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部让中国人越看越膨胀的纪录片

 yuhaizju 2018-02-26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起其它每天出现在公交车地铁广播里的那些同类,它更像是刻在人们骨子里的。

 

中国人向来谦虚,人前人后不夸自己,甚至有意隐藏自己的实力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

 


但在国际舞台上,谦虚带不来任何好处,甚至会带来强者的打压。

 

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目前已经全方位强大了起来,真正强大之后的过分谦虚可就不是什么美德了。



这不叫谦虚,这叫膨胀,但膨胀也意味着强盛。

 

央视的纪录片《超级工程III》就是这样一部全方位展示中国强大的谦虚作品,也是一部让所有中国人越看越膨胀的自谦巨作。

 


超级工程系列纪录片从2012年首次播出,到如今第三季,中国在这5年里已经不需要急迫地证明自己的强大了。

 

也不再追求那些挂着世界第一头衔的工程,我们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能找到属于中国人的超级工程。

 

粮食

 

1300多年前,一群勤劳质朴的先民来到云南省元阳县的这片山地定居。

 


这里地势起伏并不适合大规模的耕种,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这群农民将一个个荒山头开凿成梯田。

 


海拔两千多米的跨度,梯田的最高级数达到了3700多级。


整个县城境内,梯田的面积超过了17万亩,可谓是中国古代的“超级工程”。

 


但中国粮食的超级工程并不仅仅是在这西南的一隅之地。



对于中国这块可耕种面积只有总面积十分之一的土地,能让国人吃饱就已经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超级工程了。

 


这是一张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面孔,中国人吃饭的超级工程离不开他的努力。

 

曾经以杂交水稻闻名世界的袁隆平已经89岁高龄,虽然已经没办法亲自参与每一个项目,但他仍然没有放下毕生的事业。

 


袁隆平亲自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将再一次实现一次大突破。

 

“海水稻”并非是直接用海水种出来的水稻,它实质上是一种耐盐碱水稻,靠简单淡化处理的海水即可生长。

 


在以前,这种盐碱地不可能长出稻米,而中国人正在将这种不可能变为可能。

 

中国有大约15亿亩的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适合“海水稻”种植。


如果推广至全世界,将有140亿亩盐碱地的命运得到改变。

 


这项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超级工程”了,更是全世界的伟大工程。

 


育种之外,中国人在植保技术上的成就也同样让人膨胀。

 


植保,即植物保护,通常说的洒农药灭虫除草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段。


但传统的喷洒方式效率低,工作量大,很多时候还没完成喷洒,病虫害就已经带来巨大的损失。

 


而如今,我们将自己世界领先的无人机技术应用在植保方面,实现了高效率无人化的操作。

 


这些无人机利用我国先进的卫星导航技术,不仅摆脱了遥控器,还将操作精度提高到了厘米级。


农户甚至可以在网上下单,足不出户就能在睡觉的时间让无人机完成农药喷洒工作。

 


能源

 

在21世纪,恐怕没有人会否认能源的重要性。


有人认为能源将会成为人类飞出太阳系后的星际硬通货。

 

在那个科学幻想实现之前,能源也仍是现代舒适生活的基石。



中国的东部集中了全国70%的人口和80%的经济活动,但是推动经济活动的能源却大部分埋藏在西部地区。

 


如何将这些能源转移到东部是一项非常棘手的工程。


但中国人有自己的新方法,不是利用交通系统运输那么简单。

 


我们打算直接在煤田附近建立大型发电厂,用这些能源生产电力,再将电力输送到东部地区。


这种方案效率更高,损耗更小,也更节省人力物力。

 


不过,想要解决这个“超级工程”,还要面对诸多的难题。


第一个就是西部缺水的条件。

 


在戈壁上建立火力发电厂在过去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传统的火力发电厂如果没有大量的水进行蒸发冷却,锅炉根本无法运转。

 


中国人的解决办法是发明一种完全不用消耗冷却水的被动式风冷冷却塔。

利用烟囱效应,常温空气经过散热片而被吸入内部,再从上方排出。

 

一座冷却塔安装有132块散热片,总面积达到97万平方米,只在清洗时才消耗少量的水。

 


在解决了西部戈壁的发电问题之后,接下来的是超长距离的输电难题。

 

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如果在世界上称第二的话,没有人敢动一点称第一的念头。

 


从西部准噶尔盆地出发,横跨沙漠、高山、峡谷等各种地貌,蜿蜒3324公里,到达东部的皖南换流站。


这条输电线路不仅是世界上电压最高的,也是距离最长的。

 


中国人花了8年时间,建设了超过3万公里的高压线路。


架构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能量转移系统,110万伏的输电电压能将输送损耗降至最低。

 


未来,中国不仅仅将传统的火力发电推向极致,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也将会有更广阔的作为。


 

交通

 

经济的发展受到能源的制约,也同样受到交通的限制。

平坦绝对不是中国广阔土地的代名词,在西南边疆地势尤其险峻。

 


从四川进入西藏,最大的困难是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


这是几个世纪以来西藏与内陆往来最大的阻碍。

 


在几年前,要翻过雀儿山只能通过一条半个多世纪前修建的公路。


这条路每年只有两个月没有降雪,道路也非常狭窄,只要有车抛锚就可能造成一次长达几天的大堵车。


 

这种危险的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就在这条恐怖的盘山公路下方,一个超级工程已经进行了整整5年。

 

雀儿山隧道是目前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超长公路隧道。

 


在这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还不足平原的一半,施工可没有那么简单。

 

工人们在4300多米隧道中高强度施工最多坚持一个小时就需要吸一次氧。

 


恶劣的环境让这条隧道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大。


在平原上,正常的隧道需要200人次,而雀儿山隧道还没完工就已经达到了2600余人次了。

 


通车之后,穿过雀儿山仅仅需要10分钟,而走此前的盘山路,需要至少2个小时。

 


正线全场594公里的朔黄铁路,是中国最繁忙的铁路线路之一。


每天都有113趟列车在这条铁路上穿行,承担起中国煤炭运输的重担。

 


朔黄铁路的起点,山西神池,列车在这里重新编组,连接成216节,首尾长达3公里的超长列车。

 


想要拖动这辆重达20000吨的超级列车,需要两台功率超过9600千瓦的强力电力机车。

 

让这列超长列车启动已经十分困难,但真正的困难却是刹车。

 


从山西神池出发,列车一路东行,海拔下降超过1500米,列车基本上是在坡道下行方向行驶。


如果列车在进入弯道前的减速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总长度3公里的列车极难保证刹车信号的同时发出,两台动力机车也相距1.5公里。


如果不能保证列车的刹车同步,哪怕是0.1秒的滞后,都会照成重大事故。

 


解决问题的秘诀在于先进的4G移动网络。


朔黄铁路沿线舍友260座基站,它们每天为列车发送数据信号,保证机车的安全。

 


中国的超级工程不会停下脚步,未来会有更多更强的工程涌现。

 

都说在中国的生存是“困难模式”,这片土地绝对不算是最适合生存的。

但中国人从不会嫌弃这个处处都是困难的祖国大地。

 


我们用勤劳的双手改造修缮,正在将这里变为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国度。


也许这就是中国延续千年的“通关秘籍”吧。


____________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