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省政府印发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提出壮大现代海洋产业培育形成新动能

 昵称29322182 2018-02-25

日前,省政府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坚持陆海联动绿色发展,将现代海洋列入十强产业之一,要求全面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培育形成新动能。

《规划》提出了海洋产业发展目标。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动能,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增强经略海洋意识,科学、绿色、立体开发海洋,探索人海和谐、陆海统筹、彰显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到2022年,现代海洋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3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

一是要巩固提升海洋优势产业。

推进海洋装备自主化、高端化,发展大型高端深海钻井装备关键技术,提高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大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发展冷藏集装箱船、邮轮游艇、高端远洋渔船等高技术船舶,支持青岛、烟台、威海建设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创新中心,东营建设高端海洋石油装备创新中心,青岛、潍坊建设绿色大功率船用发动机生产基地。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突破育种关键技术,培育海水增养殖优质品种和繁育健康苗种。支持东营、滨州、潍坊、烟台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生态渔业基地。

二是要加快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

实施“智慧海洋”“透明海洋”工程,加快建设海洋牧场观测网,积极发展深海环境监测探测、海洋卫星遥感等新型技术,建设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发展,突破活性物质创新药物、海藻类海洋化学药物、海洋功能性食品与化妆品等技术研发,打造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海洋生物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海水源热泵技术、温差发电技术,推进可燃冰开采、储运、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全国性海洋新能源产业基地。支持威海国家级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青岛海上试验场建设。积极开发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综合利用的关键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

三是要壮大发展海洋服务业。

积极发展远洋远航,推进水陆联运、河海联运,建设区域性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航运保险、船舶和航运经纪、船舶管理、海事仲裁、海事审计与资产评估及其衍生业态。支持发展涉海金融、融资租赁、商务服务和海洋文化产业。加快海洋咨询与论证机构建设,提高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海洋工程勘察等服务水平。

要发展海洋垂钓、人工鱼礁、海洋牧场项目,建设蓝色海洋旅游强省。支持各地深入挖掘民风民俗,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参与性强的旅游节庆活动。

《规划》要求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坚决避免各自为政、同质竞争和低端重复建设,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因时施策,系统谋划推进陆海统筹发展。

一是要坚持陆海资源互补、陆海发展并举、陆海安全并重,综合考虑陆海承载能力,协同推进陆海开发、建设和保护,实现陆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创新陆海统筹管理模式。全面开展陆海产业规划衔接,繁荣发展湾区经济。以临港临海产业为重点,加快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建立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的海洋信息联动机制,建设全省海洋大数据中心,创建全国“智慧海洋”建设示范区。在维护海洋生态空间安全的基础上,统筹滨海土地、围填海造地、海岛开发,缓解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统筹海陆水资源利用,实施“胶东海上调水”工程,沿海重化工业园区要优先利用淡化海水,沿海城市要逐步推广大生活海水利用,以海补淡,节约稀缺的内陆淡水资源。

三是要加强岸线资源保护利用。强化河湖海域空间生态管控,保护自然岸线,推进人工岸线生态化。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严格河流水质考核。保护山东半岛黄金海岸资源,建设国家岸线资源保护利用试验区。深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浅海海底森林营造、蓝色海湾治理、重要河口生态环境修复、黄金岸线恢复和潮间带湿地绿化美化五大工程,在沿海7市开展河海共治、海岛生态、占用优质岸线退出、海洋保护区规范化管理等试点,支持威海推进重点海湾保护治理“湾长制”试点创新。支持长岛创建国家海洋公园和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