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件预览

 陌上居士 2018-02-25
    “时代在前行,春节在演变”,每一代人对于春节的认知都不尽相同。对于春节的“惯性团聚”,“回乡祭祖”,“老少同桌”,即便每一代人都会经历,可感受到的气息却也大不相同。说到底,“代际沟”的存在,单靠只言片语是无法彻底解构的,甚至“代际沟”本身的存在,也是一种社会进阶的标志。
    “代际沟”让每一代人有特定的属性,实质上就是给每个时代写下特别的注脚。对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如若细想,你会发现他们根本不应该存在于同一世界。他们生活方式不同,接触的媒介信息不同,让他们很难在“过年的话题”中有共鸣的话题。

    过去的“代际沟”,主要针对父辈与儿女之间的沟通矛盾,也就是三观上的严重“隔阂”。可现在而言,几乎跟每个年龄阶段的群体间都有隔阂。这种“代际沟”的社会化,已经是难以回避的现实,每一个人都极力寻求被理解,努力制造存在感,可这样的诉求往往在一个家庭之中,也是难以实现,甚至是瞬间溃败。

    如春节这样的节日,“父辈们”热衷传统仪式的规整,“儿女们”青睐生活本身的欢娱。同样是探讨工作问题,父辈们更关心“体面”,儿女们更倾注于“自我实现”。对于婚恋问题,父辈们看重年龄的现实和家庭的建设,儿女们却为三观而烦恼,为爱情而纠缠。

    平日里大家不在同一个桌面上,自然也就显现不出撕裂的氛围。可是春节这种大传统中,家庭中的各个年龄段都会被组合在一起共餐。这种时候,难免就会面对一些实际的价值碰撞。最终的结果当然就是没有结果。不是晚辈“为表孝心让步”,就是父辈“为和谐氛围屈从”。总之,在看似团圆和谐的饭桌上,几乎难有共识达成的景象。

    在春节中,晚辈们总嫌父辈们关心自己的婚恋,可对于父辈们而言,晚辈们总是在撕裂传统的金线(按部就班的实现人生秩序)。暂且不论他们谁对谁错,可要是追根究底,辩论开来,大抵也是各有道理,难分高下。本来是蓄积已久的期待满怀,却在不同的人设里灰飞烟灭。这样的代价到底谁来承担,到底谁去拯救,似乎没有确切的答案。

    对于大家庭之中的不同成员,一年之中几乎不怎么见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这就让他们彼此之间对世界的看待很难有相同的思维。他们真正的联系只有血缘和记忆,除却消耗宗族束缚和过往杂碎,几乎没有更好的延续性增量。于此,尬聊不断,梗塞频发。

    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之中的春节是错位的,看似保留着老祖宗的传统,可代际沟的存在,已经让固有的传统大打折扣。“
团聚已经在撕裂,祭祖已经在消逝”,一桌子的年夜饭已经难以找回年味的气息。每一个人都在极力寻求自我感受,而对于大传统之下的春节,只是勉强应付表面的存在感。我们总怀念过往那种浓重的年味,实际上是怀念那种“四世同桌”无话不谈的欢娱景象。

    我记得小时候的春节里,举家置办年货,每一个人都有相应的分工,每到除夕夜,全家围坐一桌,就开始“忆苦思甜”。整个过程之中,算是全程高能,很少有冷场的时候。可现在的春节里,老人聊老人的,中年聊中年的,孩子玩孩子的,都互相不理解,却硬挺在一个框架里彼此消磨。可人们还美其名曰:“这是大传统,也是人情所向”。

    实际上,传统归传统,而“代际沟”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却早已插入传统的心脏。那些言语上的,形式上的“春节传统”,已经在代际沟的撕裂中逐步瓦解和消亡。我们能想象得到,一个饭桌之上,孩子在嬉戏打闹,年轻人在低头耳语并不时鼓捣手机,中年人在觥筹交错中不忘牛逼吹破,只有老人在C位落寞的坚守团圆氛围。

    不得不说,这样的春节团聚,有着太多的错位,甚至是代际沟的梗塞。每一个人如原子一样,独自游离。想找到母体依从,却又不甘于被同质化。于是,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孤岛。他们不再为传统买单,不再为血缘低头,不再为形式而形式。他们都希望活出自己,而非活出一种传统。

    所以,现代社会的春节已经走向错位或更迭。能让人们一直将其过下去的理由,也只剩下人们对老祖宗最敷衍的敬畏。甚至,对于节日本身而言,享乐化的倾向越来越主流。不管是过圣诞节还是过春节,人们好像对于传统认知和文化认知都越来越模糊。

    只要人们能通过节日对生活有所调剂,有所期待,有所发泄,好像那些细枝末节的文化绵延都不那么重要。可惜,就连享乐化的范畴里,人们也是极端的撕裂,老一辈人喜欢讲“苦情岁月”,中年人喜欢讲“奋斗岁月”,唯独少年们对着小鲜肉“望穿屏幕”。

    到最后,饭没吃多少,话也没说多少,满怀期待的年夜饭里,仅剩一地鸡毛和不欢而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