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透这五条真相,70%的男女都不会分手

 小酌千年 2018-02-25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谈起爱总是神情紧张,中国人的爱似乎从来都既不自然也不坦荡。

——心悦君


中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孩子从小被告知爱情是美好的崇高的浪漫的。


可一旦落到自己和同学身上,就变成了爱是羞耻的,性是下流的,稍微露出苗头的喜欢,不仅会受到教导主任式“拆散',也有来自同伴“你喜欢谁谁谁”的嘲笑和挤兑。


如果一个孩子长得不好看还向别人表达爱慕,几乎一定会成为周围人的笑柄和调侃对象。


父母和学校变着法儿遏制孩子早恋,性行为更是不能越雷池半步,一旦发现孩子发生性关系,就像天塌了一样,孩子却觉得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理解父母为什么会这么生气。


奇怪的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爱是件美好的事,孩子也应该活得像花一样,但是孩子之间的爱就好像一定会变得面目猥琐起来。


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如何克制爱,但又本能地在生理上渴望性、心理上渴求感情。


注:配图选自影片《真爱至上》


那家长和学校不告诉ta,孩子的好奇心又旺盛,ta从哪里去了解呢?


在线药物零售商 Dred 的一项调查显示,99%的异性恋认为最好的老师是“亲身实践”,其次是“小黄片”(82%),只有三分之一(32%)的人认为家庭性教育有用。


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受到贬低女性的流行音乐或电影影响的女大学生,更少要求“必须征得双方同意后再发生性行为”,更容易勉强自己遵从伴侣的要求,更少拒绝自己不想要的性挑逗。


换句话说,并不是只有那些遭受性侵的儿童,可能把侵害当做“叔叔是在跟你做游戏”,成年人也可能把对方强加的意志和性要求甚至“亲密关系暴力”,当做是“爱的一部分”。


家长打小不让孩子碰爱和性,巴望着“你长大自然就会懂了”,早恋太早、剩女太晚,就期待孩子一到十八岁,爱的能力就嗖地一下自动配置上去,立马找到恋爱对象,过几年结婚、生子,毫无波折地收获平凡又温馨的幸福。但事实是,很多孩子并不懂怎么尊重爱,也不知道怎么传达爱。


一看电影和小说,中国的青春好像就剩打胎和三角恋了。过了青春期,到了成年就开始谈利弊,谈“潜力股、身高、IQ、房车、户口、工作、渣、绿茶、外遇”。


中国人的爱似乎从来都既不自然也不坦荡。


台湾有位网友做了一张图,调侃台湾和欧美教育的区别,放在中国大陆也适用。



由于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多数家长把「升大学」作为中学生的唯一出路,学历鄙视在整个社会里深入人心,于是上大学前孩子需要做的、应该做的就是「读书考试」。


孩子要填高考志愿了才开始考虑(并在短时间内仓促地决定)要学什么,到了适婚年龄才到处搜恋爱秘籍。


教育对恋爱避而不谈,网上有那么多一遇上感情问题就上网提问“男朋友没给我带早餐/忘记我生日/打我,该不该跟他分手”的感情巨婴就不足为奇了。


喜欢上一个人,然后怎么做,没人教,也没人商量,只好自己搜,于是我们就看到各种民间恋爱达人、约会学校是怎么把爱这件事拆分成权衡利弊、影视金句和三分钟速成小技巧的。几种常见的跑偏了的情感教导可能是:


  • 为了孩子/为了老人——劝和不劝离的和事佬型忍让教育。


中国有一种很有意思的婚姻关系:父母催着孩子结婚,是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幸福(在他们的观念中,一个完整的家庭是幸福的必备条件)。而孩子结婚,则是为了让父母高兴,给他们一个交代。


等有了孩子,原先那个为了父母的婚姻,就变成为了孩子而存在的了。


  • 物化双方、看重条件交换的恋爱指南更像和亲指南。


如果说「为了孩子/为了老人」的叮嘱,在个人主义兴起的年轻群体中显得有些过时,那么「为你自己」的爱情教条在如今就有市场得多。


爱过于主观抽象不好把握,把爱具化成数据就简单得多,诸如“女人价格太高会让男人望而却步,适时打折,提高自己的性价比才能有更多的交配资源可供选择”的方法论不计其数。


“对方小伙子人挺有意思”叫相亲,“对方小伙子家有三套房两辆车自己创业融资到B轮了”叫和亲。


  • 不教人如何维系亲密关系,只教如何包装美化自己。


“秘诀在于不要追求对方,要吸引对方。首先换个洋气点的头像,然后学会用一键滤镜 app,再然后点击我给你推荐的这个、这个和这个链接购买,报我名字有优惠哦。”


让自己好看点并没有错,这类指南的误导在于将这种包装当做爱情维系的必要和决定性条件,把人的价值和颜值绑在一起,甚至导向“生得丑长得胖有缺陷的不配得到爱情,只有躲在化妆品和时装里才能被爱。”


注:配图选自影片《真爱至上》


  • 不教人自然表达爱,而教一些话术、金句。


这些金句可能出自某个三行情书大赛、日剧截图或者微博段子,并非那些好词好句不能引用,“我爱你”也可以说是一种话术,总不至于反对我爱你吧。


只是那些话术和金句是在更特殊的情况下产生的,比方说喜剧之王里尹天仇对柳飘飘说的“我养你啊”,让无数观众动容,但要知道的是,柳飘飘的嫖客也说过同样的话。


  • 牵强附会,掰扯各种理论名词,甚至干脆自造概念。


“根据进化心理学,男人喜欢女人潜意识里都是为了传宗接代,延续基因。女人要获得男人的爱就要提高自己的遗传价值和养育后代价值,降低亲子不确定性。家庭和人生的一切矛盾都可以归结为 PU 太高 MV 太低”。


他们或者用单变量来分析问题,或者诉诸情感错误归因,混淆视听将大众注意力从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上移开,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让受众获得短暂的收益和快感,但对长期关系而言并没有帮助。


注:配图选自影片《真爱至上》


方法论满天的如今,被视为人类最珍贵情感的爱,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总是神情紧张,不是控制就是博弈。


人们不尊重性、不尊重美,也不知道怎么尊重自己喜欢上的那个人。


中国人似乎有种“结果意识”,发愤图强只为那一刻取得胜利,学校就是这么教的,比赛就是那么比的,读书为考试,报兴趣班为以后赢别人。


这种结果意识也被用在感情里,心里盘算着两个人以后会不会有好结果,喜欢一个人是为了得到对方的喜欢、恋爱是为了结婚、结婚是为了搭伙生子,为了得到一个“结果”总是担惊受怕步步为营,用爱情秘籍吸引到性对象,再用爱情秘籍拴住优质对象,然后管那叫爱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