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练】0515 高二下 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

 恶猪王520 2018-02-24
导 读

每日做好题,高考有惊喜!

【每日一练】旨在“轻松复习、以点带面”,让每个同学每一天有目的地击破一个知识点。

典型例题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13题。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丙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A.暖温带和热带的界线

B7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学习资料

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及依据

划分的主导因素

南方与北方:气候

北方与西北:季风影响

青藏与西北、北方、南方:地形


秦岭淮河在中国区域划分上的意义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纬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主要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一月均温

0℃以下

0℃以上  

主要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

400800mm,雨季短,降水少

800mm以上,雨季长,降水多

主要干湿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河流流量

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

汛期

结冰期

冬季结冰

冬季不结冰

植被

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能源

以煤、石油为主

以水能为主

金属矿产

以铁矿为主

以有色金属为主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土壤类型

黑土(肥沃)、黄土

贫瘠的红壤、砖红壤(酸性)

粮食作物

以小麦为主,稻谷分散产区

 以水稻为主,稻谷集中产区

油料作物

以花生、大豆为主

以油菜为主

糖料作物

以甜菜为主

以甘蔗为主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或一年二熟

一年二熟到三熟

生活习惯

以面食为主

以大米为主

传统交通

以马为主

以船为主

住宅特点

房屋多平顶,重防寒保暖

 房屋多尖顶,重通风散热排水


巩固练习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3.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典型例题

参考答案1.D    2D    3C

详解详析】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丁地,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阴天少,太阳辐射强,D对。甲地云雨天气多,A错。乙地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B错。丙地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C错。

2.丙区从东往西,降水量逐渐减少,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D对。森林生长耗水量大,分布在降水量较大的东部地区,随着降水量减少,森林不适宜生长,植被逐渐成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读图,③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选项中,与它大体相一致的界线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线,C对。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A错。1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B错。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分界线,D错。

巩固练习

参考答案1.B    2B    3C

详解详析】

1.读图,甲位于华北平原,耕作制度两年三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甲乙两地均位于平原地区,海拔高度相差不大,甲纬度较高,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是暖温带,积温较低。乙纬度较低,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亚热带,积温较高,所以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水分、土壤不能改变作物的熟制。故选B

2.甲地位于华北平原,是缺水严重地区,不适宜广泛种植水稻,北方地区河流少,交通以陆上交通为主,水运不发达,甲地冬季河流结冰,乙地冬季河流不结冰,甲乙两地都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导致楼间距越大,所以是纬度因素。故选C

如果你觉得“ 木子地理园 ”的内容不错,请推荐给你身边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