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人格的修炼之道

 求道修真 2018-02-25


“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这句话实际上指的正是儒家思想中的“内圣外王”,而这一概念也是修炼魅力人格的不二法门。所谓“内圣”就是孔子所说的“修己以安人”,即通过对自己的心性进行修炼,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而“外王”则是“修己以安百姓”,即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将自己心性修养过程中的心得和思考应用出来,使其对自己身处的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究竟应该怎样修炼这种完美的人格呢?

魅力人格的修炼之道

孔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常怀仁义之心

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仁”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温润平和,形成淡定宽厚

的处世哲学。“仁”的第一层意思的“爱人”。在《论语·颜渊》中曾有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里所说的爱人,既需要人们在生活中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还需要大家怀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济世情怀。而其第二层意思则是“仁民”,这两个字听起来似乎是国家大事,与普通人的生活关系不大,但是正是每一个普通如你我的人构成了这个国家的根基和环境。“仁”字是由“人”与“二”两字组成的,它实际上就暗示着“仁义”的背后含义:互存、互助、互爱。《战国策·国策》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他的一个门客冯谖曾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因而孟尝君为冯谖的日常饮食准备了鱼,安排了出行的车并给与了他的母亲稳妥的照顾。孟尝君的这种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仁义”。而当“二人”之间建立起“仁义之桥”,他们所处的环境也会充满温暖的气息。

魅力人格的修炼之道

冯谖客孟尝君(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孔子曾说过“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实际上说得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生活中,磨掉人们斗志的其实并不一定是巨大的挫折,而是生活的琐碎和重复。停留在熟悉的状态里,我们最初的梦想很有可能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淹没在茫茫的时间之海里,所以不妨为自己设立一个个目标,然后拼尽全力的去实现,去践行,这正是现世生活里的自强不息。曾子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仁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能没有远大的志向,坚定的意志,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上有着自己的责任,而路途漫漫,道阻且长。将实现仁道当做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大吗?至死方休,难道不遥远吗?思想家王夫之的一生就坚持了这样的观点,在垂暮之年,尽管疾病卧床,依旧克服各种无法想象的困难,勤奋著书,笔耕不辍。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可以停下来思考自己的方法,选择的目标,但是不能一滞不前,一直停留在眼前的问题中。只有成为一个积极的行动派,才能让自己的人格充满元气。

魅力人格的修炼之道

王夫之(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学会适时的中庸

中庸之道最早是由孔子依据前人的“贵中”、“用中”思想提出来的。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儒家心目中,一个人若具有崇高的理想人格,他的思想、感情、言论和行为都不应偏于对立的任何一方,应使其两端相互补充,相互平衡,保持在无过无不及的最佳状态。这种持中而立在现代社会中并不简单,它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里不断的修炼自己的心性,避免自己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变得偏激。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之道则在敬。只有保持敬畏,中正平和才能就存于心,而这将帮助我们用更加踏实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点滴。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合作”的社会,充满魅力的个人人格将帮助我们变成一个可以为身边人带来“积极力量”的人,那些合作过程中认识的新朋友才有可能因此慢慢变成我们的老朋友。大家不妨在生活中,谨记仁义,自强,刚健,中庸的八字要义,有意识的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真正变成一个社交生活中小太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