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写柳体,齐活了!

 飞絮传音 2018-02-25

对比颜体的宽博、苍劲、雄健,柳体则骨格清奇、劲秀挺拔,法度更森严。有人说柳体难写神、易写刻板,甚至“出路极窄”,其实这也是因人而异,启功临《玄秘塔碑》堪称典范。而在500年前的明清之际,也有一位高手,他写得柳体,齐活了。我们来看看: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河南孟津人。本文展示的是王铎个人书法“专辑”—《拟山园帖》卷中收录其柳体楷书《延寿寺碑》,是王铎学柳的代表作。



王铎此碑写得瘦而不枯,紧而不密,矫健中透出淡雅和平的气质,全然掌握了柳书精髓。无论运笔和结体均可称得上为“神似”,形神具备,气息一体,甚至可以说更加活脱,正如毛主席名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王铎唯一传世的柳体楷书。



我们更多观赏到的是王铎行草书,留下大量劲健洒脱,淋漓痛快的行草作品,其用笔出规入矩,却流转自如,张弛有度,有千钧之力。世称“神笔王铎”。


那么,王铎学柳楷对其行草书的生发有何意义呢?



我们知道,王铎学书,除苦学二王之外,最为倾心者莫过米芾,他曾多次表达自己对米芾书法的钦佩之情:“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洒落白得,飞仙哉!”


王铎学米,青出于蓝,王铎书法在用笔、草书、用墨、与表现力等方面,有着比米芾更为丰富的成就,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王铎对于锋变的把握,比如中锋发力。对于柳体的学习,或许是王铎的对于中锋用笔的一种滋补。


王铎书法的中锋发力


我们继续欣赏《延寿寺碑》。



王铎的成名有些蹊跷,作为贰臣的王铎,其书法在当时不算被看好,而是在后来流传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才火热起来。



王铎的成名,很大的功劳应当属他儿子籍茅归集的《拟山园帖》,这份包含柳体楷书及其他行草书刻本的王铎书法专辑,传入日韩等国,轰动一时。日本人把王铎列为第一流书法家,还衍生“明清调”一说,享誉“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成为中国最出色的书法家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