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景观 | 叶放与他的南石皮记

 诺南 2018-02-25



摄影:覃斯波


叶放是个画家。这个园林名叫“南石皮记”,隐藏在苏州城内一条弄堂(南石皮弄)。

2001年,叶放和几个朋友买了这里的几栋联排别墅,把后院的隔断打通,建成一个园林。他花了两年营造这个空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他四处寻来的。

“南石皮记”建成后,叶放似乎从一个画家变成了园林艺术家。

1962年,叶放出生在苏州一个园林中。园子是母亲毕家的。毕家在苏州是大户,祖上最显赫的人物是毕沅,乾隆时做过湖广总督。苏州的环秀山庄也曾是毕家的园林。叶放出生时的毕园,是他外曾祖父的晚清小筑。“虽占地不大,但也颇具林泉佳境。院落深深,小径弯弯。”叶放相信,童年的环境带给他终生的影响—一种建立在文人审美上的生活方式。但“文革”后,毕园成了“七十二家房客”的宿舍,诗情画意的生活被打破。园林就成了叶放的梦。


南石皮记微缩模型


我们见到叶放的那天,是2014年的春天。他刚从浙江长兴看完太湖石回来,鞋子上沾满了泥。我笑说,“装修”都结束这么久了,还看。他说,这就是我和其他造园者的差别。叶放似乎从来没把这园子当成一个项目。造园,就是个玩。一边玩,一边陶醉。

以下为叶放口述。



相地

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

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

门掩无哗。

—《园冶》 · 相地 · 城市地


造园第一步是相地,观察地理环境。我们第一次看到南石皮弄这房子时,就考虑造个园子。现在大约五百平米的空间。



南石皮记选址


空间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唐朝有一种造园的方法非常精彩,几乎失传,叫盆池。那时已经有小的城市居住方式了。白居易的园子稍微大一点,可是韩愈就只有一个小天井。怎么做园呢?韩愈说,你挖一个坑,然后埋入一个盆,深者为缸,浅者为盆,口敞开。盆边用草遮蔽,高低起伏,有些错落。蓄上水。就像一面镜子,同时置上一块雅石,露出水面。再放几条鱼,或者不放鱼。然后在盆边种上树,从此风卷云舒,花开叶落,皆为盆中风景。

后来到了晚清,地越来越珍贵了,不像早先那么宽裕。只能小中见大。

我们现在造园,城市中有这样一块地,已很不容易。



借景

夫借景,林园之最重要者也。

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园冶》· 借景


相完地,就该构思设计了。首先考虑的是山水,以山为开,以水为合。等山水一起来,花木的基本势也有了,然后就要卡所有的点。这个点就是停,亭子就是人休息的地方。

造园很重要的一点,要考虑动观和静观。所有古典园林,有时从框里看过去,就是一幅画。动观,是在行走中,不同的一幕一幕的景构成一个情境。这是物理层面的。

另外还有一层,是心理层面。晨昏昼夜,春夏秋冬。春天赏桃,夏天赏荷,秋天红枫,冬天腊梅。你会发现每个地方四季都在变化。晨昏昼夜也在流动。早晨阳光在这里,到了黄昏阳光到那儿了。四季变化在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美感。然后就是鸟语花香了。



再说细节。比如,几个重要的景点应该是淋不到雨的。不能没有走廊,但都是走廊就完蛋了。但所有这些都是大格局。接着,假山要不要上?要山洞吗?你得把人们生活的动态和功能需求细化。下棋、弹琴、喝茶、饮酒,还有演戏的。然后水电的位置就要有了。

还有一个观念也非常重要,就是空间观。我们常说,借景是园林的高明之处,但其实并不稀奇,西方园林也借景。任何山上的、海边的房子都借景。沧浪亭借山借水不稀奇,藕园借城墙不稀奇。中国园林的最高明之处,是借虚的景。

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声、光、色、味。





。留得残荷听雨声。拙政园有个留听阁,就是听荷花的。拙政园用的是王籍那首非常著名的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声音在园林欣赏中非常重要,诗情画意无处不在。

。在园林中用得非常巧妙。江南的古典园林全是白墙、青砖瓦。在江南文人心中,白墙是一张纸,所谓“粉墙作纸、日月为笔”—除了日月,还有光阴。当日光和月光把前面的石头或植物投射到白墙上时,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光阴呢,如果我春天种一根藤、一颗绿芽,夏天就是满墙的壁毯,秋天五彩斑斓,冬天像水墨线条和书法。

这里还有个典故。在郑板桥之前,文人画竹子大多是一层一层的叠加,结构复杂。郑板桥有一天在自家院子里散步时发现,月光之下,白墙上的竹影就像一幅天然水墨画,简洁动人。郑板桥由此悟成了风格,后来所画的竹子特别洗练潇洒。

。中国园林有无数用颜色作为景的园林意境。拙政园有个浮翠阁。那阁是高高的,边上种的是香樟,春夏茂盛的时候,整个阁就浮在翠之上。但没想到几百年后,树长大了,变成藏翠阁了。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园林中能闻到无数的妙香。南石皮记有个暗香台,就是赏梅的,用香味做意境。


选石

苏州府所属洞庭山,石产水涯,惟消夏湾者为最。

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险怪势。

—《园冶》· 选石 · 太湖石


说到石头,就得说我的童年。小时候,我可能比别人有更多机会去把玩石头。所以我很早就对材质、石头的肌理有一种敏感。

有趣的是,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国人对石头有这么深的欣赏渊源。我们是先有单石的欣赏,再有叠石。真正把石头和泥土同时拿来叠山的,是宋徽宗的艮岳(宋代著名宫苑)。之前的唐朝,白居易曾写过《太湖石记》。那时,太湖石主要产在太湖流域,后来发现北方也有,跟它很像。就叫它“北太湖”。泰安庙里的太湖石不是苏州江南的,也不是太湖边的,是泰山的。北京房山也有太湖石,故宫和颐和园,用的就是房山的太湖石。

南石皮记的石头,我是在浙江长兴找的。去了五次,每次去都下雨。那时交通不方便,每次去要三四个小时。每去一次,我都要看两三座山。石头是露在山里的。最后我选了一座很有趣的山,把整座山包下来了。

山的这边是长兴县,挨着太湖,另一边则是安徽的广德县。安徽那边的石头是黑的,长兴这边是白色的,质量比较好。

为什么要包山呢?那样看起来比较完整。一个月后,石头挖好了。我去看,品相好的,拿红旗标一下。剩下一堆觉得不怎么样。起初我不打算要这些石头,后来发现拿来做勾缝石挺好。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先运走这批差的。早先有人不懂,好石头先拖回家,结果垫在底下做基础,等到上面需要好石头,没了。

我一共用了将近800吨石头。我那个弄堂,每天只能在九点后运进来两车,一车只能装十吨,你得控制好石头进来的顺序。


叠山

园中掇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也。

为者殊有识鉴。

—《园冶》· 掇山 · 园山


找工匠找了很久。几乎把苏州周围所有的工匠找了个底朝天。

首先找那些有口碑的,看他们做过的东西,和他们聊。聊一下就知道他们懂不懂得叠山了。最后我找了两个苏州古建公司最好的一对师兄弟搭档。

大工,一个人就够了。大工是现场指挥。小工有六七个,要有经验。那师兄弟两人,师弟的动手能力很强,但特别忙,不是天天来。师兄经常来,后来他们说亏得师兄,因为他很有耐心。

一开始,我很依赖他。但后来发现,似乎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到底要什么。他们没有人懂画以坦率说,我最好能在现场监工。



以前的工匠是文人,现在的匠人是跟你骂粗话,喝老酒。但是他们有一个技术,我是绝对学不会的。比如一块石头,你想好了怎么摆,先要用绳子绑,再吊起来。吊上去正好是你要的位置,再固定住,然后用水泥。关键是,绑这个绳子,很有难度。这个经验他们太丰富了,绑出来刚好到位。

这过程中最好玩的,是跟他们谈合作时,师兄弟很牛的。到了现场,我开始讲我的要求。结果第一句他们就听不懂。

我说,这座山的整体脉络是荷叶皴和解锁皴。不懂。我又说,它的纹理是这样的。他说,你这个画家,讲纹理就好了嘛,不要咬文嚼字。

我问他们学不学画,不学画是不可能做好石头的。吃完午饭,我把他们通通拉到环秀山庄,指给他们看,哪些样子是我要的。最后拍照,所有照片放大以后,贴在工作室墙上。

他们一开始不习惯叫我叶老师。年纪都比我大,叫我画家。我去就是一个太阳帽,一本画本,一支笔就。看一圈,说这背后叠得不行,不能看。他们说你看正面就好了。我说背面不看?背后也要穿衣服的。重新来。几次往复以后,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九点钟到现场,他们是七点钟上工,但所有的石头都不放水泥的,都等我来定。

工人跟我说,没想到啊,收你一百吨的工钱,做你三百吨的工作量。

石头叠好了,没想到勾缝的问题更严重。勾缝是叠石中非常重要的工序,叫“大胆落墨,小心收拾”。勾缝的匠人,是苏州园林技校最优秀的一个年轻人。第一天上工,就被我拉下来。全都不对。我说,你这个属于砌河岸,石头垒好以后直接嵌水泥,一条一条露在外面,多难看。

我每天教,教了一个月。他后来跟我说,老师你有没有活,我免费做。

山水和建筑做得差不多时,花木就该进场了。



花木


乃若庭除槛畔,必以虬枝枯干,
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

或水边石际,横偃斜披,

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

—《长物志》· 花木


我要的树,应该看起来很苍老,树干不要很大,大了整个就遮掉了。整个园子以小叶树为主,大叶树只有两棵梧桐。

我把心目中的树,画在纸上,去找花木商。一棵石榴、一棵桂花。他看完后,说一句话,你要的这些树,都是歪瓜裂枣。起先我还和他争论,感觉他一副很不屑的样子。后来我干脆说,我是穷人,只能买歪瓜裂枣。

买树有个问题。如果一棵树已经动过窝,成活率是70%。但如果从没移动过,就很难了。有一次,花木商在山上找到一棵柏树,很漂亮,但他们说这棵树的成活率只有20%,根挖出来,肯定死。我说,没问题,哪怕它死了,也是个符号。古代的山水画里,都是有枯枝的。



找花木,是最耗时的过程。尤其是比较重要的点景树,必须亲自去看。树有单棵成景,还有很多株成林的。一个园林如果没有成林的话,它一定是失败的。看着纷乱。南石皮记虽然不大,但也有林的感觉。

园子建好两三年后,我一个朋友也去买树。他跟花木商说,我没钱,就找些歪瓜裂枣好了。人家回答他:“你这个人错了,这种树更贵,这个叫有画意。”

园林是一种林泉的世界观。要过这样的林泉生活,是不是要有钱,有地,有闲?不见得。有些人的房子并不大,仅有一方阳台,逗鸟玩鱼,莳花艺木,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本文首发于《时尚先生》2014年4月刊。经作者授权发布,有删节。园林景观图片:采访对象提供。'示单花语'工作室设计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