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高陵新发现:曾有地面建筑 或遭曹丕“毁陵”

 修悟搏 2018-02-26

曹操高陵新发现:曾有地面建筑 或遭曹丕“毁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曹操高陵的发现,在2010年成为轰动全国的文化事件。时隔几年,为配合曹操高陵保护展示工程建设,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操高陵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再次对曹操高陵陵园继续进行发掘。

曹魏历时46年,推行“不封不树”的薄葬理念。2月25日,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的最新考古成果来看,曹操高陵并非“不树不封”,反而存在地面建筑,且与文献记载的魏文帝曹丕“毁陵”活动有关。这一成果解决了曹操高陵遗留的部分学术问题,为研究曹操高陵的丧葬制度、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证据。

曹操高陵新发现:曾有地面建筑 或遭曹丕“毁陵”

此次考古发掘领队、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周立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考古发掘全面揭露了高陵陵园的主要结构,包括内外夯土基槽、神道、东部建筑和南部建筑等五个部分,确认了高陵陵园及相关建筑遗迹的存在,并且可能是内墙外壕的结构。同时,从出土的绳纹板瓦残片、筒瓦残片、卷云纹瓦当等少量文物看,与偃师百草坡东汉帝陵陵园遗址所出瓦当纹饰相似,也是洛阳地区东汉中晚期常见的纹饰,为判断陵园建筑的年代提供了证据。

此外,陵园壕沟南北宽93.4米,东西残长70米,基槽宽度都在3米左右,说明陵园整体规模不大。这种规模与洛阳的东汉帝陵陵园遗址相比明显较小,说明陵园在当时显然不是按照帝王的规格修建。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发现并认定的东汉诸侯王墓葬中,都未发现陵园遗迹,相比之下高陵有墓园建筑的情况就显得比较特殊,这可能与墓主曹操在东汉晚期的特殊地位有关。

据《晋书.礼志中》记载,黄初三年曹丕下诏要求“高陵上殿屋皆毁坏”,目的是“以从先帝俭德之志”。如今,这一记载在这次考古发掘得到了证实。

曹操高陵新发现:曾有地面建筑 或遭曹丕“毁陵”

这次考古发现,整个陵园揭露的垣墙和相关建筑都只剩基槽和柱础部分,地面以上部分全部无存,且基槽和柱础表面都比较平整。基槽及柱础附近也未发现建筑废弃堆积如夯土块或者砖瓦等建筑遗物。陵园内部出土遗物极少,仅发现一块较大的板瓦残片,其余少量建筑构件如筒瓦板瓦碎片发现在南部壕沟附近。

周立刚说,我们推测这种现象反映了陵园并非自然废弃或者报复性毁弃,可能与曹丕的毁陵活动有关。他认为,出于对其父曹操的尊重,曹丕不大可能在毁陵之后留下大片残垣断壁,应当会进行清理活动。高陵陵园发现的这种所有建筑只剩基础以下部分,并且几乎无建筑废弃堆积的现象正符合这种特征。与此同时,陵园壕沟内填土大部分也是经过仔细夯打,尤其是北部及东部壕沟十分明显,显然不是自然废弃形成的堆积,与曹丕主导的这种性质比较特殊的毁陵行为也是吻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