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IT发布的2018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中,竟有7项与汽车革命正相关

 上下求索___ 2018-02-26

身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变革大潮中的汽车业,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对它产生深远的影响


《汽车商业评论》 编辑部



2月21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发布2018年十大突破性技术,分别是: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10项突破性技术中,有7项与身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变革大潮中的汽车产业正向相关。


它们都可能会在未来5年的时间内对汽车产业的变革带来深远影响。


金属3D打印 (3-D Metal Printing)


技术突破:新型设备实现了低成本快速金属物体打印,首次让 3D 打印金属零部件成为实用型技术


正相关领域:零部件制造


应用场景:零部件企业可以按需直接在3D打印机上打印零部件产品,不仅可以减少原材料的库存,还可以更快满足C2B的定制化产品需求。同时,新技术也可以打印更轻、强度更高以及设计更加复杂的零部件产品


主要研究者:Markforged、Desktop Metal、GE等


传感城市(Sensing City)


技术突破:Alphabet 旗下的 Sidewalk Labs 计划通过高科技的应用来重新建立一个社区,并通过科技和数据的结合来实现城市负担更轻、更宜居和更加环保的运营


正相关领域:自动驾驶、汽车共享


应用场景:在这个高科技社区中,所有的车辆都将通过与V2X技术实现无人驾驶,并且所有的车辆都处于共享状态,以高效率来减少社区内的汽车保有量


主要研究者:Alphabet 旗下Sidewalk Labs、多伦多 Waterfront、阿里巴巴等


云端人工智能(AI for Everybody)


技术突破:把人工智能与云技术结合来降低其使用难度和成本,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和创建更多的场景化应用


正相关领域:无人驾驶、新零售


应用场景:更广泛的人工智能应用不仅可以让车辆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自动驾驶,并且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更好地推动无人售卖服务等在社区的推广和应用


主要研究者:亚马逊、谷歌、微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


对抗性神经网络(Dueling Neural Networks)


技术突破:通过两个或多个AI系统的对抗来实现更真实的原创图像或声音,赋予机器一定的想象力


正相关领域:自动驾驶


应用场景:AI技术的应用需要基于大量场景数据的识别和读取,而通过这项新技术,可以让AI系统自我想象更加贴近真实的场景,从而实现不断在线学习


主要研究者:Google Brain、DeepMind、英伟达、中科院自动化所、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等


零碳排放天然气发电(Zero-Carbon Natural Gas)


技术突破:通过新的工程以更高效、更低成本捕捉天然气燃烧所排放的碳元素


正相关领域:新能源汽车


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饱受部分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电力生产中燃烧煤炭和天然气等仍产生污染。如果这项技术得以实现,就将实现零排放的电力生产,它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更大范围的推广


主要研究者:8 RiversCapital、Exelon 电力公司、CB&I等


完美的网络隐私(Perfect Online Privacy)


技术突破:正在研发的一款新型加密软件,它能够让个人信息在不透露的情况下实现身份验证


正相关领域:互联网汽车


应用场景:汽车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正在被赋予更多新的功能和应用,但同时也让个人隐私、网络安全等问题备受关注,新的加密技术可以保证互联网汽车更安全、更有隐私性地被使用


主要研究者:Zcash、摩根大通、荷兰国际集团等


材料的量子飞跃(Materials’ Quantum Leap)


技术突破:科学家通过最新量子计算机实现对简单分子进行建模


正相关领域:动力电池


应用场景:通过对更小分子等层面的建模分析,科学家可以更有效地发现生成或传输能源的新材料。例如,可以通过更加详细地观察电池电解质等来进一步提升电池的性能以及能量转化等。


主要研究者:IBM、Google、哈佛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等



END


未  经  许  可     不  得  转  载



投稿:readers@autobizreview.com

版权:13811900054

商务:1391118229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