写(见下表),对应着不同光学结构镜头的镜片构成数目。例如,“ Nikkor-P·C 8.5cm/f2” 中的 “P”,就表示该镜头由5片透镜组成。




(2) 对于广角和长焦距镜头而言,该位置字母只表示镜头类型是广角(Wide-Angle),还是长焦(Telephoto),例如 “Nikkor W 35cm/f3.5”。日光公司对尼克尔镜头的上述标识及含义,一直沿用到早期的单反相机配用的镜头上,直到1974年才停用。



(3) 关于尼克尔镜头上的 “ Nippon Kogaku Tokyo” 和 'Nippon Kogaku Japan” 标识的含义。在日本历史上,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1950年,是美军占领时期( The Occupation),这一时期日本制造的许多产品(包括光学产品在内),在产品制造的标识上都用了 “ Made in Occupied Japan” (被占领下的日本制造)字样(缩写为“MIO”)。在日光公司生产的尼克尔镜头上,镜头铭牌上有“ Nippon Kogaku Tokyo” 字样的,就是在 “被占领时期” 所制造;占领时期结束之后,尼克尔镜头铭牌上的标识变成了 “ Nippon Kogaku Japan”。还有许多尼克尔镜头上标有 “ Made in Occupied Japan” 字样,这些镜头上的光圈调节没有“卡位感”,体积也略大一些。




- D.D.邓肯与尼康旁轴相机的传奇 -


在谈到20世纪50年代尼康相机走向世界的历史时,有一个重要人物无法回避,他就是美国《生活》杂志的摄影记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David Douglas Duncan),正是这位美国人参与缔造了尼康相机走向世界、抗衡德国摄影器材的传奇。



D·D·邓肯手上的徕卡IIIf相机和配备的Nikkor镜头


二战结束后的日本,美国等西方文化也随着占领者的脚步接踵而至。美国《生活》(LIFE)杂志捷足先登,在日本颇有影响。大卫·道格拉斯·邓肯(以下简称D·D·邓肯)当时是《生活》杂志的著名摄影记者,正被杂志社安排在日本拍摄有关日本美术的图片专题。1950年的一天,就在D·D·邓肯工作时,他31岁的日本助手 Jun Miki(三木纯,日本摄影家)用装着尼克尔80mm/f2中焦镜头的徕卡IIIf相机,在不经意间拍摄了一张D·D·邓肯的照片。当D·D·邓肯看到自己被放大到8×10英寸的照片时,被极为清晰且锐度极好的影像所震撼,情不自禁地叫道:“这个镜头是谁生产的?我要到那家工厂去看看!”当他知道拍他的这只镜头叫尼克尔时,便和《生活》杂志雇佣的另外一位驻日本的摄影记者荷莱士·布里斯托(Horace Bristol)四处打听关于尼克尔镜头和日光公司的事。


不久,当时任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社长的 Masao Nagaoka 会见了D·D·邓肯与H·布里斯托,并为他们安排了一次特别的镜头测试活动。两位摄影记者认真参观了尼克尔镜头的生产线,并对比测试了他们相机上的徕卡、蔡司、尼克尔镜头。


在他们自己的测试中,尼克尔镜头表现出的极佳的锐度令D·D·邓肯与H·布里斯托赞叹不已。临走时,D·D·邓肯的徕卡相机上已换上了相应卡口的尼克尔50mm/f1.5及尼克尔135mm/f3.5镜头;而H·布里斯托也为其康泰时相机换上了尼克尔镜头。


就在D·D·邓肯他们使用尼克尔镜头后不到两个星期,1950年6月25日,震惊世界的朝鲜战争爆发了!邓肯及时赶到了朝鲜,发表了《最初的5天》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系列报导。这些报导中的图片都是用装着万能取景器及尼克尔50mm/f1.4镜头的徕卡IIIf在战区拍摄的,除在《生活》杂志刊出外,还收录在D·D·邓肯所著的《这就是战争》一书中。


D·D·邓肯镜头下的朝鲜战争


D·D·邓肯使用尼克尔镜头的消息在战地记者中不胫而走,尼克尔镜头高反差、高锐度的光学特征极受战地记者、报社的欢迎,照片在新闻报纸、杂志上印刷后的效果很好,分辨率在80~120lp/mm(线对/每毫米,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上下,这几乎成了当时新闻出版机构的共识。而当时反差稍低一些的德国镜头,被认为刊出的效果没有这些高反的差尼克尔镜头“动人”。


在当时的战地记者中,还有两位也值得一提,那就是卡尔·迈登斯和汉克·沃克。他们在东京日光公司购买了尼克尔镜头和尼康S相机后,来到正值隆冬的朝鲜战场,发现别的相机有不少因零下30℃的低温而被冻住不能运转,而他们的尼康S相机却能正常工作。不仅如此,尼康S与尼克尔镜头的组合所拍出的照片,还使汉克·沃克获得了1950年的美国摄影奖;而对于卡尔·麦登斯而言,尼克尔镜头同样给他带来了好运,他以同样高素质的作品令人瞩目地赢得了同一奖项。这使很多职业新闻摄影师开始将自己使用的德国摄影器材更换成尼康相机与尼克尔镜头。


卡尔·迈登斯镜头下的朝鲜战争


就在尼康相机与尼克尔镜头在新闻摄影记者中声誉鹊起时,许多摄影刊物、商业时尚画刊也开始宣传起尼康相机和尼克尔镜头。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纽约时报》及面向摄影爱好者的名刊——美国《大众摄影》杂志了。1950年12月10日,《纽约时报》率先刊出了D·D·邓肯的《邓肯眼中的朝鲜》图片报道,并附上他的文章《日本卓越的相机和镜头是怎样被发现的》;次年,美国《大众摄影》也进行了刊发。


D·D·邓肯镜头下的朝鲜战争  


“人们已经找到了真正优秀的照相机和镜头”,来自世界著名传媒的声音大大提高了尼克尔镜头和尼康相机的知名度,促进了尼克尔镜头和尼康相机的生产和出口,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战后日本光学工业的认识,为日本以后10年的光学工业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日本照相机工业替代德国成为世界新霸主的传奇自此便开始演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